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6

港深联合打造金融重镇

2016-12-06
来源:香港商报

  期待已久的「深港通」,昨终於正式开车。作为首天运作,「深港通」没出现任何问题,买卖过程非常顺畅,反映两地相关部门确实準备充足,工作值得肯定。唯一可惜,乃交投未算特别活跃,南向和北向额度使用率仅分别8%和21%,没有重现当日「沪港通」的「爆额」盛况,而两市的总成交金额,更同样地不增反减。为何如此?

  先谈南向方面。事实上,市场早就预料,短期「深港通」不会帶来太大刺激作用,可谓标誌意义大於实际意义。毕竟,在「沪港通」的成功经验上,「深港通」难以更胜从前。首先,有意南下投资港股的,好大程度已藉「沪港通」实现了,当时许多投资者便涌到上海开户,故此,接近两年后才通车的「深港通」,炽热程度无可避免相对较小。再加上,今次「深港通」虽然新增了百馀隻股份,可供投资的选择较前为多,不过,在绝大部分受欢迎股份经已开放前提下,并未吸引太多资金南下绝对可以预期。何况,近日外围市况亦嫌不稳,环球金融市场昨便受到意大利公投结果困扰,高度外向的港股自然也受拖累,影响到市场气氛。凡此种种,均有损北水南下的投资意欲。

  然而,南水北上则表现较佳,昨日北向资金就多约26.7亿元人民幣,且是全数买入,对比南向扣除卖出计算的8.8亿港元净买入,综合来说,即内地录得近20亿元人民幣的资金净流入。早前,有担心「深港通」或成资金流走的缺口,惟事实证明,资金流向却呈现相反走势——当然,这乃受惠最近人民幣汇率转强所致,毕竟同期美元有大涨回落之态,相关状况能否持续仍须观察。惟重要的是,对於香港及国际投资者来说,「深港通」始终跟「沪港通」截然不同,因为深股堪称中国的纳斯达克,都以新经济股份为主,民营企业占了六成,散户比率亦近七成,所以,深股与沪股相比乃是两个市场,故能吸引新资金过来。

  展望将来,扩阔「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可投资範围,由涵盖更多的股份和一手IPO市场,到引入股指期货通、ETF通、债券通、衍生工具通等等,都是未来的必然路向,希望能够尽早落实,这也是完善两地市场發展的应有之义。

  说到底,要评论「沪港通」和「深港通」,根本不能单看指数升跌,而须端视能否将整体市场做大,令到彼此的深度更深、广度更广。现在港、沪、深三市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总市值达到70万亿元的大市场,里面尚有许多不同股份选择,也有来自境外的投资者;对於协同提升大家的金融竞争力,包括鞏固和加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發挥「超级联繫人」的角色,以及推进内地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幣国际化步伐,无疑都帶来了极佳的正面效果。当中,港深一河之隔,经济互补性强,共同發展潜力庞大,好应利用「一国两制」下「深港通」等优惠政策,从而联合打造为国家和国际的金融重镇,建立更紧密的互利双赢合作关系,促进经济持续發展,定可利好港深、利好国家。

  香港商报评论员李哲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