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 再過二十來天就是“雙11”了,各大電商平臺鉚足勁搞促銷,“剁手黨”準備“買買買”,快遞旺季模式將開啟。纏滿了膠帶的紙箱,異味熏鼻的黑色塑膠袋……快遞包裹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風險。
國家郵政局20日發佈《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按照平均每單快件使用1米長膠帶計算,2015年全國快遞業所使用的膠帶總長度為169.85億米,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我國快遞包裝年耗用量驚人。
一年快遞用膠帶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
據報告統計,2015年,我國快遞業共消耗快遞運單約207億枚、編織袋約31億條、塑膠袋約82.68億個、封套約31.05億個、包裝箱約99.22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內部緩衝物約29.77億個。
國家郵政局預測,2016年我國將產生300億個快遞包裹,到2018年將達500億個包裹。快遞行業每年使用大量不可自然降解塑膠袋、膠帶,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2000萬到3000萬噸。
300億個快遞包裹最後落在了千千萬萬的家庭中,給社會和環境帶來巨大負擔。
針對所有可回收的包裝品,耗材本身有沒有標準化規範?“快遞包裝的相關標準明年有望出臺。”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標準處處長徐華榮回應說,快遞包裝標準的制定已經啟動,將遵循綠色化、減量化、可迴圈化利用三大目標。考慮到快遞企業的實際情況,對於有毒有害的包裝將推出強制性要求。對於可降解等高標準的要求,將綜合考慮企業的承受能力。
誰來為綠色買單?
調研報告指出,一個真正可降解的環保快遞包裝,成本大概上漲0.5元。關鍵是誰來為綠色買單?
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童文紅坦言,今天中國的快遞袋都不是完全可降解的,真正完全可降解的袋子因為成本高,產業發展不起來。
目前我國快遞包裝回收率小於20%。這是因為包裝使用的透明膠帶不僅本身不可降解,客觀上造成紙箱與塑膠難以分離,提高了回收成本。
“快遞服務的終點在民生,痛點在末端,契入點就在綠色。”廣東省郵政管理局局長江明發說,綠色不僅體現在快遞行業的綠色包裝,還體現在快遞行業的綠色通行。
“中國快遞市場從2008至2016年,保持每年平均50%以上的增長,消費者的需求端旺盛,但快遞供給側並不匹配。”童文紅說,中國的幾億消費者都是通過“最後一公里”才感知到中國的快遞服務水準,而“最後一公里”的綠色通行面臨三大挑戰:
第一個挑戰是快遞員不開心,因為末端通行效率不高。八成快遞員每日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中午1點左右才能送完上午的快件,下午的快件要送到晚上8點多。即使這樣,快遞員每天送的快件數量有限,平均每天80至120件。
第二個挑戰是現在的快遞員越來越不認路,因為流失率高。近一半以上的站點工作年限平均一年以內,一個站點一半人都是工作一年以內的,每個月的平均流失率是8%。
第三個挑戰是快遞的業務量迅速攀升,快遞員流失率也很高,但是消費者仍然不滿意。快遞每單的平均價格,從2014年的平均10.5元降到2016年8.8元,相比海外的快遞每單平均價格4.5美元,這其中的落差是非常大的,同質化競爭也是非常殘酷的。
顯然,無論是培育消費者的包裝回收習慣,還是提升企業對環保的社會責任感,都任重道遠。
科技創造綠色快遞
“快遞給人的印象就體現在城市的馬路牙子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形象地說,快遞員在馬路邊上因陋就簡操作的現狀亟待改變。快遞“最後一公里”實際反映的是整個運作體系的問題。快遞員在社區、寫字樓馬路牙子邊上做分揀、這跟我國快遞業世界第一的規模是嚴重不匹配的,也嚴重降低了這個行業的層次。
汪鳴指出,很多城市把貨運配送節點建設納入到了城市規劃範疇,應該把城市配送節點和城市集結點在功能方面做一些整合,使城市內的集結點逐漸走向規範化、合法化,這樣可以減少車流量,降低碳排放。
京東商城總監高宇舉例說,一個在新疆的買家,如果要買深圳賣家的手機,快遞包裝必須非常嚴實以免破損或丟失,但同時也造成了很大的包裝浪費。通過大資料分析客戶消費習慣,京東在距離客戶最近的倉庫直接布貨,倉配一體化可以實現配送和包裝成本的降低。“別的商家用5層瓦楞紙,我們用3層就夠了。”高宇說,電商的包裹一般最多要經過7次中轉,而在京東只需要經過1次中轉,即從倉庫直接到用戶。目前京東實現了10%的紙箱回收,客戶收到包裹後,可以將紙箱返回倉庫重新利用。
順豐速運副總裁許志君說,要以綠色環保實現快遞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包裝方面,首先是減量化,優化包裝設計,避免過度包裝,降低包裝能耗。在環保方面,研究更多使用100%降解的材料,迴圈使用的包裝材料。在配送方面,通過物聯網智慧型終端有效管控車輛和司機的駕駛行為,降低油耗。(趙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