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6

在風險陰霾中開拓香港機遇

2017-01-03
来源:香港商報

  踏入2017年,元旦長假期今日終於結束,香港也正式全面開市了。展望未來,市場普遍未許樂觀,畢竟環球政經都充斥不確定和不明朗因素,可謂挑戰重重,風險陰霾籠罩;不過,所謂危中有機,來到新的一年,香港仍有不少機遇尚待發掘,特別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兩地市場「互聯互通」進入縱深帶來的機會,只要能夠好好把握,相信整體發展仍可望更勝從前。

  2016年出現不少「黑天鵝」,舉其大者,莫如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及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到了2017年,不單特朗普會正式就任,脫歐程序亦勢正式啟動,除此以外,歐洲多國也將舉行大選,期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風潮恐更熾熱,尤其是法德兩國一旦由脫歐派勝出選舉,所造成的冲擊就絕對難以想像,凡此種種,均為美歐以至世界政經前景蒙上陰霾,無人能夠說準「黑天鵝」不再出現,何時現。與此同時,美國銳意收緊幣策,美聯儲預期年內將加息三次,則或進一步推高環球經濟風險,新興市場所面對的走資潮必然加劇,增加各地資產泡沫爆破風險,而且,倘若升息步伐過快的話,也可能令增長勢頭戛然逆轉,使全球經濟重墜衰退厄運之中。

  香港作為一個高度外向的經濟體系,無可避免會受外圍局勢不穩拖累。由國際貿易壁壘可能提高,到融資及供樓成本持續上漲,香港均難置身事外;所以,在2017年,本港的經濟風險和金融風險都有升溫迹象。然而,香港經濟基調一直良好,特別是當局經已采取系列調控措施,例如不斷更新「辣招」減輕樓市泡沫風險等,相信有助確保金融體系穩定,不致釀成嚴重的系統性危機;更重要的是,在「一國兩制」下,隨着國家全面深化改革,香港仍有大量發展潜力與空間。

  金融方面,「滬港通」和「深港通」的互聯互通,便是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資產管理中心的絕佳基建;隨后股指期貨通,以至ETF通、債券通、衍生工具通等的開通,就可望進一步引來更多國內外活水。經貿方面,內地經濟總量及人民收入持續增加,加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推進,固然可創造更多投資消費需求;而「一帶一路」更潜藏龐大機遇,包括金融、貿易、基建、專業服務、文化藝術等各行各業皆可受惠。創新科技方面,香港與內地的合作空間也非常之大,不論是共同研發,抑或是融資、推廣等範疇,兩地都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說到底,香港是國家與國際之間的「超級聯繫人」,乃「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重要窗口,只要好好發揮這個平台角色獨特優勢,不斷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包括資本市場的香港競爭力自然更上層樓。

  2017年,的確存在着不確定性,前景也極不明朗;不過,香港實有趨利避害、危中見機的條件,市場毋須對未來過分悲觀。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信香港人絕對有智慧、有能力,在妥善管理風險之餘,兼而能開拓新的機遇。祝願香港明天更好!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