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騙補”陰霾后,政府提高了行業準入門檻、實施能耗積分管理等,未來甚至要進行大數據全程追溯管理
[目前,大約90%的充電樁運營企業都處于虧損中。徐征鵬分析指出,一些為了獲取政府補貼而謀求眼前利益投資充電樁建設運營的企業,價格競爭無序且未來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很難走得遠。]
隨著清查騙補、政策堵漏以及準入門檻提高,中國新能源車正逐漸回歸理性。2016年新能源車補貼有望于今年10月“靴子”落地。中國汽車工業研究院北京分院院長劉英近日在深圳透露上述消息。
“騙補”陰霾散去
面對幾萬、幾十萬甚至百萬元的補貼誘惑,部分新能源車企一度步入歧途。
“尤其是去年,鉆新能源補貼漏洞的企業較為猖狂,有的新能源客車制造商開出的條件特別優惠,承諾將車賣給我們而不要錢,甚至還可以倒貼錢給我們。這種違背經濟規律的現象,肯定是存在騙補。”一家從事新能源車租賃企業的負責人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9月8日,財政部通報了蘇州吉姆西、蘇州金龍、深圳五洲龍、奇瑞萬達貴州客車以及河南少林客車等五家客車企業騙補的調查結果,涉及金額達10.1億元。其中,吉姆西通過編造虛假材料采購、車輛生產銷售等原始憑證和記錄,上傳虛假合格證,違規辦理機動車行駛證的方式,虛構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業務,虛假申報等手段騙補。其他4家則是車輛未生產便提前辦理機動車行駛證來騙補。相關部門對這5家企業停止執行中央財政補貼,并取消蘇州吉姆西的整車資質。
在清查騙補告一段落之后,業內如今更關心的是今年新能源補貼何時落地。
國家此前對新能源客車補貼從30萬~50萬元不等,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再參照國家標準1∶1補貼,部分企業每出售一輛8米以上電動大巴,則可拿到100萬元補貼。不過,受騙補“陰霾”影響,今年新能源補貼遲遲未敲定,新能源汽車增速明顯放緩。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4.2萬輛,同比增長81.5%。其中,新能源商用車銷量同比僅增長36.9%。前8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5.8萬輛,同比增長111%。而201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3萬輛,同比增長3.4倍。據工信部統計,今年7月純電動客車生產首次下降高達40%,8月情況有所好轉,純電動客車生產同比增幅為30%,這主要是宇通與比亞迪這兩家在拉動。
上述租賃企業負責人談到,因“騙補”事件沖擊,今年新能源車采購計劃多少受到影響,2016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至今未推出,供求雙方在訂單價格上存在分歧,新能源乘用車情況還略好些,而商用車貼補動輒幾十萬,部分中小型客車制造商業務基本處于停滯中,而大型客車制造商稍好些,先將補貼計算入售價,但可能附加一些條件。
2016年新能源補貼何時出爐?參加工信部相關會議的劉英近日在深圳一機構新能源汽車高端專題會議上稱,2016年新能源補貼原本預定在7月出臺,但由于騙補事件復雜性導致延后,預計在10月出。“新能源汽車準入門檻以及補貼要求都將不斷提高,新能源車補貼標準有具體要求,比如能耗、電池容量以及最高補貼金額等有具體要求。”劉英談道,當前新能源汽車中央和地方補貼疊加,補貼力度過大,取消地方補貼將是大趨勢。預計到2020年之后,政府補貼將全部取消,改為市場補貼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在乘用車領域,私人電動車將會有較大發展空間,此外,充電樁建設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社會資本加入。
劉英還稱,中國很快會出臺電動客車的安全標準,安全標準將會提高,但并非將三元電池排除在外,而是當成考量標準之一。整車與電池應該集成開發,未來對新能源車的監管方向不是管電池而是管整車廠,要建立全程追溯體系,用大數據對電池、電機、電控等全程監控,這對整車廠提出更高的要求。
萬億級市場
在2016年新能源補貼落實前,多項關于新能源汽車管理方面的文件在最近陸續出臺。上個月,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重新劃定新能源汽車范圍,提高企業準入門檻,強化產品安全監控。發改委于上月發布《新能源汽車碳配管理辦法》征求意見,工信部在本月發布《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下稱“積分管理”),從多方面探索完善對新能源汽車監管,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談到,商用車新能源車騙補現象明顯,乘用車發展新能源冷熱不均,合資企業發展新能源力度不足,需要政策強制引導。積分管理總體上是符合預期的方法,確保2020年油耗5升目標和500萬新能源目標,但仍有漏洞,應該進一步完善。在他看來,今年第四季新能源汽車情況將好轉。
深圳五洲龍等企業經過前幾個月低迷之后,今年9月起,新能源客車生產線又開始活躍起來。新能源汽車政策“亡羊補牢”,通過騙補整頓后,行業正逐漸規范。
賽迪顧問新能源總監吳輝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預計第四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是第三季度的兩倍,今年新能源銷量至少有50萬輛。吳輝表示,2016年第二季度,電池出貨量6.4Gwh,環比下降26.4%,除了4月工信部發布電池行業規范這一因素之外,與政府新能源汽車補貼遲遲不定也有關,部分新能源車企訂單減少,電池企業出貨量受到影響。
吳輝指出,電池以及材料價格將保持年均5%~10%的幅度下降,不排除低端市場價格下降得更快,價格下降更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車企正逐步往電池、電池包等產業鏈延伸,產業鏈整合趨勢明顯。不僅比亞迪,北汽、吉利等企業也開始選擇自產電池以及電池包。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商數量近200家。鑒于新能源車未來的發展,不僅越來越多自主車企以及合資企業加快布局,一些互聯網企業以及零部件企業也陸續邁入造車之列。樂視加快推進跨界造電動車進程,樂視創始人賈躍亭最近宣布,樂視汽車已完成10.8億美元融資。威馬汽車近日也獲得首輪10億美元的融資金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志于2018年推出首款電動車。
業界傳杉杉股份從服裝行業跨界到鋰電池領域之后,也將可能投身造車熱潮。其牽頭投資5億元已成立云杉智慧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云杉智慧”),杉杉股份副總裁、云杉智慧總裁徐征鵬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云杉智慧主要是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后市場及充電基礎設施綜合運營,2016年的目標是在全國運營3500輛新能源車以及1萬個標準充電樁,現已投入電動通勤車、電動乘用車等近2000輛以及3000個充電樁運營,通過車樁協同的市場策略,云杉智慧的綜合業務已接近收支平衡。
目前,大約90%的充電樁運營企業都處于虧損中。徐征鵬分析指出,一些為了獲取政府補貼而謀求眼前利益投資充電樁建設運營的企業,價格競爭無序且未來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很難走得遠。現在,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普遍不足5%,加上充電樁投入運營后的維護成本較高,未來將有大量充電樁運營企業被淘汰出局。
劉英說,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僅是千億級的市場,還將是萬億級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