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與香港善心人士捐建柬埔寨華校教學樓的愛心行動中,記者認識并訪問了兩位年輕的漢辦志願者教師,她們很樂意地分享自己在异地艱苦教學、勞筋骨、練心志、增閱歷、無怨無悔的心路歷程。柬國華商赞譽援柬的中國教師,不僅是推廣漢語的教師,更是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 香港商報記者余江強
年輕吃點苦人生更精彩
湖北籍貫的齊鳴,是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志願教師,現正在柬埔寨實居省華僑學校任教。小齊說起選擇來柬國任教,仿佛冥冥中都是早已安排好的。她和丈夫王昕驊是大學的同班同學,考研究生的時候也非常幸運地考上了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專業 ——漢語國際教育。
「到國外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是我們一直希望去做的一件事。一方面豐富人生的閱歷,另一方面也為積累相關教學經驗。在選擇國家的時候,我們兩人因為年齡和赴任時間原因只能選擇赴柬埔寨擔任漢語教師志願者。作為一個女生,想到要去柬埔寨,這個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我一開始是不願意的。抱著一個陪考的心態,我去參加了面試。」結果,在幾百名面試者中她的學校竟然只有她和丈夫兩個人被錄取了。
收到錄取通知的那一天,小齊的心情非常复雜。當時還是未婚的丈夫是不願意讓她跟著自己到柬國吃苦,父母也不情願女兒去這樣一個他們看來非常危險的國家。但身邊的同學們和老師都鼓勵她抓住機會到柬國。尽管柬埔寨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但人生中又有多少機會能去體驗世界上最貧困國家的生活。趁著年輕的時候去吃一點苦,人生或許會更豐富多彩。就這樣思前想后了兩天,或許是因為愛情的動力,又抑或是對世界的好奇,小齊毅然決定選擇了去柬埔寨任教。
經魔鬼培訓月瘦4公斤
選擇只是開始,在赴任培訓的時候,齊鳴便開始體會這段旅程的艱辛。因為所有的志願者都被安排到重慶進行40多天「魔鬼培訓」。
素有「火爐」之稱的重慶,在7月份熱得就像一個蒸籠。每天早上6點,齊鳴開始練中國傳統舞蹈、武術、書法等一些中華才藝,一直到晚上10多還要練習講課。高強度的培訓讓平時養尊處優的她,身體一下子垮了,40多天的培訓,有20多天都生病。只是培訓一個多月的時間,整整瘦了4公斤。但也是在這艱苦的培訓期間,丈夫的陪伴、照顧和鼓勵,讓她深信:柬埔寨再苦,自己也一定能夠克服。2015年9月兩人如期到柬埔寨赴任。
尽管在赴任前就對柬國的教學環境心中有數,但齊鳴來到學校后發現竟然比預期的還要差。柬埔寨全年高溫,炎熱的天氣令她非常不適應。白天經常40多度的高溫,學校的教室沒有電扇,往往上完一堂課,整個后背都濕透了。
齊鳴和另一位老師住在一個不到10平米的小房間內,沒有冷氣機,熱的時候吹著電扇的風就像一團火。每晚都熱得睡不好。剛來的時候因為天氣熱,她全身長滿了痱子,腳上又長了濕疹,非常難受。幸而學校理事會的會長得知她的情况后,馬上為她送來了藥,并著手開始新修一個房間。三個月后,齊鳴有了自己單獨的房間。她買了冷氣機,炎熱的夜晚終於可以安然入睡。
活潑上學法師生建感情
由於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專業都與對外漢語相關,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齊鳴都能應對解決。相比於當地老師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學生們很樂意接受她活潑的上課方式,師生間很快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課上學生積極參與,課后學生圍著我問東問西,學生們一天天與我交流,漢語水平進步非常快,這也是我非常欣慰的地方。」所以尽管在教室上課依舊酷熱,但看到學生們每堂課開心的笑容,聽到他們漢語說得越來越好,自覺大汗淋灕也是值得的。
實居華僑學校目前開設幼稚班和小一到四年級的課程。學生人數與日俱增,教師人數明顯不夠。正因老師不夠,齊鳴除了教三年級學生說話課外,還要教全校的音樂課和體育課。應學校要求,她上的體育課是教學生中國武術,但學生年齡太小,往往武術課變成笑話堂,因為學生習武時笑料百出。此外,為了讓學生了解一些中國文化,她還教學生書法、剪紙、中國結等,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
愛是無國界願童葆純真
愛是沒有國界限制的,愛是沒有血緣限制的,愛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在齊鳴眼中的柬國學童天真善良、活潑可愛。他們會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在課后嬉戲打鬧。有時,他們也很懶惰,不寫作業,不愛學習。她認為也許是柬埔寨的教育制度,也許是父母教育觀念的差异。當地學生的家長并不像中國家長那樣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快點去工作,讀書還不如去賺錢。
