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台学者:以中華文化化解「文化台獨」

2016-09-10
来源:香港商报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

  尽管蔡英文520上台演說,標榜會遵守「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系條例」,要維持兩岸現狀不變的大陸政策,但事實上她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與「兩岸同屬一中」,卻是以「借殼上市」的手法來包藏其「去中國化」、「文化台獨」的具體作為,充分體現其對大陸的敵視及對中華文化的排斥,致使兩岸關系難以建立應有的政治互信。

  「文化台獨」引憂慮

  試觀蔡英文上台后,任命鄭麗君、潘文忠等傾獨人士為文化部長與教育部長,渠等一上任即宣布廢除課綱之微調,顯見蔡英文政府以行政手段「去中國化」及推進「文化台獨」,勢必對台灣社會與民眾產生深遠的影響。

  「文化台獨」表面上是強調對台灣「本土」的認識與了解,但是其根本的目的便是減少或消除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透過此種教育理念,對台灣的民眾特別是年輕的一代進行思想和文化的洗腦,在潜移默化中改變民眾的文化、民族和政治認同,導致台灣社會認同結構的改變,擴大「本土意識」甚至「台獨」意識的群眾基礎與社會基礎,進而形成「台灣史觀」和「中華史觀」的對立。換言之,「文化台獨」是以削弱中華文化與台灣文化的關聯,并藉此逐漸形成走向「政治台獨」的價值取向。

  如何對此撥亂反正實為當務之急。事實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多元一體。在大陸,中華文化生機勃勃,傳統與現代互相融合,東方與西方彼此借鑒,內容不斷創新,影響日益擴大;在台灣,中華文化薪火相傳,枝繁葉茂,形成了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

  尤其,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也是維繫兩岸關系根基的重要紐帶。在兩岸三通之后,更重要的是實現心靈的溝通,深化感情的融合。因為文化的交流要比其他任何領域的交流都更為深刻,更為長久。只有不失時機地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兩岸關系的基礎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經受風雨的考驗。

  兩岸文化交流宜加強

  由此可見,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兩岸同胞根脈相連,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靈魂。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構建兩岸同胞共同精神家園,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事實上,正體字與簡體字,均淵源自中華文化傳統,皆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二者都各具特色,也各有其優點。當今全球有超過3千萬人學習中文,復以大陸13億多的人口,加上台港澳等華人地區,中文已成為地球村的主要文字,益加體現兩岸以民間方式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大辭典」之必要性。在兩岸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華語文大辭典」簡編本已於2011年底正式問世,收錄3萬多個詞汇,台灣出版的版本,正體字編在前面,簡體字編在后面;大陸出版的版本,則簡體字編在前面,正體字編在后面。此為兩岸同心協力攜手為中華文化之深度推廣,開創雙贏之一個典例。

  兩岸文化交流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視覺與表演藝術、文化資產、博物館、民俗文化等,也包括文化行政與設計的相互考察。兩岸有不少機構已建立長期性的合作平台與機制,并展開兩岸文化交流。如何發揮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是兩岸同胞必須共同努力的。今后的兩岸文化交流,應以更開放的胸襟、更謙虛的態度,互相學習、截長補短、求同存异。如此不僅可以增進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雙方的情誼,也可以豐富兩岸民眾的精神生活,提升兩岸人民的人文素養與競爭力。

  總之,蔡英文政府的政策宣示和行動,從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等各方面弱化與切斷台灣與大陸的歷史連結,尤其不承認「九二共識」與進行「文化台獨」,已是民進黨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必須突破的障礙,否則兩岸的聯繫溝通與協商的機制將難以恢復運作。最后,兩岸可通過文化交流,闡述并體現中華文化蘊含台灣文化精髓之融會貫通,并構築互利雙贏與共同發展之平台,增進雙方互信基礎,進而創造和平發展新局。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