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坦承GDP统计问题 不让造假者心存侥幸

2017-01-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朱昌俊

  承认问题是改变的起点。

  1月17日,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开幕。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新京报》1月18日)

  辽宁GDP注水的问题其实早非什么秘密。2015年年底,就有媒体报道“东北GDP‘注水’惊动中央巡视组”。GDP注水不止一地,多年来,地方GDP“增速高于全国、总量大于全国”的统计乱象,早已引发公众质疑。不过在很多时候它们成了“房间里的大象”,少被正面回应。这也正是辽宁省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坦承GDP注水问题,格外引发关注的缘由。

  承认问题是改变的起点。去年8月,辽宁省委在巡视整改通报中也指出:“对全省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审核,做到基层数据准确、宏观数据匹配,指标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对经济数据造假的,一经发现依纪依法追究责任。”辽宁的GDP数据在过去数年间存在注水问题,甚至一些县区数据有20%~30%的水分,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由发现到承认到开启纠正,提供了一个值得解剖的样本。

  一方面,如何防范GDP注水?辽宁一位地级市政府研究室主任称:“不客气地说,在经济数据上,前一任挖了一个巨大的坑。”结合此前辽宁省“一把手”落马一事,这位地方官员所指应该不难理解。那位落马“一把手”的任职时间,与辽宁在2011年至2014年间的GDP注水时间高度重合。那么,值得追问的是,若无原负责人落马,该省GDP注水的风气是否能够止住?没有中央巡视组的巡视,类似问题能否被发现?这或多或少证明,GDP注水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投射出地方的政治生态。

  另一方面,近年来,包括辽宁省在内的东北经济陷入低谷,让之前的GDP造假和注水原形毕露。那么,假如辽宁的经济依然能够保持过去的发展势头,相关方面对GDP注水危害性的认识,是否会如此积极与深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令过去经济领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更易于暴露,这是事实,但决不能等到问题掩盖不下去了才正视。经济平稳发展时,要防止注水式的“锦上添花”,经济步入低谷时,则更要防止注水式的“雪中送炭”。这考验经济数据统计的严肃性。

  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官员考核的唯GDP化。近年来,国家下调了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并纠正官员考核的唯GDP倾向,这对于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积极的正面引导。但是,依然不能低估官员对GDP数字的依赖,不能放松对统计数据造假的警惕。比如,在强化统计环节的制度监督之外,还可以考虑以社会民间机构的统计数据为参照,形成多元化的统计数据供给局面,从而形成政府部门统计的横向监督,更易发现异常的数据。

  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不回避GDP注水,某种程度上是对GDP造假这一公开秘密的“脱敏”。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GDP统计问题一直处于某种“失言”的境地,不仅为查处和纠偏带来了难度,也无形中增加造假者的侥幸心理。辽宁的例子证明,坦承GDP统计所存在的问题,天并不会塌下来。因此,理当有更多地方敢于晒家丑、揭盖子,提升对官员数据造假的追责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深刻反思其中的原因,从而为建立制度化的统计造假防治体系打牢基础。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