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中國金融統一監管趨勢明確

2017-02-28
来源:FT中文网

 

  從近期中國的金融監管人事調整和醞釀的諸多監管新規來看,統一的金融混業監管機制即將來臨。尤其郭樹清上任中國銀監會主席一職,讓外界產生諸多聯想,這個曾經在央行、證監會任過重要職務,又在金融機構當過高管,同時又在地方政府管過實體經濟,此次閃電進入銀監會,很有可能是為下一步中國金融統一監管排兵布陣。
 
  再從近期盛傳的資管新規來看,由“一行三會”共同參與制定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在資管圈引起強烈的震動,關鍵這是一份“資管大一統”的監管架構,是明顯的分類監管,已經大幅超越此前的分業監管,由單一的機構監管逐漸轉向功能監管和機構監管并重,對同一類的資產管理產品按照同一標準進行監管,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監管真空和監管套利,還有助于降低潛在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如果這份資管新規出臺,金融混業監管架構和統一監管機制即將落地。
 
  從近日中國證監會高調宣示監管理念和保監會嚴懲險資機構的舉動來看,新的監管架構和更高層面的監管機制即將落定,這種比平時更加積極的表現也是一種秀肌肉的表現,如果以往都是目前的監管狀態,估計中國的金融市場也不會如此之亂。
 
  其實,早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之后,中國的決策部門就開始謀劃金融混業監管架構,但一直沒有成行,直到2015年中國股市因高杠桿誘發“股災”之后,觸發了各界對中國金融監管框架和監管秩序的思考,由于此前中國金融分業監管架構導致市場出現監管套利、通道業務橫行,有時為了部門利益又呈現多頭監管和監管重疊,從而讓中國金融市場亂象叢生。對此,有人建議合并“一行三會”,讓央行牽頭實施統一監管。但我認為,構建混業、統一的金融架構非常必要,但讓“一行三會”合并不太現實,幾個部門疊加在一起去管原來的事情,管起來難度也不小,尤其行政部門的合并會帶來諸多矛盾和人事斗爭,而無心監管本職。
 
  采取業務分類監管和機構監管并重可能比較符合目前中國的金融監管特征,推行起來阻力最小。當然,僅有分類監管規則和機構監管部門還不夠,還需要有一個統一的監管協調小組,最好成立一個共享監管信息,統一、協調的“國家金融安全監管協調小組”,以適應金融混業發展的趨勢。這個小組不僅要讓“一行三會”參與進來,還要讓更高決策部門的人員參與進來,成立這樣一個機構不是為了簡單地集中權力,而是要在充分尊重市場化原則下,廉潔公正、有統一戰略、對市場長期負責,確保中國金融市場不發生系統性風險。
 
  設立“國家金融安全監管協調小組”的目的是為了擺脫部門利益,高度重視國內和國際市場,真正以國家利益為重,以保障投資者權益、市場秩序和國家金融安全為重,有效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任,完善跨境金融監管和保障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諸多金融活動更加暢通。同時,這個小組還要研究制定前瞻性、戰略性的金融政策,適時搞一些頂層制度設計,在金融政策推出時進行把關,避免個別部門拍腦袋就任性地推向市場。
 
  在中國金融市場分業監管和“五龍治水”的格局下,各部門利益的博弈和爭執往往導致制度規則趨于平淡或模棱兩可,很多金融創新業務往往在利益爭執中夭折。因此,設立一個為中國金融市場長遠發展的戰略協調管理部門非常必要。這樣既可以防止部門利益下的短期化,也可以逐漸杜絕金融部門的權力尋租。同時,也可以讓該部門承擔研究國家金融戰略和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重任,讓其積極研究成熟市場的歷次金融危機,吸取各國的經驗和教訓,制定和構建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戰略宏圖,避免中國金融業走彎路。不過,此部門的職能只是協調、監督各金融監管部門,負責國家金融安全和金融戰略的制定,負責跨境金融監管。同時,要對各金融單位和混業經營的金融企業實施嚴格的防火墻制度,避免系統性風險的傳染。當然,也要加快中國金融改革的步伐,打破金融壟斷和金融牌照特許經營的局面,確保中國金融生態健康發展。
 
  (作者蘇培科 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