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5

進口巴氏奶信任危機:出問題概率是國內奶的100倍

2016-09-09
来源:觀察者網

  喜歡喝進口奶的各位要注意了,進口巴氏殺菌奶(即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鮮牛奶)最近攤上大事兒了……

  近日,相關部門在多批次澳大利亞進口巴氏殺菌乳產品中發現不合格產品,其中,個別企業甚至多次被檢出大腸菌群超標。8月底,國家認監委(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表示,將暫停澳大利亞巴氏殺菌乳企業注冊資格并全面加強后續監管。

  此外,有媒體發現,相比國內巴氏殺菌奶5~10天的保質期,這些進口巴氏殺菌乳的保質期普遍在15天以上,且價格通常要高出本土巴氏奶1倍以上。

  有乳業分析師建議消費者,如果非要選擇進口奶,也建議購買保質期較短的常溫奶而不是巴氏奶,“可以說進口巴氏奶出現安全問題的概率是國內奶的100倍。”

  資料圖:長沙各大超市牛奶區,進口牛奶幾乎與國產奶平分秋色,占據貨架重要位置。長沙晚報記者李金攝

  澳洲巴氏奶成不合格“重災區”

  據每日經濟新聞9月7日報道,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信息顯示,今年1~7月,幾乎每月都有進口牛奶被檢出不合格問題,而澳大利亞巴氏殺菌乳則屢次登上質量“黑榜”。

  7個月來,一共有12批次巴氏殺菌奶被檢出不合格,其中6批次大腸菌群超標或菌落總數超標,2批次超過保質期,2批次非脂乳固體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1批次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1批次標簽不合格。

  以今年7月為例,入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時發現,來自澳大利亞的澳蘭吉小鎮部分脫脂巴氏殺菌乳、澳蘭吉小鎮全脂巴氏殺菌乳和澳斯淳全脂巴氏殺菌乳均被檢出不合格,前者標簽不合格,后兩者超過保質期。

  圖片來自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

  另據澎湃新聞報道,乳業分析師宋亮稱,巴氏奶對奶源要求非常高,奶源中的菌落數、體細胞數必須很低,同時工藝技術也要求很高,以便最大程度地保留牛奶中的營養物質,因此保質期越短越好。就奶源而言,他認為目前國內的大牧場奶源并不比國外差,“有的在體細胞數等指標上甚至高于國外。”

  宋亮認為,如果消費者非要選擇進口奶,也建議購買保質期較短的常溫奶而不是巴氏奶,因為后者對運輸、儲藏的冷鏈要求非常嚴格,“可以說進口巴氏奶出現安全問題的概率是國內奶的100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8月26日,國家認監委約談澳大利亞駐華使館,通報上述情況,通知暫停該企業在華注冊資格,要求其他涉及進境不合格信息的輸華巴氏殺菌乳企業限期提交問題調查和針對性整改報告。

  同時,國家認監委要求澳大利亞主管當局以及所有41家已注冊的巴氏殺菌乳企業限期提交相關技術性證明資料,將組織專家開展技術審核,全面加強對澳大利亞乳品生產企業的后續監管,督促其持續滿足注冊要求。

  全程冷鏈運輸是考驗

  巴氏殺菌奶是指對鮮牛奶采用低溫的巴氏殺菌法加工成的牛奶(一般為72℃-85℃),通過巴氏殺菌原奶中的有害微生物一般都已經殺死,既能夠達到安全飲用標準,又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鮮牛奶的營養和風味。但這種牛奶從離開生產線,到運輸、銷售、存儲等各個環節,都要求在4℃左右的環境中冷藏,保質期比較短,一般為7天左右。

  廣州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巴氏殺菌奶本來就是一種快速消費品,回歸到產品屬性本身,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產品最新鮮的時候消費掉。因為產品奶源、包裝設備、包裝材料、儲存運輸條件等都會影響巴氏奶的品質,尤其運輸環節較多,有些關卡容易出問題,通過巴氏殺菌后的牛奶里面的細菌就會重新活躍起來。”

