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70城房价暴涨 谁制造了楼市疯狂?

2016-09-20
来源:香港商报网综合

 

  

       瘋狂的樓市還在不停地創造紀錄。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8月70大中城市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8月房價並未在連續3個月收窄的慣性影響下繼續下滑,而是反常地出現了大幅度反彈。

        業內人士指出,在貨幣現象主導下的樓市,高漲的房價只是資金堆積的假象,一旦政策收縮,恐慌性購房恐難以持續,其風險不言而喻。

  逆襲 房價連續三月下滑後沖高

  數據顯示,70大中城市8月房價大幅上漲。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個,較7月減少12個,上漲的城市有64個,較上月增加13個。同時價格方面,8月環比最高漲幅5.6%,較7月的4.6%大幅上漲1個百分點,最低降幅為0.3%,較7月的1.1%收窄0.8個百分點。

  二手住宅價格方面,與7月相比,70大中城市價格下降的有9個,較上月減少2個,上漲城市57個,較上月增加6個。價格變動方面,環比最高漲幅4.5%,較7月的3.2%大幅上漲1.3個百分點,同時降幅也從7月的0.5%收窄至0.4%。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表示,一二三線城市新建住宅和二手住宅漲幅均有所擴大。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64個城市中,比上月漲幅擴大的城市有31個,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25個,最高漲幅為5.6%。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57個城市中,比上月漲幅擴大的城市有30個,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18個,最高漲幅為4.5%。

  中原地產市場總監張大偉表示,在信貸超發的預期下,多地出現了恐慌性購房。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住宅平均環比漲幅高達1.26%,二手房住宅平均環比漲幅高達0.89%,刷新了單月上漲曆史紀錄。而此前7月,新建住宅環比漲幅僅為0.72%,二手住宅僅為0.53%。>>超8成城市房價上漲,二三線城市房價攀升明顯

  數據顯示,在7月時,房價漲幅超過3%的只有南京、合肥、廈門三個城市,但到了8月,鄭州環比上漲5.6%、上海環比上漲5.2%、無錫、合肥分別上漲4.9%、4.8%,福州、南京分別上漲4.3%、4.1%,廈門、北京、石家莊、天津、杭州、濟南、武漢等13個城市漲幅超過3%。

  “本輪房價上漲並非市場自發爆發,完全是因為政策刺激。”張大偉表示,2016年截至目前是有史以來中國房地產政策環境最寬松的時期。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重磅的樓市刺激政策輪番出台,樓市刺激政策主要涉及信貸、稅收、購房補貼等各類實質性環節,甚至購房契稅也史無前例作出調整放松,強勁地支撐了市場的全面複蘇。

  風險 “面粉貴過面包”成常態

  9月19日,南京開啟了首次網上土地拍賣,其中四幅地塊為商業用地(G40、G41、G42、G43),僅江寧正方新城地塊為商住用地,但在經過182輪競拍後,該地塊達到了最高限價後,將在9月23日通過搖號的方式確定競得人。

  南京土地市場網站公布的成交結果顯示,當日網上交易共計5幅地塊,成交5幅地塊,其中1幅商住地塊需進行現場搖號後確定競得人,總起始價78.9億元,成交總價123.63億元,溢價44.73億元。

  為緩解高價地不斷湧現影響,鄭州市也提出,在地價達到最高限價後,開發商將由競地價改為競房價。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40個一二線城市中,一線城市2016年住宅土地樓面價同比2015年上漲了71.3%,二線城市漲幅更是達到了75.6%。而在樓面價上漲的同時,溢價率更是紛紛刷新曆史紀錄。一線城市住宅土地平均溢價率達到了94.51%,二線城市達到了60.77%。張大偉表示,在熱點城市,普遍出現了地價超過房價的現象。

  例如,在廈門出台限購政策前,8月26日廈門集中出讓六幅土地,分別是翔安南部3幅、新圩、集美灌口和同安汀溪各1幅土地。其中,翔安區04號地塊在舉牌環節,有房企不到一分鍾就加價10億元,最終由廈門本土房企融僑地產以42.18億元拍得,合計樓面價38345元/平方米,溢價率140%,打破廈門塵封七年的住宅地塊樓面單價。

  張大偉認為,地王是未來最大的風險,一線城市成交已經開始放緩,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成交火熱,房價地價領漲。如果未來房地產調控繼續因城施策,升級到一城一策,且一旦信貸政策寬松不能持續,四季度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可能爆發。

