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金融11月的驚喜與驚訝:融資需求回升,房貸依舊生猛

2016-12-15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央行14日發布的11月金融統計報告令人驚喜,也讓人有些驚訝。

  驚喜的原因是,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兩個13%”的貨幣政策調控目標,即M2(廣義貨幣)增速13%,社會融資規模余額增速13%。而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1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54.36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已完成了上述兩大目標的其中之一。

  此外,11月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出現了大幅增長。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實體經濟正在企穩,因此企業的融資需求也在逐漸增大。

  驚訝是因為,在多地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后,居民住房貸款數據的表現依舊強勁。數據顯示,11月住戶部門新增貸款中的中長期貸款(主要是房貸)比重從10月的75%進一步攀升至84%,大幅高于9月的47%。另一個出人意料的數據是,在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貶值、未來貶值壓力依然很大的背景下,11月外幣貸款反而增加了20億美元,這是近兩個月外幣貸款首度出現正值。

  實體經濟回暖

  央行發布的11月金融統計報告顯示, 1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7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增7111億元。這與表外信貸比重加大有很大關系。

  根據央行數據,除了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8463億元,同比少增410億元外,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都出現增長。其中,委托貸款增加1994億元,同比多增1083億元;信托貸款增加1625億元,同比多增1926億元。

  “當銀行端表內融資不能夠滿足銀行貸款需求時,表外例如信托融資,委托貸款比前期有快速上升,支持了企業融資需求,對支持企業復蘇起到關鍵性作用。”溫彬說。

  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在增加也印證了這一點。數據顯示,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1173億元,同比多增3718億元。一位票據行業資深市場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經濟出現向好,企業簽票意愿肯定有所提升。

  不過,在上述票據專業人士看來,銀行承兌票據增量主要在銀行表內,不然無法統計。但存量銀行承兌匯票既有在表內也有表外,一些銀行將銀行承兌匯票賣斷以削減信貸規模。

  溫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數據來看,企業通過銀行的信貸變動并不大,但企業的貸款需求在增加,且是通過銀行表外的方式(委托貸款、信托)來實現融資目標。受資本金、MPA考核等因素約束,銀行表內信貸增長不會太明顯。

  多名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證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于1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決定2017年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方向、目標及政策取向、工作重點。

  展望未來,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經過調整后,中國經濟將進入質量更高、效益更好、更可持續的新的發展階段。根據新華社報道,有媒體對權威經濟學家的觀點進行了調查,對于今年三季度的中國經濟,54%的經濟學家認為已經達到L型“豎杠”末端,38%認為已經進入“橫杠”,只有8%認為尚未到達“豎杠”末端。

  房貸何時放緩

  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946億元,同比多增857億元。如果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796億元。一般情況下,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以房貸為主,而11月這部分的增量為5692億元,較10月的4891億元大幅增長,占住戶部門貸款的比重為84%,高于10月的75%、9月的47%。今年7月,住戶部門新增貸款占人民幣新增貸款的比重曾突破100%,引發了市場對于房地產泡沫的擔憂。

  今年9月末、10月初,一些房地產過熱城市出臺了一系列樓市調控政策。從上述數據可以發現,11月的房貸數據依然表現強勁。“看來11月份銀行依然加大了居民住房貸款的力度。”溫彬表示,但也可能是數據遲滯的原因。

  中金研究分析認為,在限購、限貸等力度加大的情況下,11月份金融數據仍主要反映房地產相關融資的滯后表現,隨著房地產調控和資金面偏緊等因素,未來貸款和社融增長可能會有所放緩。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房貸數據看,還沒有明顯回落的跡象,但是樓市交易量肯定會下降。由于嚴格的樓市政策還是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甚至不排除可能還會加碼。在這樣的背景下,政策的注意力可能需要轉移到對杠桿的調控和對泡沫風險的控制上來。

  11月金融數據的另一大亮點便是外幣貸款增加20億美元,這是近兩個月外幣貸款首度出現正值。此前10月外幣貸款減少41億美元,9月外幣貸款減少53億美元。

  在美聯儲加息等各類預期及因素的影響下,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預期空前加大,資金流出壓力也不小。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發現,當前資金流出結構中,對外直接投資、居民境外旅游、子女上學,以及企業償還外債都占據相當大比重,可謂資金流出“三巨頭”。

  而按照上述金融數據,外幣貸款增加表明,企業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償還外債、造成資本流出的情況出現好轉。

  “到了今年6月份之后,形勢已經發生改變,企業外債有所上升,我們觀察到企業外債去杠桿化進程基本結束。”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數據顯示,今年3月末外幣外債為7600億美元,到9月末已達到8500億美元,上升了近1000億美元。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研究員趙慶明表示,資本流出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非某一個原因,當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企業境外投資及家庭持有外匯存款。(第一財經實習生閔文對本文亦有貢獻)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