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6

世界級創科高地 港深經濟新引擎

2017-01-04
来源:香港商报

  看似平靜的深圳河畔,正處在兩地史上最大一輪聯合開發熱潮的前夜。在昨日進行的深港合作會議上,港府與深圳市政府簽署了《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開發的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香港和深圳將在占地為科學園四倍的河套地區共同開發「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通過建立重點創科研究合作基地以及相關高等教育、文化創意及其他配套設施,吸引港深兩地及其他國內外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的進駐。特首梁振英致辭說,發揮好香港和深圳的協同效應,雙方都可以提取新的和巨大的動力,并認為「這樣的動力將不下於三十多年來深圳改革開放的動力」,足見特首對這一項目報以相當殷切的希望。

  深圳在創科事業上的成就有目共睹:過去數年,深圳市的高技術產業產值錄得年均9%的增長,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5%,成為國內乃至全球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之一;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中興等科技企業的名字,如今已是蜚聲國際。尤其重要的是,科技創新的氛圍加上制造業的底蘊,讓深圳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科技產業鏈──美國《福布斯》雜誌認為,深圳已經成為全球創業者的「夢工廠」;《經濟學人》則將深圳稱為全球硬件的「首都」;《硅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羅·斯加魯菲(PieroScaruffi)特別赞揚「深圳是最像硅谷的城市」。

  其實深圳的諸多創新科技成就,也離不開香港的加持。剛剛在2016年內地上市公司市值榜上超越多家國企巨頭而傲居首位的騰訊,正因為當初選擇在港上市,才會一再渡過難關取得今日成就;已在全球商用無人機占據近半市場的大疆科技,其在港受教育的創始人汪滔就表示:「假如我沒有去香港,便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在人工智能領域嶄露頭角的創新公司「第四範式」,其首席科學家正是來自於香港科技大學的楊強教授。發達的金融體系、高質量的教育和科研機構、強勁的人才吸引力,保證着香港能夠繼續在創新時代占有一席之地。

  「單兵不成勇,獨木不成林」。深港兩地的優勢若能協調與合作,定能產生「1+1>2」的奇妙反應。正如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指出,香港上游的基礎科研能力非常強,而深圳的高新科技生產有優勢;若兩地能在河套區有機結合,可達致雙贏。可以想像,以香港之「智」加以深圳之「勇」,雙姝合璧,有朝一日超越硅谷也絕非癡人說夢。落馬洲河套地區,正是落實這一構想的最佳地點。

  河套地區處於深港之間的黃金連接點,兼有交通便利、面積廣闊、環境優良等多方面優勢,是發展創新科技和高等教育、深化兩地合作的不二選擇。早在2007年就被列入十大建設項目之一;2012年,梁振英亦雄心勃勃要將這里建成「特區中的特區」。但基於复雜的歷史及法律原因,河套發展大計始終進展緩慢,令人失望。可喜的是,根據昨日的備忘錄,深圳方面已確認特區政府擁有河套區土地業權,采用香港法律,預示着河套發展已掃清最大障礙。接下來,就看兩地如何攜手為建設一個世界級的創科中心、打造兩地經濟新引擎而努力了!

  香港商報評論員 萬青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