  驚歎 貨幣現象主導樓市

  對於房價反常的跳漲,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寬松的信貸政策。

  郭毅指出,央行日前公布的8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新增信貸中,居民按揭貸款再度“一枝獨秀”。8月,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75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46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286億元,後者為年內第二高。今年前8個月住戶部門貸款即房貸的新增值已高達4萬億,占全部新增信貸的比重為46%,而2014和2015年這一占比分別是35%和29%。>>熱門二線城市房價繼續上漲 鄭州漲幅居首

  “而4萬億的貸款新增量,成為剛需以及剛改需求入市的重要支撐。”郭毅認為,在連續兩年近5次降息之後,今年的房貸利率水平也已達到階段性低點,“真金白銀”的支出減少也成為促進需求入市的推進器。需求的爆發使得今年房價水平持續處於上漲周期,這輪上漲很大程度上可稱之為“貨幣現象”。

  “除此之外,一線城市以及二線城市當中土地供應,尤其是住宅用地供應的大幅減少,以及由此引發的價格的飆升,使得未來住宅預期將進入‘量少、價高’的階段,受此影響現售住宅項目價格也出現快速提升,由此拉動了整體房價水平持續上漲。”郭毅說。

  張大偉表示,包括杭州等多個城市的限購和限貸政策,最多只有喊話作用,在當下資金潮下,這種力度的政策對市場的影響非常微弱,不收緊房地產信貸額度,房價繼續出現恐慌上漲依然是趨勢。

  張大偉說,現在房價爆發的原因是資金潮下的資產荒,導致購房者出現了恐慌,那么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從三方面來,要么是降低資金潮,要么是增加優質資產,或者降低購房者恐慌,三方面都需要加碼政策,信貸不能只投入到房地產,要有政策約束信貸進入實體,房地產去庫存也不能只去一二線的庫存,銀行對三四線應該增加利率優惠。政策恐慌必須降低,給市場以平穩的預期,增加土地供應。(经济参考报)

 

  央視評論

  由於剛剛成功舉辦過G20峰會,杭州是中國今年最火的城市。而9月以來,杭州樓市也突然火爆起來,非常受外來投資者青睞。數據顯示,G20之後的一周,外地人的購買比例達到了39.3%。另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8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杭州房價與去年相比上漲了22%,這一漲幅全國排名第六。

  過快上漲的房價顯然會對城市的活力與包容造成影響,一紙限購令應運而生。出台限購政策本來是想撫平過熱的樓市,結果卻成了搶購的發令槍。 

  一邊限購一邊漲價 “搶房”背後是什麼?

  “一漲就限,一限就搶,一搶就漲”的樓市惡性循環已經在全國多個城市上演,而杭州則是最新一季。

  此前借助信貸杠杆,炒房資本已經將杭州房價推到了一個脫離基本需求的高位。而在排隊購房者中還有一部分是普通居民。他們之所以咬牙站隊,在很大程度上並非實際需求,而是受夾雜著恐慌與期冀的複雜情緒推動。

  他們既害怕錯過通過買房讓自己辛苦錢增值的“風口”,但同時又擔心聽說了很久的泡沫破裂降臨,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然而由於股市不振,債市低迷,讓普通人確實找不到太好的投資渠道。於是與其看著現金貶值,不如殺入房市賭一把,希望總有擊鼓傳花的下家。

  

 

  “搶房”現象不止 誰助推樓市高溫?

  當然,推動樓市高溫不斷,也不能全部都歸結到個人投資者渠道不足上,更應該看到的是,大量湧入的信貸推動了樓市神話。即房價漲得快,全憑信貸帶。

  由於目前經濟基本面的擔憂情緒依舊存在,這導致新增信貸並沒有在整個金融系統中均勻分布,很多貸款都沒有進入生產性領域,進行投資和擴大再生產,而房屋抵押貸款在新增信貸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由於8月份超過70%的新增貸款是家庭部門貸款,房貸為主的高比例讓樓市火上澆油。鑒於這種情況,要抑制房地產市場泡沫,抑制資本過度流入房地產行業尤顯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價普遍上漲的同時,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增速卻保持平穩,這反映出房地產開發商本身已經對市場風險感到警覺,轉而儲存現金。這對於房地產市場是個敏感的信號。

  

 

  此外,近期的房地產市場出現總體上升,冷熱有別的新動向。雖然有去庫存的壓力,但全國房價普遍走高,無論從環比還是同比的角度看,8月份全國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都有所增加。

