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中國減持美債 專家這樣解讀

2016-09-18
来源:香港商報

  全球現拋售美債潮

  中國7月減持220億美元

  【香港商報網訊】高盛在其最新的分析報告中稱,自近期開始的「低於預期的宏觀數據和全球債券拋售潮已經開始動搖整個夏天的市場上漲基調」。美國財政部周五發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全球央行拋售美債規模刷爆紀錄,其中,中國7月減持美債至2012年以來新低,但仍居美國最大「債主」位置。

  據統計,過去一年內海外央行拋售美債規模達3430億美元,創紀錄新高。

  當地時間周五,美國財政部發布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中國7月減持220億美元美債,減持規模創2013年12月以來最大降幅,所持美債總規模降至3年低位,為1.2188萬億美元,但仍維持美國第一大海外債主。而在今年6月份時,中國已減持美債規模至5個月最低水平,當時持美債規模達1.2408萬億美元。

  美國第二大債權國日本7月增持69億美元美債,總額上升至1.1546萬億美元,創去年9月以來新高。

  其他增持美債的國家包括巴西、瑞士、印度等。減持美債的國家包括英國、新加坡、德國和沙特等。其中,沙特持有美債總額已連續第6個月下降。

  截至今年7月底,外國主要債權人持有美債總額為6.2479萬億美元,低於上月修正後的6.2828萬億美元。7月份美債的前五大持有者順位仍然是中國、日本、愛爾蘭、開曼群島、巴西。

  多國央行加速清算美債

  TIC報告還顯示,美國7月國際資本淨流入1406億美元,6月淨流出2028億美元。美國6月長期資本淨流入1039億美元,6月淨流出36億美元。可以看出,美國以外的國家央行在加速清算所持美債。

  據美國金融博客Zerohedge發現,各國央行在過去一周裏減持美債總規模達275億美元,創下2015年1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而在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間,美國海外央行拋售美債規模達到前所未有的3350億美元,這個紀錄在TIC報告發布後又被刷新。

  據TIC報告,在截至今年7月的12個月裏,海外央行拋售美債規模創新歷史新高,至3434億美元。而針對如此大規模的央行拋售美債,「接盤俠」自然是私人投資者。

  美聯儲被逼接盤 量寬或持續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央行們繼續大規模拋售美債,私人投資者也拒絕繼續接盤。美聯儲屆時或許不得不接盤這些美債,這意味它將繼續實施寬鬆。而當前,美聯儲官員還頻頻放出鷹派言論,意圖收緊一直寬鬆的貨幣政策。

  美國TIC報告是由美國財政部每月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數據,包括外國購買和出售美國國債、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和公司股票的動向,用以衡量外國對美國債務和資產的需求狀況。美國股市更多是受到本國經濟狀況和企業盈利狀況的影響,而債市和美元則對國際資本流動數據更為敏感。

  提防市場墜落的風險

  過去這一周全球市場最引入注目的走勢是全球國債收益率的全線反彈。美國、日本、德國國債收益率在過去幾個交易日大幅反彈,在經濟增長仍然疲軟、通脹持續低迷的當下,這被解讀成市場對央行投不信任票,擔心央行已到極限。而更讓人疑慮的是,美股也隨債券走低。

  事實上,股債同漲同跌並非罕見,但當前美國股市與債市之間的相關性已經逼近前所未有的地步(見下圖)。上一次達到這種相關性要追溯到2007年的美股高峰,那時正是金融危機爆發前夜。

  而其他資產之間的相關性也同樣出現變化,據瑞信研究,標普500指數與黃金近期的相關性也達到一年內最大。每日電訊認為這意味,債券收益率小幅的走高可能就會帶來各類資產的「共振」。

  華爾街日報認為,股票和債券在近期一直同向而行,這之所以罕見是因為過去十年這種情況只在美聯儲政策突變時曾發生過:

  類似的相關性飆升去年12月發生過一次,當時美聯儲首次加息,以及在2013年12月,當時美聯儲開始收縮QE。

  從更久的期間看,類似的相關性走高在2010年11月美聯儲開始購債以及2007年7月金融危機爆發美聯儲開始貨幣寬鬆。

  正如高盛報告所言,這種相關性的飆升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採用風險平價策略的基金,這類基金遭遇了去年8月人民幣突然貶值帶來的市場大動蕩以來最大的下跌。

  對當前這種市場的異狀應該怎麼理解?GluskinSheff&Associates的首席經濟學家與策略師DavidRosenberg:如何形容當前市場的回調?一個詞:搖搖欲墜!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