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6

疊印漫步香港文學地景

2016-10-09
来源:香港商报

  此刻腳下的土地有人先我們而踏,《香港文學散步》和《地文誌》這樣反覆提醒。那些人的喜樂憂懼、盼望懊惱,偶然留下了文字痕跡,但在向來輕視歷史的城市里就像風吹落葉,轉眼無踪。《疊印》中的18位作者分別於香港十八區散步慢行,采收其中的人物、風物或故事,以文字寫生造景,展示社區各异的風貌特色,回應不同作家的地景作品。《疊印》中的三位文學家近日與讀者分享其成書點滴,同時鼓勵讀者踏出一小步,書寫心目中的香港。  香港商報記者黃鶯

 
  每一區都有疊印的痕跡
 
  談起書名叫《疊印》的緣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樊善標教授解釋道,「疊印」是指把不同的東西重复打印上去,而本書書名以沉積岩為比喻,一層一重疊顯示加上去,用此來比喻香港這個城市的形成。
 
 
  香港有很多樓并沒有很舊就被拆掉重建,在日本或者台灣,都有一些作家故居可以參觀。「但是香港的話,你說哪一個作家住在哪里?劉以鬯(香港著名作家)住在太古城,如果你在太古城商場逛街看到他在散步經過,你有什麼樣的感想呢?」樊善標說。樊善標進一步解釋,《疊印》的意思是,人們以為很尋常的地方,曾經有不同的人留過痕跡,「我們想知道是什麼樣的人,曾在這個地方落腳,走著同樣的路。每一個區都有疊印的痕跡,由這個意念出發,希望能夠把這些痕跡介紹給大家。」
 
  屯門如今重新發展
 
  香港作家鄭政恆認為,香港的文學和文化很多時候被忽略,或是看不到優點。此外,香港并不是每一個區都這麼優秀,《疊印》中提到的地方,很多并不為大家所熟悉,鄭政恆并與讀者分享了自己在書中講述的屯門故事。鄭政恆說,「當我很小的時候,屯門給人的感覺很偏僻,等車需要很久,而且很害怕車在中途發生交通意外。」2007年,鄭政恆來到嶺南大學上班,平時每天坐巴士從西九龍到屯門,又從西新界回到市區,成為必然的路線。從美孚上公路,巴士自然加速,經葵涌、荃灣、汀九、深井、青龍頭、大欖、小欖,依序而來,晴天時會遠遠看到綠色的青山,甚至更遠的海面和地平線,沿途的風景十分漂亮。
 
  除了屯門公路,鄭政恆也提到了也斯,作為重要的香港文化研究者、作家,也斯的小說《愛美麗在屯門》是「西新界小說」中最多地方風物文化描寫的作品。也斯在1997年加入嶺南大學中文系,正是因為也斯帶路,鄭政恆才知道元朗、三聖、藍地、新墟等地方,都有不少別具特色的食店。「也斯對美食很有研究,有一次大家工作到很晚,也斯就帶著大家去周圍吃東西。正好當時嶺南大學在編一本書叫做《西新界故事》,書中說了很多新界、屯門那一帶的美食。」
 
  鄭政恆說。屯門的東北端是藍地,藍地還有傳統墟市的模樣,里面有小店、茶樓、茶餐廳等。藍地和桃園圍一帶在20多年間變化不大,香港作家麥樹堅在《藍地(1989-1990》一詩寫下了當地的生活面貌。他所寫的公路對面的大廈,大概是兆康苑,現在的大廈比過去更多了,但蹲著的農家和騎單車送新鮮蔬果的人,卻已少見。
 
  時過境遷,遷界令屯門四野荒蕪,屯門在復界后重新發展,有人的地方,也留下文化和文學,涉及屯門的香港文學作品中,西西的《虎地》和也斯的《愛美麗在屯門》兩篇小說最為出色。
 
  黃竹坑從前遍地金竹
 
  香港詩人梁璇筠在書中亦談起了自己在南區成長的一點一滴,梁璇筠稱,自己在文章中一開始從淺水灣開始寫起,一路寫到自己住的地方附近黃竹坑。從梁璇筠搬來南區的記憶開始,黃竹坑的車路兩旁已成工業大廈的用地,一幢又一幢樸實無華的大塊頭,偶然在外牆漆上「IKEA」還要很惹遐想的「甄沾記大廈」。黃竹坑還有個半大不小的康文署球場,不時也會被街坊團體租用,星期日的下午擺著紅色或者藍色的攤位,大人為小孩們排隊擲一次波波,學一點交通那個安全或者環保的常識。為了本次寫作,梁璇筠還特意重游南區山水。「去這黃竹坑時,還專門找那條坑出來,現在因為地鐵就要封了那條坑。」梁璇筠說。
 
  詩人譚帝森對黃竹坑有這樣的疑問:「一間黃竹坑/可曾有坑水在這里潺潺流過/一間黃竹坑/可曾是茂密竹林繁衍的地方」。附近居民說,大坑的水都是從山上流來的活水,后政府改為水道,著名的黃竹坑石刻旁,便是一個乾涸了的河床,而從前,這里遍地金竹。梁璇筠表示,后來地鐵穿過,附近地產飆升,「黃竹坑」的確能給人「黃金」的想象。
 
  《疊印》系列文集源於小思老師的《香港文學散步》及中大香港文學研究中心的「走進香港文學風景」計劃。是為關於文學、地景及社區種種關系的散文集。本書由樊善標教授、馬輝洪先生、鄒芷茵博士主編,十八位本地文學作家包括:陳德錦、袁兆昌、鄧小樺、張婉雯、鄭政恆、廖偉棠、唐睿、呂永佳等分別撰寫。立足目前,并與往日曾書寫當區的文學作家及其作品對話,以展示歷史、文學的厚度。樊善標,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兼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編著《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散文卷一》等。鄭政恆,作家、詩人、評論人,曾任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現任職於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梁璇筠,詩人、自由撰稿員、中學中文科教師。以筆名「璇筠」發表,作品散見《文學世紀》、《香港文學》、《字花》等。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