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幼園報名費揭港階級文化

2016-12-26
来源:香港商報

  李明生

  自由市場下,私營幼稚園收取報名費,部分國際幼稚園更索價逾千元,無疑是宗你情我願的商業買賣。然而,這現象亦揭示了本港教育制度以至社會整體的階級文化,社會各界必須正視。非正常交易莫推廣

  首先,逾千或數千元的報名費,實非一個正常交易,而更似一場賭博。

  何出此言?所謂交易,就是付出金錢之后,可以換來商品或服務。不過,家長掏出了報名費,到底換來什麼?只是一個面試或入學的機會,最終能否成功享用服務,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故本質上說,這跟其他入場費、會籍費之類大不相同。至於賭博,正正就是押注不可預知的希望,性質無疑類同這種報名費。更可怖的是,賭博往往有概率可計,但成功入讀幼稚園的機率呢?究竟是幾分之幾?透明度則恐更低,家長在付鈔前都未必知悉。

  如果認為報名費并無不可,不妨來個推而廣之:想像一下,諸如小學、中學、大學等,都一律索取高昂報名費,又是否合情合理?不難想像,這肯定有價有市,索費且怕比幼稚園更高。進一步言,除了就學方面,倘若就業市場亦引入報名費,見工面試之前必先付鈔,包括應聘私營大型機構,以至投考紀律部隊、AO或EO等公務員,大家又會否覺得匪夷所思?幼稚園索取天價報名費,情况其實大同小异。

  此所以,教育局規定了報名費上限只能40元,以確保這是純粹手續費的性質,避免淪為牟取暴利的名目。

  貴賤階級成收生條件

  天價報名費固然不合情理,惟更重要的是,一個理想的教育制度,不應以階級貴賤作為收生先決條件,反過來,乃應爭取打破任何金錢豎起的門檻。

  子曰:「有教無類」,就是反對惟有貴族才能接受教育的階級枷鎖。美國總統奧巴馬的No Child Left Behind Act(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后法案)教育改革,姑勿論實際成效如何,背后理念也絕對值得支持。

  當然,在香港,教育已極為普及。強制入學令(或免費教育)已增至12年涵蓋中小學階段,亦有幼稚園學券,并正研究免費幼稚園教育,大學方面則有俗稱grant / loan的資助貸款計劃。在絕大多數幼稚園報名費符合規定的前提下,少數國際幼稚園索取天價,某程度上并不影響普遍港生的就學機會。

  不過,毫無疑問,天價報名費的現象仍充分反映,香港階級觀念其實非常嚴重。部分幼稚園的收生準則,竟然不以學生能力為依歸,而是必先通過財力測試,非富貴階級均被拒諸門外,這跟封建社會有何分別?

  即使不談理想,務實地說,最新PISA研究報告便發現,當學生接受教育的機會愈趨平等時,平均水平也愈見優秀。縱然,PISA肯定了香港教育平等程度非常之高(詳見《PISA對港的啟示》,2016年12月12日《香港商報》A2),但社會各界仍須警惕上述階級門第風氣持續蔓延。

  斗能力而非斗財力

  有人或會問:香港的小學、中學,以至大學,又有否上述問題?答案是:有。雖然,目前來說,嚴重程度仍跟幼稚園相去甚遠,至少沒有高低相差逾90倍的報名費,中小學的統一派位以及大學聯招制度,亦確保能力而非財力才是收生入學的先決條件;然而,展望將來,實不排除會逐步提高階級門檻。

  例如,大量報讀興趣班的風潮,某程度上就是一種階級門檻,所展現的,除了學生書本以外的才能,同時亦折射出家長的社會地位,尤其是所涉「興趣」愈來愈偏門、愈來愈昂貴,由鋼琴到豎琴以至各式大小提琴等,相關學費及器材支出無疑是個財力宣示;學校以此作為統一派位以外的自行收生標準,并且鼓動了相關風潮不斷滾大,實是萬萬不該。另外,許多家長反映,學校面試非單考核學生,更加考核家長,也是矮化了學生為本的收生準則。

  有謂學校乃社會縮影。事實上,教育方面的階級化,也反映香港整體的階級化。不必諱言,隨着香港經濟趨於成熟,社會流動性已愈來愈小,更見愈來愈多富二代憑藉階級優勢奠定地位。教育上,誠應爭取儒家的「有教無類」;社會上,則應爭取墨家的「尚賢」;兩者均應破除階級限制,做到機會均等。

  贏在起跑線不應保證贏到底

  「贏在起跑線」,其實未嘗不可,只要所謂的「贏」,乃指學生進入名牌學校后,整體能力因此不斷提升,而非指學生進入階級較高的學府后,往后便保證維持較高階級最終一贏到底。畢竟,只要一個社會流動性夠大,「贏在起跑線」便不等於「贏在終點時」。否則的話,毫無疑問,這是香港教育的悲哀,也是香港社會的悲哀。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