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5

低价游背后的利益链条

2016-10-10
来源:北京商报

   國慶期間旅游行業的問題成為熱議話題,其中旅行社收取“年齡附加費”一事再次將低價游市場的痼疾曝光而備受關注。北京商報記者多方了解發現,所謂“年齡附加費”是旅行社向年齡太大或者太小的游客收取的費用,這背后的最大推手是低價游。

 
  收取附加費成慣例
 
  重慶的張女士幫母親報名參加泰國游,卻被告知需收取300元的年齡附加費,原因是母親已經72歲超出年齡標準。除了重慶的張女士,今年6月的一則報道也指出,成都70歲的一位老先生與老伴報名參加澳洲游,被告知要在團費之外收取1200元的“年齡附加費”。而在去年,鄭州一位高姓女士因為年齡未滿24周歲,也被要求繳納200元的“年齡附加費”。
 
  所謂“年齡附加費”,實際上就是對年齡太大或者太小的游客額外收取的費用,比如年齡在28-60歲之間的游客消費能力較強,但這一年齡段之外的游客消費能力欠佳,因此旅行社需要收取這筆費用保本。
 
  不過,在年齡范圍這一標準中,各家旅行社做法并不一致。有旅行社收取“年齡附加費”的范圍是28-60歲之外的游客,也有旅行社表示超過64歲的游客才會被收取“年齡附加費”,此外還有標準定在2歲以下、60歲以上的游客是收取“年齡附加費”的范圍。在收取額度上,300元、600元、1000元等是較為常見的收取額度,其中300元最為常見。
 
  同時,因為路線不同,收取“年齡附加費”的情況也不盡相同。一位多年從事旅游行業的老板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收取“年齡附加費”的線路以東南亞為主,同時也有少部分的歐洲、澳大利亞線路會收取“年齡附加費”。但也有一些旅行社表示并不收取,康輝旅行社的一位客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并不針對泰國的團收取“年齡附加費”,但一些云南游產品則會根據情況收取300元的“年齡附加費”。
 
  而從目前北京商報記者的調查發現,由于消費能力不足而被收“年齡附加費”的情況并沒有在合同范圍之內,只是在正式合同之外簽署附加合同。同時,在旅游產品的網頁介紹中,也并沒有標示出收取“年齡附加費”的情況。
 
  背后的利益鏈條
 
  實際上,“年齡附加費”是多年前就存在的事情,而這背后的原因與小孩、老人的消費能力有關。一位不愿具名的旅游產品銷售人員張先生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了收取“年齡附加費”這一規則背后的利益鏈條。
 
  張先生解釋稱,一般情況下機票+地接是旅游產品的主要構成,但在地接這一環節,會出現“負地接”的情況,也就是在提供了導游、住宿、餐飲、用車等服務后,甚至還會向組團社支付一定的人頭費,如此情況之下,這些所謂的“負地接”就需要安排購物、自費項目等,引導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進行二次消費,以此挽回服務成本及人頭費。
 
  “‘年齡附加費’很多都是從這些‘負地接’中產生的。”張先生指出,不論是否買東西,只要把游客帶進了購物店,地接就能得到購物店返給的費用,再加上購物返點和自費的利潤,地接社可進一步挽回服務成本及人頭費,并且從中牟利。但是要順利完成這一鏈條,就需要游客有較好的消費能力,而老人和小孩并不在這一范圍內。
 
  張先生表示,小孩一般沒有經濟能力,購物店就不會給地接返錢,這就意味著地接社要損失一筆費用。同時一些老年人即使有經濟能力,但并不是潛力消費者,因此即使進了購物店也會被購物店視為無消費能力,購物店也就不會返錢給地接社,同時地接社從這批老年人中得到的購物返點也較少,由此地接社就損失了這筆費用。在這一情況下,地接社也就很難再給組團社人頭費,那么這筆缺失的費用只能轉嫁給游客自己,也就是所謂的“年齡附加費”。
 
  對此,一位多年從事旅游行業的業者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旅游產品在設計之初就有目標客群,比如針對中產階層設計的旅游產品,但在銷售中也會有目標客群之外的游客報名參團,也就是小孩和老年人,這個時候就出現誤差,那么收取“年齡附加費”就成為彌補誤差的做法之一。
 
  都是低價惹的禍
 
  實際上,旅游產品利潤低,依靠購物和自費項目維持經營的規則頻頻被曝光,而這之后便是旅游產品低價競爭的大背景。此次在國慶期間備受關注的“年齡附加費”再一次暴露了低價游產品的痼疾。
 
  北京國旅總經理陳青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中國的旅游市場仍然不夠成熟,旅行社對行業的引導也不夠,同時在目前以價格為主導的旅游市場中,低價游就會產生各種問題,其中就包括“年齡附加費”。“目前行業已經開始好轉,有些游客的消費觀念正在成熟,但是仍有游客在選擇產品時以價格為先導。”陳青勇說。
 
  重慶旅業集團相關工作人員也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依靠購物、自費的商業模式已經存在多年,尤其是在此前市場打響價格戰期間,低價游尤為明顯,不過目前隨著行業的發展,這一情況已經比之前好了很多。“真正具有性價比的產品主要是包機、尾單、企業補貼的產品,其余情況下的低價游產品都會有很多問題。”
 
  低價游的負面作用不止于此,除了之前一度熱議的強制購物及自費,到今年9月國家旅游局正式實施的《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務規范》面臨“叫好不叫座”的窘境,再到如今頻被曝光的“年齡附加費”,都與低價游有密切關系。
 
  對此,陳青勇表示相關政府對市場的管理應該進一步明確,企業也應當引導消費者消費,而不是一味迎合消費者的低價心理,與此同時,消費者應該轉變消費觀念,不能只“看價下單”。“價格指導的意愿是好的,但旅游產品涵蓋的要素眾多,尤其最重要的‘服務’要素,是無法被作為標品計價的。而旅游行業最希望消費者尊重和認同的就是他們提供的服務。”陳青勇說。
 
  勁旅網總裁魏長仁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中國旅游市場正在轉變,不少游客的維權意識有所提高,但市場中仍然存在低價游等產品,由此也引發了一些副作用,因此游客的維權就會越來越頻繁。
 
  上述重慶旅業集團相關工作人員也指出,依靠收取“年齡附加費”等維持利潤的做法有風險,游客雖然是自主選擇了這一產品,但仍然是企業的一顆定時炸彈,因此要盡量避開這一做法,比如開發新的產品,“此前聯合攜程推出的萬人游泰國的產品也希望提高產品品質規避行業潛規則。”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白帆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