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重點不是格力是否“去董明珠化”

2016-11-15
来源:凤凰网

   重點不是格力是否“去董明珠化”

 
  企業對“靈魂人物”過度倚重,“人治”色彩過於濃厚,其實質是一種草莽文化。
 
  近日,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的消息被珠海市國資委與格力官方證實,雖然董明珠在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的職務沒有發生變化,但仍然廣受關注,有文章甚至發出猜測,格力“去董明珠化”的拐點是否已經來了。
 
  格力是否進入“去董明珠化”時代,以目前的有限消息來看,並不好斷言。不過就此事而言,猜測可能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而從現代企業制度的角度看,董明珠與其治下的格力所反映的中國企業的管理現狀,有著值得剖析的樣本意義,這一點可能更為值得深思。
 
  董明珠是格力的“靈魂人物”,是格力傳奇的塑造者,董明珠卸任集團職務,必然引起外界對格力前途的一定的擔憂。在我看來,這種擔憂在一定的合理性之外,其實也包含著國人對企業制度普遍的不自信。而事實上,發達國家的企業管理經驗已經證明,現代企業制度雖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卻比“人治”更有長期延續的定力,如何讓企業的“靈魂人物”與現代企業制度有效融合,才是確保企業基業常青的關鍵命題。
 
  我們不否認“靈魂人物”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之所以引發熱議,即體現了董明珠個人能力受到的認可。不過也應該看到,外界對上述事件的關注也與格力文化過於強調董明珠,乃至將董明珠個人形象與格力刻意捆綁有關。當然,企業家天然是企業的代言人,將企業人格化,對外也可以增強產品的親和力、傳播度。
 
  真正應該注意的是,企業對“靈魂人物”過度倚重,“人治”色彩過於濃厚,其實質是一種草莽文化,這種文化並不符合大企業穩健發展的需要。小企業的發展講求靈活應變,破除常規,因此需要傑出的“靈魂人物”沖在第一線,相對而言,大企業更要講規則、講制衡,要靠健全的制度規避風險、實現有效的激勵和約束。
 
  事實上,制度文化是當下我國企業普遍需要補足的短板。首先,中國企業的曆史總體較短,成功更多的是靠人治經驗,制度經驗嚴重不足。有資料顯示,我國的集團公司平均壽命7- 8年,小企業的平均壽命2 .9年,格力1991年成立,距今也只有不足30年的時間,我們也看到,目前大量優秀的、體量已經不小的企業仍在由創始人掌管,甚至仍然是制度難以健全的家族企業,這些企業在不久之後都需要面對創始人卸任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根本解決方法,就是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其次,隨著資本積累的完成,我國各行業、特別是傳統行業正在進入“大並購”時代,公司經營的穩定性也需要企業制度保駕護航,而過於強調企業“靈魂人物”的重要性則是不合時宜的。格力分散的股權結構與萬科類似,自去年開始的萬科股權之爭為企業穩健發展提出了一個艱澀的命題,例如,如何看待創始人、企業家與資本的關系,或者說,經營權和所有權應該如何有效分離……從萬科股權之爭引發的輿論爭議來看,國人在這方面的認知比較混亂,往往以道德評判替代商業規則。而就萬科及其管理層而言,雖然在公司的業務經營層面足夠優秀,然而,在股權關系的范疇內,其治理結構仍難言完善,甚至存在扭曲之處。
 
  在中國企業發展的整體層面上看,格力是不是正在“去董明珠化”,並不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真正值得重視的是,格力是中國最優秀企業的典型代表之一,相當一部分這類企業只有二三十年的發展曆史,並且未來將首度面對創始人、“靈魂人物”卸任以及產業並購的問題,而邁過這道門檻的第一步,是正視現代企業制度,使其在更大程度上糾正對“靈魂人物”的過度倚重,成為企業真正的靈魂。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