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五百強“虛胖”怎么減(產經觀察)
制圖:郭 祥
又到了“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揭榜的時刻。在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首次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入圍世界500強的數量連續第十年增長,達到110家。
“中美兩國企業已經占世界500強將近一半,反映了世界經濟格局與重心的變遷。然而,一個建筑地產、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產業占據十分突出地位的中國大企業集群,如何去除‘虛胖’,變得‘既大又強’,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首席研究員繆榮坦言。
中國500強與世界500強的體量差距縮小了
上榜企業更多,排名總體提升,但“大而虧”的特征明顯
盡管全球經濟處于深度調整期,但世界500強排行榜上的中國大企業,仍然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體量增長更快。從2011年以來的變動趨勢看, 全球大企業逐步進入擴張放緩期,世界500強、美國500強和中國500強的營業收入增速都呈現出持續下降趨勢,但6年來中國500強營業收入增速一直都高于世界500強和美國500強。與2008年榜單相比, 中國500強的營業收入與資產分別增長了約1.7倍和2.7倍;而世界500強營業收入與資產則分別只增長了約17%和12.9%。
上榜數量更多。國家電網以3296億美元的營業收入躋身2016世界500強榜單第二位, 僅次于跨國零售巨頭沃爾瑪,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則分居第三、第四位。從規模看,上榜企業總數連續第十年增長。
排名位次更前。在110家上榜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中,除13家新進榜企業外,有73家中國企業排名上升,平均上升了43.1個名次。
科技企業亮眼。在今年的榜單中,華為和京東尤為搶眼。前者連續6年入圍;后者首次進入世界500強即位列第366位,一舉打破中國互聯網企業長期缺位世界500強的局面。
不過,新上榜的京東依然虧損14.92億美元,是上榜中國企業中第二大虧損企業。這種“大而虧”的“虛胖”體質,恰恰折射出中國500強的短板。
500強的總體量不小,但虧損額、虧損面繼續擴大。2016中國500強中有72家企業出現虧損,比上年增加了15家,虧損面為14.4%;其中鋼鐵、有色金屬、煤炭等傳統產業成為中國大企業虧損的主要領域。中國500強虧損企業數量比同期世界500強多7家,比同期美國500強多17家,虧損面分別比世界500強、美國500強大1.4、3.4個百分點。
500強的營業收入很高,但盈利能力落后于美國。中國500強營業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分別為4.61%和9.6%,分別比美國500強低2.39和3.09個百分點。在2016世界500強中,美國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分別為8.05%、14.37%,但中國內地企業卻只有5.42%、9.86%,也遠低于美國大企業。
“中國企業500強的營業收入相當于美國企業500強的78.9%,但實現凈利潤僅相當于美國500強的52.63%,這說明中國大企業仍存在‘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問題,缺少拿得出手的‘殺手锏’, 即企業核心競爭優勢,從而影響了盈利能力。”繆榮說。
“大而不強”病因何在
結構性問題突出、全要素生產率較低等,影響盈利能力
那么中國500強“大而不強”的病灶與病因又是什么?
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從2016世界500強上榜企業行業結構看,美國134家企業涉及46個行業大類,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醫療保健與制藥、食品生產與銷售、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領域;中國內地99家企業則涉及30個行業大類,主要集中在銀行、采礦與原油、工程建筑、車輛與零部件、金屬產品等傳統領域。再看中國500強榜單,建筑地產、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產業領域的企業數量仍高達154家, 占500強的近1/3。這些產業產能均嚴重過剩,產品價格下跌,面臨行業性虧損。
“中國大企業從事傳統產業的比重較大,是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的主體,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王忠禹說,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產業、新優勢,事關中國500強大企業當前和未來的生存發展。
全要素生產率依然較低。2016世界500強中,中國內地企業的人均營業收入只相當于世界500強總體人均營業收入的76.06%、美國企業的63.48%、日本企業的66.66%;中國內地企業人均利潤為1.73萬美元,低于世界500強總體水平的2.24萬美元,只相當于美國企業的42.8%。
“改善中國企業的盈利水平,必須在供給側加快改革步伐,提高供給側包括勞動力在內的全要素生產率;但從當前企業過高的人員壓力看,中國內地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減員增效壓力較為突出。”繆榮說。
利潤較多源于壟斷性地位。2016中國500強企均利潤排名靠前的行業多具有壟斷性色彩,無論是排名首位的銀行,還是石油、電力、天然氣等能源行業。而2016美國500強企均利潤居首位的是屬于完全競爭性領域的計算機與辦公設備行業, 遠高于位居第二位的商業銀行;世界500強利潤貢獻前10行業中包括了車輛與零部件制造、制藥、計算機與辦公設備、電子電氣設備等4個現代先進制造行業,都屬于完全競爭性領域。
“與世界500強相比,中國大企業的利潤來源主要為資源壟斷、規模經營和低成本,在競爭性行業還缺乏核心競爭力,”繆榮認為,“這反映中國500強企業的創新驅動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此外,在我國企業盈利分配格局中,長期以來都存在實體企業盈利水平偏低,金融等虛擬部門盈利水平畸高的問題。這一現象與歐美發達國家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銀行侵蝕實體經濟利潤的問題。
大企業如何強身健體
瘦身健體、增加創新投入,期待政府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研究經濟的人,恐怕都聽說過康德拉季耶夫長周期,即經濟發展每20年左右就會出現增長衰退。然而,1965年到1985年期間,在歐洲大蕭條時,美國卻經歷了繁榮,就業人數從7000萬人增加到1.1億人,跨越了康德拉季耶夫長周期的困擾,而這場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依仗于福特、通用電氣等一批大企業的茁壯成長。
強身先得瘦身,有舍才有得。近些年,不少500強企業主動收縮戰線、做強主業、轉型升級,成為逆勢成長的亮點。中國建材通過去產能“瘦身健體”,不斷提質增效。2015年中國水泥的價格下跌50元,銷量下降6%,而中國建材仍取得65億元利潤,渡過了難關。美的集團在2011年產銷兩旺之時,毅然選擇沿著“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三個方向進行瘦身轉型。2015年集團收入與2011年同樣是1300多億元,但是利潤卻從原來的66億元增長到136億元。
強身還得健身,創新投入不能少。作為2014年全球專利申請最多的企業,華為2015年研發費用達到596億元,占總收入的15.1%,已經連續多年在中國500強中高居第一位,研發投入在全球排名第十五位,在電子互聯網領域排名第五位。正是對研發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投入,自2010年首次入圍世界500強以來,華為在世界500強中的排名連續6年不斷攀升,今年的排名已經比2010世界500強中的排名提升了268個名次。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企業唯有不斷變革創新,才能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在智能科技大發展的時代,同時又是顛覆性快捷創新的時代,每位企業家都要牢固樹立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危機意識,在創新中贏得主動權。如果我們不求變、不應變,就會陷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中國500強企業亨通集團董事長崔根良如是說。
強身也離不開政府創造更好的“健身”環境。繆榮表示,現在中國企業500強里有四成是民營企業,他們的成長主要得益于改革開放釋放的巨大紅利,但現在民營大企業的確面臨未來如何發展的重大問題。“‘親與清’的政商關系該如何建立以及如何在法律框架下運行,必將深刻影響民營大企業的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