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汇丰:中国经济转型不宜操之过急

2016-07-22
来源:华尔街见闻

   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的聚焦都在于其能否成功轉型——從制造業到服務業完美過度并保持經濟增速平穩。而近日匯豐一份報告指出,中國人均GDP水平依然較低,如果過快從制造業轉向服務業或導致中期經濟生產率的下滑。

 
  匯豐表示,過去數年中國的服務業增長一直保持相對強勁,而制造業卻在逐漸失去動能。這從某種程度上緩解了經濟的下行壓力,但是這種“再平衡”同樣導致了農村務工人員從制造業向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的轉移。由于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只有制造業的一半不到,因此農村務工人員的生產率增速實際正在放緩。如果這種情況得到延續,那么中長期經濟生產率必然會受到影響。
 
 
 
  匯豐特別指出,服務業盡管也包括地產和金融等高生產率行業,但是務工人員基本都聚集于零售、交通和物流等低生產力行業,因此整體的單位勞動力平均產出并不如制造業。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服務業在2012-2015年期間保持了8.1%的同比增速,同時其在GDP中的占比也在不斷提升。根據匯豐的統計,今年二季度服務業在實際GDP增速中的占比為51.9%,遠高于制造業的40.7%。同樣在2012-2015年期間,制造業務工者規模下降近700萬人,三大主要的低產出服務行業則有500萬人的增長。
 
  匯豐的報告還引用了經濟學家Dani Rodrik的研究成果。Rodrik在2015年的論文中討論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所承受的代價。Rodrik認為剔除IT和金融之外的服務業都存在2個致命傷—— “技術層面上缺乏動能”或者“非貿易性質”,由其引發的收入限制會抑制經濟增速的潛力。
 
  有意思的是,中國急于擺脫的狀態,卻是印度孜孜所求。在中國轉型的同時,印度總理莫迪此前卻宣布將通過吸引外資等手段大力發展制造業,至2022年將制造業占GDP的比例從現在的18%提升至25%。
 
  而對于經濟轉型更為謹慎的則來自于英國宏觀經濟學家Gavyn Davies。Davies認為中國幾乎所有名義數據上的再平衡都是由于工業產品相對價格的大幅下跌、服務業價格上漲導致的。通脹調整后的實際價格顯示,過去10年間,中國的經濟沒有什么轉型可言。勞動力和資本并未離開工業。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