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6

學生愛學漢語成果顯露

2016-08-0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樹英學校位於柬埔寨貢不省甘再社馬龍村,學校依山傍水,環境優美,但當地經濟較落后,交通不方便,出行也不是很方便。生活日用品等要到貢不市區買,村里的集市只是早上賣菜時熱鬧一些。因為菜市場距離學校有一公里多,所以學校給中國老師提供了4輛單車,方便出入買菜。

  創校70載 首有初中生

  該校的歷史可追溯到1943年,前后共有70年的時間,學校發展的第二階段始於1993年,從那年覆課至今已有20多年了。這20年間,學校共培養出17屆小學畢業生,今年也將有第一屆初中生畢業。學校不僅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華文學子,而且也推動了當地華文事業的發展。

  70多年的發展之路因難,堪比蜀道之路。學校經費不足、師資匱乏、教室不夠、教學設施落后、學校環境簡陋等這些問題長期存在。但是在柬華理事總會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熱心幫助下,還有學校代代理事會的堅持和無私奉獻下,學校克服重重困難,越過道道障礙,逐漸走上了光明的發展之路。學校秉承著「團結友愛,求知務實」的校訓,為社會培養人才。

  杜益穎說,該校實行全日制教育,從幼兒園到中三年級共500多名學生,學生大部分為華裔。近年來,由於社會環境驅使,越來越多的柬埔寨高棉人找不到工作,也紛紛報名進華校學習中文。學校共有20位教師,其中本地教師11位,漢辦志願者教師6位,國僑辦教師3位。

  港人施援手 捐建教學樓

  該校於2014年和2016年相繼得到香港佛教人士的捐助,新建了3棟兩層的教學樓(蘇杏璇紀念教學樓、香港德教紫上閣廖曾寶玲教學樓、陳維昭紀念教學樓),學校的教學設施大有改善。現今,學校共有17間教室,一間電腦室,運動設施只有一個兒童樂園和一間乒乓球室及一個小操場。學校開設了華文、數學、常識、柬文、英文、電腦、史地、漢語拼音、漢語會話、漢語造句、中柬互譯、繪畫等課程。除了華文、數學、常識、史地、柬文有教材外,其它的課程都是任課教師自己編寫或者找數據得來。

  杜益穎指出,教材的問題很難解決,所以,校方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也沒能具體細化,教師可以自行安排,但不是隨便教,還是得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教材。「教什麼,怎麼教,對於所有教師來說是一個復雜且謹慎的問題。而且本地華文教師的漢語水平教不了高年級,所以,學校從三年級以上基本就是中國老師教。」

  文化有差異 青春易溝通

  「每個中國老師都要帶一個班,除了教課外還要負責班級和學生的管理。帶小年級的老師除了上好課管好紀律是最重要的。但對於高年級的老師來說除了教授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和性格,教授做人處世的道理,十七八歲的學生正處在青春叛逆期,總是會出現各種問題,所以,班主任的工作更多的是了解和處理學生相關的問題。」

  杜益穎說,中國老師處理學生問題是一個大挑戰。首先是語言不通,師生交流不夠順暢,其次,文化差異等原因造成教學和管理中的文化沖突。志願者老師都是大學或者研究生剛畢業的,雖然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在知識面和創新上突出,加上與學生的年齡差距小,和學生比較容易交流。

  她說,僑辦老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管理方法,有成熟的課堂管理方法,同樣深受學生喜愛。雖然學校沒有完善的教學設施,但是師生還是相處得非常好,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逐年高漲,教學成果逐漸顯露。校方也很重視中國老師的貢獻,盡力為中國老師提供一個舒適方便的生活環境。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