  記者發現,相比于國內本土巴氏殺菌奶5~10天的保質期,進口巴氏殺菌乳的保質期普遍較長。例如,韓國延世株式會社生產的新鮮純牛奶保質期為15天;澳大利亞諾柯合作社生產的新南威爾士巴氏鮮奶保質期為19天;蘭維樂ORAVIDA新西蘭進口全脂巴氏殺菌鮮牛奶保質期為15 天;而SADA巴氏殺菌鮮奶的保質期為21天。

  那么,這些進口的保質期相對較長的巴氏奶還是巴氏奶嗎?能否維持其原有的品質?王丁棉告訴記者,現在國外巴氏殺菌奶的產業鏈可以控制在無菌環境生產,通過改良的技術手段,同樣在低溫的狀況下,早就能將保質期延長至20~30天。

  另據澎湃新聞報道,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這些保質期長達20天的巴氏奶事實上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巴氏奶,他認為這些牛奶應該是使用了叫超巴氏的UP技術,“UP是指在超高溫130 ℃以上瞬間殺菌,馬上冷卻。保質期 20-30 天。”

  進口奶由于需要長途運輸、通關、再加鋪貨至少需要三四天的時間,因此無法將保質期定在7天。譬如新南威爾士澳大利亞巴氏殺菌鮮牛奶進口牛奶在網頁上便標識“報關、檢疫需6-7天”,生產的鮮奶需要一周后才能到達中國市場。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國內某知名乳企一位不愿具名的內部人士則表示,以澳大利亞進口巴氏奶為例,從當地運到中國消費者手中已經輾轉幾個回合了,如果中間冷鏈運輸不達標,很容易出現漏包、脹氣等問題。

  “其實國內巴氏奶的保質期也可以更長,前提是一直儲存在在1℃左右的冷藏環境下。但在實際消費環節中很難保證全程不出任何意外,這也是進口巴氏奶出問題的原因。”該人士透露,商超一般對銷售的鮮奶有天數要求,比如保質期為5天,如果第四天還沒賣掉就會退給廠家或降價銷售。

  進口奶比國產奶價格高1倍以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網上看到,進口巴氏奶的價格在30元~50元/升,而國內大部分200ml巴氏奶的價格在3~4元(即一升15~20元),也就是說,一升巴氏奶的價格相差1倍以上。與進口常溫鮮奶的火爆相比,巴氏奶的市場冷清不少,在一家知名店鋪,賣得最好的進口巴氏牛奶品牌月銷量也只有500件左右。

  網上一家銷售韓國延世巴氏奶的賣家表示,巴氏奶從韓國進口到賣家手中需要4天,只剩下10天左右時間,再寄到賣家手中就要盡快飲用了。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在網上向幾位賣家咨詢,盡管他們都信誓旦旦地向記者保證全程冷鏈運輸,產品絕對不會質量問題,結果記者看到評論時卻是另一番景象。有買家在評論中說“拿到時冰已化,牛奶不冷,不知道牛奶就這樣常溫多久了。”

  還有買家在7月份時吐槽,“這么大熱天的,還是只有一個冰袋,事先跟客服溝通了也沒用,拿到手牛奶都已經熱了”,并表示這個季節不敢再買了。

  前述業內人士表示,他曾到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歐洲等地考察鮮奶市場,保質期一般在7天左右。但這些地區的巴氏奶到中國后就要花幾天時間,廠家就會在許可范圍內延長保質期,但這樣也對產品質量帶來風險。

  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在進口常溫奶也同樣存在。乳業專家宋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外銷售的常溫奶保質期只有3~6個月,但到中國海運要一個月時間,再加上通關和排隊檢驗,基本上要消耗三個月的時間。如果保質期只有半年,那意味著一進中國市場就幾乎到臨保期了。

  前述業內人士說,新鮮度在超市貨架上的優勢尤其明顯,生產日期最新的可以賣高價,靠近保質期的就會打折處理,常溫奶通常就會放到電商渠道銷售。

  “盡管如此,還是有不少人愿意在網上購買進口巴氏奶,他們總覺得進口的要比國內質量好。”該業內人士無奈地表示。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