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本轮中国经济下滑何时见底?

2016-09-05
来源:华尔街见闻

   本文作者為萬釗,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

  工業品價格邊際改善受益于部分行業去產能

  我們知道,今年以來工業品價格PPI出現了邊際修復,如果就過去三個月分行業的PPI環比均值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這五個行業是價格環比明顯修復的行業。
 
 
  

 
 
  石油、有色、煤炭都屬于大宗商品,位于產業鏈的最上游,大宗商品價格的邊際回暖,與國內主動采取去產能措施是分不開的,當然這種去產能更多是通過行政手段進行的。
 
  從工業產品產量上看,2015年開始,原煤產量開始明顯下滑,進入2016年,天然原油和有色金屬的產品也開始明顯下滑,因此我們將大宗商品價格的邊際回暖,更多歸因于“供給收縮”(國內沒有定價權的大宗商品,比如石油價格的回升也與國際油價回升密不可分)
 
 
  
 
  上游去產能擠壓中游行業利潤空間
 
  中國通過行政手段去產能,與普通的市場周期不同,普通的市場周期由需求端引導,需求端的收縮和擴張,沿著下游—中游—上游的鏈條逐步向上傳導,景氣的波動在下游—中游—上游之間傳導和來回共振,表現成宏觀層面不同期限的經濟周期。
 
  中國主動采取行政手段去產能,人為干預了市場周期,在終端需求仍然維持疲弱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其實上起到了“供給沖擊”的效果。今年的中游貿易商可能會感覺很難做,因為如果加庫存,下游需求萎靡,庫存會出現積壓,如果不加庫存,那么眼看著原材料價格越來越高,此時不加庫存,未來需求恢復的話,購進原材料的成本會更高,錯失賺錢良機。
 
 
  

 
 
  我們從固定資產投資下行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如果把過去三年不同行業對固定資產投資下滑的貢獻度拿出來,就會發現2016年上半年明顯拖累固定資產投資的行業,除了采礦業和制造業之外,批發和零售業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這兩個行業的投資下行很明顯。
 
 
 
 
  批發零售和交運倉儲這兩個行業的投資下行,意味著上游去產能造成“供給收縮”開始擠壓中游行業的利潤空間,帶來整個工業產業鏈的去產能,其表現之一就是工業企業的庫存已經降至歷史最低位。
 
  需求端疲弱源于財政“明積極、實穩健”
 
  筆者認為,當前的庫存低位,是由于供給端自上而下的收縮、擠壓造成的,而不是源于需求回暖,因此市場期望的補庫存可能并不會如期發生,或者說即便有補庫存,力度也是非常弱。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為例,煤炭庫存自2015年四季度迅速下跌,目前已經明顯脫離歷史庫存周期的波動區間。
 
 
  
 
  那么當前需求端如此疲弱的原因,筆者認為是本應發揮重要逆周期調節作用的地方政府被限制了,討論中國財政政策積極與否,不能僅僅看赤字率,地方政府顯性和隱形的債務,是財政支出的重要力量。
 
  審計署就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表明,地方政府在經濟下行期往往積極舉債,是托底經濟、發揮逆周期調節的重要力量。但是在本輪經濟下行期,地方政府的逆周期調節作用被限制了,以審計署2013年12月30日發布的《2013年第32號公告: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為標志,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控被提上日程。地方政府隱形負債被嚴格限制,隨后財政部主導進行地方政府債務置換,通過公開發行地方債置換存量的高成本地方債務,這意味著兩件事,一是地方政府的舉債能力大大削弱,二是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靈活性大大削弱。因此筆者認為,目前中國的財政政策其實是總體偏“緊”的。
 
 
  
 
  來源:審計署《2011年第35號: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上圖2002年增長率為1998年至2002年年均增長率,2007年增長率為2002年至2007年年均增長率,GDP同理
 
  在房地產開發、銷售、投資都開始見頂回落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未來短期內的表現將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實際支出的力度,尤其是地方政府實際支出的力度。但是重新放開地方政府大規模隱形負債顯然并不現實,近期的財政政策動向體現出三個特點,一是中央政府上收事權,減輕地方政府資金壓力,二是降低地方政府通過公開市場融資的門檻,三是放寬財政資金的使用限制,增強財政資金使用的靈活性。隨著中國GDP增速逐步逼近6.5,財政托底的作用會逐步增強,財政支出真正發力的時候,也就是本輪經濟下行的見底之時,時間點可能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
 
  中國由“老三個替代”轉向“新三個替代”
 
  通過加大財政支持托底經濟顯然是短期內的權宜之計,那么如何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現在經常講要靠改革、靠創新、靠轉型,具體如何落地,筆者認為經濟增長模式要實現由“三個老替代”向“三個新替代”的轉變。
 
  何為三個老替代:即土地替代、勞動力替代、環境替代。中國過去二十年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這三個老替代,土地替代,即通過出讓廉價的工業用地吸引投資,勞動力替代,即通過廉價的勞動力吸引國外投資,比如代工和合資建廠,環境替代,即通過門檻較低的環保要求吸引投資。中國經濟發展到目前階段,這三個替代都已經面臨瓶頸,急需轉變。
 
  何為三個新替代:即技術替代、品牌替代、資源替代。技術替代,即技術創新,對于目前中國而言,并不需要真正的顛覆性創新,因為我們跟美、日、德、法等西方發達國家在技術上仍有差距,我們的重心更多是用國內技術替代西方技術,用國產產品替代西方產品;品牌替代,即由我們掌控產品鏈的最高端,負責打造品牌、設計研發、渠道推廣等,將中間的代工等環節外包給其他國家;資源替代,即構建全球性的資源安全網,當然,這少不了軍事力量的保駕護航。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