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安生
香港一直習慣與紐約、倫敦相提並論,的確,外界也視香港為全球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國際金融界也都把紐約、倫敦、香港三者簡稱為「紐倫港」,意指全球最主要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然而,近年來,隨着香港內部政治與社會環境的惡化,先有2014年的佔領中環運動,後有2016年春節期間於旺角發生暴亂,令世界震驚,香港的經濟大受困擾,營商環境大受影響,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呈現削弱之勢。
譬如,在最重要的銀行業方面,儘管香港早已成為全球著名的國際銀行中心,但與倫敦、紐約相比,無論在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數量與資產規模、品質與等級方面,還是在銀行機構的國際化程度上,都存在明顯的差距。迄今,香港仍然沒有一家本地銀行能夠進入全球銀行前20強之列,也沒有一家港資銀行能夠成為國際知名品牌銀行;外資銀行雖然在香港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球100家最大型的銀行中,已有超過70家在香港設有業務,但無論從外資銀行的絕對數量,還是相對比重來看,香港較之倫敦、紐約差距明顯。
再如,在外匯市場方面,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資料,紐約和倫敦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外匯交易市場,尤其倫敦的外匯交易市場受到全世界投資者的青睞。雖然,英國經濟的總體規模,就連德國、日本、中國和法國都趕不上,但金融業卻相當發達。倫敦自19世紀起,便領先世界各國各地,尤其在2016年3月擊敗紐約,排名世界第一位。
新加坡上海威脅香港
必須充分認識到,近年來,同處亞太地區的新加坡的金融地位日漸提高,已經與香港不相上下,甚至不時超越香港成為全球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譬如,新加坡的金融機構國際化程度高於香港,該國外國銀行的數量遠超本地銀行,與此同時,新加坡上市外國公司數量遠超香港,也就是說,新加坡股票市場的國際化程度也高於香港,由於上市門檻相對較低,新加坡股票市場更受國際上小型企業的追捧,由此,新加坡股票市場的發展潛力不可低估。此外,新加坡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遠超香港。新加坡已經成為眾多全球大宗商品交易機構的聚集地,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成為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發展最快的業務。
還應該意識到,內地金融中心建設的步伐正在加快,不僅上海超越香港指日可待,甚至一河之隔的深圳也有望後來居上。早有香港金融業界人士預測,遲早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被上海取代。雖然,港府不斷進行信心喊話,指偌大的中國完全容得下兩個國際金融中心,上海主內,香港主外,但這完全是一廂情願,各種國際排名都在不斷顯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正遭遇全方位的擠壓與挑戰,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江河日下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