  國內經濟發展中的不均衡性進一步突出,東西部經濟活力冷熱不均的形勢也影響到了房地產市場。如果將各省的經濟增長水平與房價上漲兩張圖對比就會發現,房價在繼續扮演經濟的風向標的角色。即經濟活力不足的地區無力消化庫存,房價保持平穩,甚至有些城市還出現了負增長。而經濟熱的地區則樓市更熱。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個城市帶,房價出現明顯溢出效應,除傳統的上海、廣州和深圳房市堅挺外,南京、蘇州等大型城市也不得不采取措施遏制房價飆升。而且房價漲勢已經蔓延到無錫、珠海和昆山等這兩大城市帶的非一線城市。

  樓市降溫 不能僅靠限購

  樓市出現冰火兩重天現象,限購不能完全解決市場的根本問題。相關政策制定者應采取更加有效的機制,化解人們面對高房價的焦慮。理順“去庫存”、“搶購”、“限購”之間的關系,要去辨別,哪些城市裏庫存壓力大,哪些城市裏正在“日光”。

  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讓這些熱門城市的功能聚集、優質資源聚集,從“過度”轉向“適度”。如果這種“過度聚集”不改,更多人湧進去的局面就不會減緩,更談不上逆轉。那麼這些城市的房價,就具備繼續上漲、大漲甚至暴漲的可能。

  如何讓一些有發展潛力的城市更具有吸引力,也從深層影響著這些城市的樓市。只有更多的人願意到來、住下,這些城市的房價,才有穩定上漲的基石。

  文丨財經問題專家 王亞宏

 

  房價泡沫或成做空人民币借口 

 

 

  近日,香港離岸人民幣彙率貶值壓力顯著增大。9月19日,香港隔夜銀行間利率暴漲23.683%,創今年1月以來最大升幅,一周期利率暴漲12.446%,雖然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仍下跌0.17%,但當日在岸市場人民幣中間價上漲109個基點,在岸市場人民幣呈小幅上漲趨勢。

  一般認為,離岸市場人民幣稀缺,銀行間拆借利率飆升,是央行故意抽幹離岸市場流動性,讓離岸市場做空人民幣的機構手中沒有做空標的,從而削弱由於離岸人民幣做空投機而引發的在岸人民幣彙率動蕩。

  早在今年1月份,人民幣就開始大幅貶值,其傳導路徑是香港離岸市場人民幣下跌,形成在岸和離岸市場人民幣彙差越拉越大,帶動在岸市場人民幣的貶值。而當時央行就是采用此戰術狙擊離岸市場的做空人民幣勢力,人民幣離岸市場隔夜拆借利率在1月11日升至13.4%,12日飆至66.82%,在這兩天內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彙率由6.6832反彈至6.5780,抬高做空了人民幣勢力的做空成本,從而一度改變了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長期存在的較大彙差,離岸人民幣彙率的波動暫時平息。

  此次,做空人民幣的市場勢力之所以卷土重來,主要是因為隨著美聯儲10月議息會議越來越近,近期發布的美國核心物價指數好於預期,美聯儲許多官員表示美國年內還有一次加息,這對美元彙率構成支撐,近期美元開始上漲,讓人民幣空頭看到了做空的機會,於是在離岸市場再次做空人民幣牟利。

  就最近發布的金融數據看,我國8月外彙儲備環比下降158.9億美元,降幅超過7月的41.5億美元。8月末外彙儲備餘額為31851.67億美元,降至年內最低點,可見人民幣彙率貶值壓力仍然很大。

  而從銀行結售彙數據看,2016年8月,銀行結彙8355億元人民幣,售彙8988億元人民幣,結售彙逆差634億元人民幣,相當於95億美元。2016年1-8月,銀行累計結彙63260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彙77356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彙逆差14097億元人民幣,相當於2150億美元;而2015年1-8月,銀行累計結彙74795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彙86670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彙逆差11874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923億美元。

  很明顯,今年銀行結售彙逆差遠遠大於去年,這個指標反映了市場看空人民幣的預期要大於看多人民幣的預期。在預期中,人民幣的彙率是不平衡的。

  人民幣貶值預期大,資本外流嚴重,但是由於央行實行外彙管制,私人境外投資受到限制,居民的儲蓄缺乏投資渠道,於是都擁擠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進行房地產投機,於是將房地產泡沫炒得越來越大,而這又進一步影響境內的金融穩定,對人民幣彙率構成了實質性的威脅。

  人民幣彙率的不平衡的問題,必須通過兩手抓來解決,一手是采用市場化的方式對彙率進行直接幹預,另一手則是對境內越來越膨脹的房地產市場泡沫進行遏制,才可能逐漸引導人民幣彙率的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彙率的穩定。来源:四維環球金融智庫(FHT) 微信公眾號:SWGDHGZK.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