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3

王京生對話葛劍雄:海絲夢啟 文化當立

2016-12-05
来源:香港商报

   

 
  圍海造田,曬鹽易市,深圳鹽田由此得名。黃金海岸賦予了鹽田美麗迷人的自然風姿,倚海而生造就了其厚德包容的人文氣息。近年來,鹽田區大力挖掘區內豐富的海洋文化資源,精雕細琢打造海洋文化論壇,修建海洋文獻特色圖書館。獨特的海洋文化,正在成為鹽田乃至深圳一張閃亮的新名片。今年正值深圳海洋文化論壇十周年,作為深圳讀書月的重點主題活動,第十屆深圳海洋文化論壇日前在大梅沙國際水上運動中心舉行。期間,國務院參事王京生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在鹽田區圖書館報告廳展開了一場主題為「『一帶一路』與文化自信」的精彩對談。兩人引經據典、展望未來,以精辟深刻的觀點和幽默機智的語言打動了數百位參與者。香港商報記者 徐艷瓊 王曉蕾
 
  文化包容避免「文明冲突」
論壇的主題為「一帶一路」與文化自信
 
  此次論壇的主題為「一帶一路」與文化自信。葛劍雄教授近年來對於文化與「一帶一路」的關系頗有研究,他表示,現在「一帶一路」已有100個國家響應,這些國家擁有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
 
  經濟上要流通,而文化則必須包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應該有共生,這對「一帶一路」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過去從未如此大範圍地共同發展經濟,要避免「文明冲突」,必須依靠文化的包容。
 
  「一帶一路」是展示我們的文化,也了解人家的文化。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大家要尊重、理解、贊揚、欣賞人家的問題。葛劍雄認為,「天下大同」就是和諧,而不是說變成一種文化,一種文明。
葛劍雄先生
 
  葛劍雄表示,從內心來講,希望中國的文化能夠影響世界,希望更多人接受我們的文化。但今天的世界是多元的。當一種文化在自由傳播的過程中間,不能透過武力,也不能靠經濟手段,只能靠「軟實力」才能傳播效果好。他指出,「一帶一路」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跟這麼多的外國文化有直接的面對面交流,從一開始就要有這種正常的戰略和思維方式。
 
  王京生對此表示,深圳是一個移民的城市,深圳的文化是移民的文化。一個城市要發展,要拼經濟、拼管理,但最終是要拼文化。到今天為止,深圳是唯一一個內地提出以文化立市的城市,作為經濟特區,足見當時的魄力。而深圳文化所形成的包容性,這是移民城市的特點,它的創新性、智慧性以及它的力量性文化使這個城市能夠發展。如今現在都說創新驅動發展,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許多人認為創新驅動是人才、制度,最多的是市場,但比市場更重要的是蘊育人才和智慧的基礎,也就是文化。
王京生先生
 
  王京生認為,建城市的目的不是讓人成為勞動的機器或者經濟的動物,不是光取得經濟,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靈魂要有安放和皈依,這就是要拼文化的目的。深圳要想繼續發展,一定要在繼續發展經濟的同時拼文化,只有這樣才能把深圳推向國際上一流城市水平。
 
  共榮共生的文化自信
 
  關於如何確立文化自信的話題,王京生認為,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傳統是一直延續下來的,就這個而言就應該自信,這個文明還影響了歷史上廣大的地區。中華文明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包容性,在包容中發展,不斷去融合各種文化。中國的發展歷史基本沒有為了所謂意識形態去打仗。反觀其他文明就沒有中華文化的包容和海納百川,比如說伊斯蘭文明不斷地去侵擾歐洲。中華民族如果僅僅是中原的文化,也不可能發展成這樣博大的文明。
 
  不過,中華民族有時候吃虧在太自以為是、太自大。自信不意味著自大,狂傲一世會遮蔽我們的眼睛。但是,王京生又指出,中華民族特別善於學習、重視學習。在此前舉行的第17屆深圳讀書月的總結分享會,主持人問及王京生當年深圳在全國率先啟動這個活動的「初心」是什麼,王京生稱「初心」就是喜歡讀書。他認為,世界上最積德的兩件事,一是勸人行善,一是勸人讀書。中國能夠一步一步地跨越式發展,這與民族強大的學習能力分不開。包容、學習是文化自信里面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包括今天對事物的謙卑態度。
 
  早在《論語》里面,孔子講到他的學生顏回,尽管不會像做買賣的子貢那麼多錢,但他是自信的。葛劍雄認為,我們的文化傳統中就包含有自信--不如人家的地方,我可以去學,努力去改進,這就是文化自信。如果人家不如我我就自信了,人家比我強我就不自信了,這不是真正的自信。特別到了今天,我認為對我們有用的文化我們可以學,這就是自信。包容其他文明的發展,也是一種自信。文化是多元的,大家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這樣的自信才有意義。
 
