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新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中美貿易一直備受高度關注,從匯率到貿易。
關於匯率問題,特朗普就曾公開指責中國操縱匯率。英國《金融時報》昨日刊文稱,中國政府一直在盡可能地緩解中美貿易摩擦。其中包括,穩定人民幣匯率,通過管控資本外流,國內資本市場的小幅利率上揚吸引了更多中國資金留在國內,而不是到海外尋求更高回報。而最新公布的投資美債數據顯示,中國去年12月購買了91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中斷了連續6個月對美國國債的拋售。
綜合來看,這些措施或許表明,中國在努力避免貿易戰。
然而華爾街見聞觀點則認為,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其實早已開始,且判斷貿易戰下美企損失近中國企業的5倍。根據摩根士丹利近期發布的研究數據顯示,如若中美貿易戰開打,從對指數和股價的預期影響來看,中國企業雖將面臨市盈率縮水造成的股價損失,但所受衝擊程度將遠低於美國和亞洲的同行競爭對手。
中企市盈率或遭縮水
大摩報告中指出,根據歷史經驗來看,貿易戰這樣的高風險事件,對中國企業的衝擊將多反映在市盈率的縮水上,實際營收並不會受太大影響。
大摩認為在中美達成和解最為樂觀的「大交易」預設下,平均市盈率或將上漲1個P/E點,而在最為嚴重的全面貿易戰預設(全面開征45%關稅)中,2018年遠期市盈率將下跌3.7個P/E點至9倍,遠低於目前作為基礎預設的12.7倍,與過去的大跌事件觸底情況持平。
信息技術領域將重創
文章指出,在全球貿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當下,牽一發動全身的多米諾效應也受到關注。
運用其囊括全球逾2800家企業的全球風險敞口指南數據,大摩分析發現,在中國營收超過10%的美國企業在MSCI美國指數市值中佔到9.2%,而在美國營收超過10%的中國企業在MSCI中國指數市值中僅佔1.9%,美國企業在中國的風險敞口要遠大於他們的中國對手,如若中國商務部對美國進口產品採取報復性措施,美國企業將蒙受的潛在損失超過中國企業近五倍。
而放眼亞太圈,在美國營收超過20%的亞洲企業在MSCI全亞指數市值中佔21.1%,在亞洲營收超過20%的美國企業卻僅佔MSCI美國指數市值的12.1%,所以在貿易戰的交叉火力當中,日本和中國台灣的外向型企業也將成為犧牲品。
大摩分析稱,信息技術領域佔到中美MSCI總市值的69%,貿易摩擦將對該領域造成最嚴重的破壞,該領域中美兩邊具代表性的高市值股票如高通、蘋果、因特爾和瑞聲,中芯國際、聯想等也將受波及。接下來可能殃及的領域,還包括汽車及其零配件在內的工業和非必需消費品。這些領域中的企業在供應鏈上也對跨國貿易存在高度依賴,貿易衝突和報復性制裁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