首页 > > 37

別學“北京癱” 腰椎很受傷

2016-07-12
来源:生命时报

  最近,“舒服窩在沙發裏”有了標准版教程:“葛優躺”(又稱“北京癱”)

  不得不承認,“北京癱”這個姿勢確實很舒服。但生命君也不得不告訴一個真相:越舒服的姿勢可能傷你越深。

  腰椎之間有一塊叫椎間盤的“彈簧片”,質軟,被一個個纖維環包裹著,可以讓脊柱彎曲。

  半臥位時,腰椎會因缺乏足夠支撐,導致原有弧度被改變,讓椎間盤所受重力不斷增大,誘發椎間盤突出。

 

 

  若長時間處於不正確的姿勢,經常受壓或拉伸,“彈簧片”外的纖維環可能破裂,裏面的東西就會膨出,碰到神經,引起腰臀部及下肢疼痛、麻木,即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人們常說坐下來休息,認為坐就是一種休息,但對於腰椎來說卻是一個例外。

  人平躺時,腰椎間盤承載的壓力最小;站著時次之,此時頭、軀幹、上肢的重量最終傳到腳弓;前傾坐位時,頭、軀幹和上肢的重量集中在腰椎,只有這一個孤零零的支撐點,此時腰椎間盤承載的壓力最大。

  因此,長期的伏案工作或不正確的坐姿很容易讓人出現腰部肌肉的酸脹、疼痛。

  4種“舒服姿勢”傷你最深

  看似舒服的懶散姿勢可能造成肌肉、骨骼、關節慢性勞損,就像潛伏的“惡魔”,日積月累就會導致頸椎病、高低肩、腰椎病、長短腿、足踝病等疾病的暴發。

  門診中見到的脊柱側彎、椎間盤突出患者,多數都習慣以放松、懶散的姿勢站立、坐臥,長期無意識地駝背、弓腰、蹺二郎腿是患病的主因。

  讓人擔憂的是,不少患者忽視疼痛的警報,不來就診或不認真治療,不良姿勢沒被及時糾正,結果導致脊柱側彎弧度加深、椎間盤繼續膨出,影響內髒功能。

  下面這4種姿勢,據說80%的人都中招了,對照看看你是否在這其中。

  坐:蹺二郎腿、“癱”在椅子上

  有些人一坐下來就會蹺起二郎腿,長此以往易造成骨盆傾斜,導致長短腿,還會影響腿部血液循環。

  有些人坐椅子時喜歡伸直雙腿,就像“癱”在椅子上。此時,頸背部懸空、腰部塌陷,全身僅靠臀部和脖子支撐,肌肉、韌帶長時間受到過度牽拉,整個脊柱都很受傷。

  一些長時間在電腦前伏案工作的人,喜歡單手托腮撐著腦袋,同時肩膀高聳、近距離俯視屏幕,使頸部關節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易患骨刺、椎間隙變窄等。

  站:含胸駝背頭前傾、“稍息站”

  含胸、駝背、頭前傾、肩膀耷拉著,是常見的錯誤站姿,雖看似放松,卻會壓迫頸椎、胸椎以及椎體周圍神經,導致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退化等。

  還有人喜歡“稍息站”,尤其是在商場、超市工作需要長期站立的人,愛將重心放在一條腿上,腰部歪斜,短時間內比雙腿用力舒服,但腰椎兩側長期受力不均可能導致腰背疼痛。

  此外,行為決定心態,錯誤的站姿不僅有損形象,還會使人心態消極。

  走:低頭彎腰拖著腳、背單肩包

  中國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從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要低頭、含胸、彎腰、拖著腳,以小步快走的方式表示禮敬。

  當下,不少人的走路姿勢與之類似,看似省勁卻帶來諸多隱患:腳掌拖著走,抬腳幅度過低,易造成關節、肌肉、足弓勞損;走路不擺臂易失去平衡而摔倒;頭部前傾使頸部血管、神經受到壓迫,易誘發腦供血不足。

  還有不少女性愛背單肩包,走路時為防包帶滑下,下意識地抬高一側肩膀,久而久之可能導致“高低肩”,誘發脊柱側彎。

  躺:趴著睡、把腿墊高

  趴著睡不符合頸椎生理弧度,可能導致頸椎錯位壓迫頸動脈,導致大腦缺氧,出現頭痛、頭暈。俯臥還會壓迫胸腹髒器,影響呼吸,幹擾睡眠。

  有些人睡覺時喜歡用枕頭把腿腳墊高,這個姿勢的確愜意,但不宜過長,否則加重腰部負擔,還會增加心髒負荷。

  3個動作,強健你的腰椎

  要想養出好腰,日常生活中除了需要得到醫生的幫助外,還要特別注意自我保健,可適當進行功能鍛煉。

  1、小燕飛

  人呈俯臥位,雙手背向放好,頭盡量向上翹,然後放松。做這個動作時,不能屈膝,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鍾左右,時間、強度因人而異。

 

 

  2、五點支撐

  背部支撐力一旦不足,身體就容易發生僵硬、椎間盤功能退化。

  建議每天睡前做五點支撐訓練:仰臥在床上,屈肘屈膝,以頭枕部、雙肘尖、雙足底著床,將臀部及腰背部盡力抬離床面,3~5秒為1次,每天50次。

 

  3、向後抬腿

  趴在床上或站立趴在牆上,讓腳、腿向後方使勁,左右腿交替進行,以感覺到後背肌肉收縮、拉緊,整個身體向後弓為最佳狀態。

  鍛煉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慢慢協調肌肉的穩定性,不僅能減輕腰疼,還能延緩腰椎間盤退變速度。

  不過,腰疼急性炎症期,不主張做功能鍛煉,可能會加重症狀。此時需要充分休息,最好臥床。當炎症被控制住、疼痛減輕後,才是做功能鍛煉、減少病情複發的最佳時機。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