  葛劍雄強調,現在的「一帶一路」與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有著本質的不同。「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要走出去,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人家要走進來,中國歷史上沒有意識到絲綢之路的重要性。所以,建設「一帶一路」,必須政治上要復興,文化上要包容,經濟上一定要互利。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帶一路」既是中國的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
 
  「工匠精神」關乎民族復興
 
海图展展出的清朝手绘世界地图
 
  論壇上,兩位嘉賓與觀眾現場互動。有觀眾提問關於工匠精神與文化自信乃至於「一帶一路」的關系,王京生表示,在去年討論政府工作報告的時候,他提出了「工匠精神」這個概念。他說,提出這個問題是基於中國在世界上占的貿易總額達到13.4%,比美國多出6600多億美金,應該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但中國人卻蜂擁到外國搶購東西,甚至有的東西是中國生產的,然后拿出去再賣。這種現象令人深思。
 
  雖然我們能夠生產東西,但是我們的東西不行。這和當年「絲綢之路」運到外國的東西形成鮮明對比,那時候中國運出的東西都是奢侈品,瓷器也好,青銅器也好,茶葉也好,歐洲的貴族、中亞的王室都以擁有中國的東西為榮。當時西方人尊重中國,是因為看到我們的產品,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這麼一個民族,能制造出這麼精美的東西,才尊重這個民族。
 
  因此,王京生提出,一國產品之品質乃是一國文明之程度與國民之質素,一國產品之聲譽乃是一國國民之尊嚴。如果有一天中國的產品品質能夠雄踞於世界,那就是我們的復興之時。現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風席卷全國,很多人都認為創新創業很容易,但是如何把創新轉化為成果,還是要靠精益求精、鍥而不舍的韌性,創新工匠精神也是其中之義。我們要提倡尊重勞動者,更重要的是讓每一分勞動都受到尊重,勞動者的精神要弘揚。
 
  葛劍雄表示,工匠精神可以從兩方面來提升:一方面就是職業道德,所謂工匠精神就是職業道德。他舉例稱,在解放上海時,上海的電燈、電話、煤氣從沒有停過,因為那些工人就認一條:不管發生什麼事,做這個事就要做好。另外一方面是建立西方先進的管理模式。大家都要有工匠精神,都要有職業道德,要成為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成為一種信仰。
 
  文化推廣不能強加於人
 
  至於在推行「一帶一路」戰略的過程中,是應該更強調去接受外國的先進文化,還是要把中國的文化傳送出去?葛劍雄認為「一帶一路」在第一階段,經濟是動力,文化是潤滑劑,所以更多的是講包容,我們最終希望把我們優秀的文化貢獻給世界。
 
  而文化推廣就是要把文化變成軟實力,變成文化產品,我們的產品里面含有中國的元素,不要生硬地認為:我比你的文化強,我們就要改變你。
 
  王京生對此表示贊同,他說,一方面我們的文化要走出去,要弘揚國家的文化,我們要有話語權,有很多的好東西要讓世界分享。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強加於人,而是要在向別人學習當中表現出我們的特色。
 
  鹽田海圖展意義非凡
 
  今年正值深圳海洋文化論壇十周年。作為深圳讀書月的重點主題活動--第十屆深圳海洋文化論壇日前在大梅沙國際水上運動中心舉行。鹽田區圖書館、金陵圖書館、浦東圖書館等十餘家圖書館,現場簽署了「一帶一路」公共圖書館聯盟倡議,結成長期、全面的共建夥伴關系,促進公共圖書館間「一帶一路」文獻的互聯互通。
嘉宾参观海图展
 
  鹽田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董秀表示,鹽田位於「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本屆論壇邀請了海洋文化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和「一帶一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部分公共圖書館,圍繞「一帶一路」展開學術探討,旨在推動「一帶一路」研究創新和文化傳播。
 
  在論壇開講前,嘉賓們首先參觀了鹽田區精心制作的海圖展。2007年,葛劍雄參加過首屆海洋文化論壇。其后,葛教授還指導了鹽田區圖書館的建設。他說,從這個海圖展可以看出,我們國家有悠久的航海歷史,最早是西漢的漢文帝。但近代那些好的海圖卻不是我們的,這值得我們深思,為什麼曾經的輝煌沒有繼承下來,而且我們在海圖方面的進步并不快,基本上仍然是從前的體系,而現在的海圖是西方發展起來的。
 
  第一次看海圖展的王京生則對鹽田此舉大為稱赞,他表示,海洋文化能夠普及到區域一級,鹽田做了一件對深圳乃至全國都有意義的事情,非常不簡單,這在圖書館里非常有特色。
 
  作為嘉賓參加論壇,王京生對鹽田懷有特殊的感情,他曾在鹽田做了半年的區委書記,離開鹽田已經13年了,但鹽田一直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看到鹽田今日之成績非常的開心。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