齊鳴曾遇上一個學生,居然認為柬埔寨是世界上排名第三的國家,中國第一,泰國第二。他們有限的認知有時候令她哭笑不得,但更多的時候是讓她感到心酸,感到自己的責任。
「有時候我是非常矛盾,這里的孩子不知道高鐵,沒坐過飛機,不知道貝多芬,更不知道達文西。他們沒有鋼琴補習、舞蹈訓練,沒有學習的壓力,但他們有快樂的童年。所以,在給學生們展示外面的世界有多麼先進多麼發達的時候,我的內心是矛盾的。一方面我希望他們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而努力學習,改善自身的生活條件;另一方面,我又害怕太早讓他們認清自己所處的現實,而讓他們對自己的處境自怨自艾,失去了純真和快樂。」
對柬國的孩子們,齊鳴希望他們好好享受單純的童年,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她也希望他們努力學習,早日改善他們貧窮落后的生活狀態。
感恩獻綿力寶貴的經歷
開展為期一年的漢語教學工作,轉眼過了大半,記者最后問齊鳴的感想,她引用一句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來柬埔寨教漢語的這些日子,尽管吃了很多苦,但這一切換來了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和學習成績的進步。與此同時,在這异國他鄉齊鳴是收獲了濃濃的師生情誼,在漢語教學上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她感恩生命中有這樣一段寶貴的經歷,感恩能與自己愛的人一起做喜歡的工作,也希望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讓更多的柬埔寨華校學生學好漢語。讓柬埔寨華文教育發展得更好。
中國教師「生招牌」傳揚文化
上世紀70年代,因政局動盪,戰事連年,尤其是赤柬禍亂,導致柬埔寨華人社會的中華文化傳承幾近斷層。上世紀90年代初,柬國華文學校逐漸恢復,但師資匱乏和校舍不足阻礙其發展。從2010年開始,有大批的中國教師到柬支援,為該國華校增強了師資力量,對提高當地華文教育水平起了重大作用。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异國開展華文教育,不僅有助於增進海外炎黃子孫對祖籍國的向心力、凝聚力,對於增進柬埔寨人民對於中國的了解,弘揚和傳承中國文化,推進中柬友誼也具有重要意義。學習漢語,了解中國已成為柬埔寨當地的一種時尚和潮流。
目前,柬中友誼處於歷史最好時期,經濟發展對華語人才需求迫切。隨著大量中資企業進入柬埔寨,金邊街頭很容易便見到中文招牌,懂華語的找工作的機會比較多。一位柬華理事總會的首長告訴記者,「初中生懂華語的,可找到月薪300美元的工作,因此令到非華裔的柬埔寨學童也熱衷學習漢語華文」。
近30年來,為促進海外華文教育發展,中國國務院僑辦積極實施華文教育幫扶工程,外派教師工作是其中一個重要項目。1987年8月,國僑辦從原廣州華僑學生補習學校(現暨南大學華文學院)選派了兩位教師赴馬達加斯加鄒省塔馬塔夫華僑學校教授中文,從此開啟了國僑辦長期外派教師工作的先河。
僑辦與漢辦派教師援柬
目前在柬埔寨任教的中國教師除了僑辦外派外,還有漢辦志願者教師。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每年定期向其它國家(包括日本、泰國、印度、美國、英國等亞歐美國家)選派,這些漢語教師都是志願服從調配的人。
無論是僑辦或是漢辦安排的中國教師,到柬埔寨任教,克服了氣候炎熱、飲食不適、生活艱苦、人際關系生疏、個人生病、家庭發生意外等諸多困難,圓滿地完成了异國教學任務,得到了任教學校師生和家長的好評。
華商高評價促華文教育
在2015-2016年度,國務院僑辦派遣了89位教師,國家漢辦則派遣了135位教師志願者,共224位援柬華文教師,分布在全柬各所華校任教。當地柬華理事會和華校負責人都對志願者們在任教期間為當地華文教育事業作出的奉獻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歡迎他們有機會回到自己曾經工作的地方看看。
據了解,柬華理事總會計劃持續向中國僑辦和漢辦申請派遣下一年度的漢語教師,以補充柬埔寨各地華校的師資力量,同時也希望通過援柬老師和志願者們的努力,帶來現代的教學理念,參與發展柬埔寨華文教育事業。
多位僑界人士都認同,中國教師援柬,發揮三大積極作用。其一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華校華文教師嚴重缺乏的困難,保證學校教學秩序正常進行;其二是帶來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科學的育人方法,在教學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學校的「生招牌」,同時影響了當地教師,讓他們知道了華文教學如何開展、如何組織才有效果;其三,他們的出色工作,不僅贏得華人社團、家庭的肯定,眾多當地的官員及社會名流也慕名將子女送到學校學習。在客觀上起到了在更大範圍內傳播中國語言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