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被迫漲價的邏輯
如果茅臺不漲價,成為普通人能消費得起的產品,就會淪落凡塵。
餘勝良
表面上看,這是一場預謀,白酒廠家通過限制銷量,不約而同漲價。實際上這是一場迎合,滿足民眾消費的標籤化需要。
在眾多投資者眼皮底下,茅臺股價從低點翻了幾倍,利潤噌噌噌地往上漲。今年春節期間,飛天茅臺終端價格每瓶逼近1300元,相比淡季漲價幅度接近四成。2月16日,五糧液(40.660, -0.01, -0.02%)宣佈對部分五糧液品牌產品出廠價進行上調,國窖1573、洋河、劍南春等也都有所上漲。
去年白酒漲價呈你追我趕之勢,繼茅臺和五糧液之後,瀘州老窖(39.500, -0.07, -0.18%)國窖1573與洋河藍色經典也加入了漲價行列。瀘州老窖通過停止接受訂單等方式來調控終端銷量,以達到漲價目的。
有人說是產能跟不上銷量,這根本說不過去,在上一輪白酒上漲之時,白酒廠家已擴建了足夠多產能,有說服力的理由跟產能無關,跟定位和市民消費能力有關。
有兩種因素在促使酒價上漲,一種是成本。
這種可以理解為原材料、勞動力成本、場地租金的提高。為了容易理解,要引入白菜等基礎農產品(11.610, -0.07, -0.60%)的價格,青菜的價格上漲,最能反應出勞動力價格的不同,種植蔬菜需要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雙重高投入,很難通過機械化提高效率,勞動力已比10年前貴很多倍,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通貨膨脹。
另一種則和成本無關,一線白酒的生產成本是非常低的,毛利可以達到90%以上,在生產成本中,包裝成本又占了絕大多數比例。
擺在超市貨架底層的低端白酒只需要幾元錢一瓶,城市勞務工人一直是這個價位白酒的消費者。10年前,這些白酒只需要兩三元一瓶。高端白酒的釀造成本,比普通白酒高不了多少。
為什麼高端白酒要賣出比成本高幾十倍的價格?
這跟其定位有關,高端白酒是典型的社交產品,而社交產品的消費有很強大的炫耀屬性。
如果定價不夠高,高端消費奢侈品的定位就會受損,比如茅臺,如果價格被五糧液超過,那麼國酒第一的牌子就不保了。茅臺要提價,就是為了保住這個位置,五糧液提價,就是為了不被落下,其他白酒提價,就是為了能跟上這個梯隊。
這跟EMBA相似,學費動輒五十萬,價格本身就是一個說明:一般人上不起,上得起的大概是同一類人。一旦有院校提價,其他院校就要跟上。
一線白酒的廣告,品質不是重點,講國酒,講玉液之冠,就是讓你覺得有文化,有地位,要講男人的情懷,和友誼聯繫在一起,這些都是為了彰顯社交屬性,沾上這些屬性,品質就不是重點,價格的空間就打開了。
白酒賣得高,人們傾向於認為自己花費是值得的,這是心理學的自我暗示。成功學導師最敢於定價,這樣才能顯出成功的身份。
為什麼高端白酒能賣這個價?
有次問一個電影人,電影的價格是怎麼定的,她說是發行方自己定,就跟可樂一樣,廠家定了,消費者接受。
其實不是這麼回事兒,電影票價和10年前並無什麼不同,相信製片方也想漲價,但是漲不起來,機票也是好多年沒變化,也漲不起來,和收入相比,看電影坐飛機越來越便宜了。
這些都是完全競爭性行業,白酒也是,但高端白酒能漲得起來。
奢侈品的定價方式和一般的消費品不同,表現的是人的心理價位,接近承受的上限。如果說奢侈品價格也有天花板,那麼天花板就是高端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價格一定要讓普通消費者覺得貴,無法消費為止。
一瓶茅臺相當於普通人半個月工資,這個產品定位就不是普通人。
很簡單,從M2,還有房價,還有銀行存款可以看出,部分家庭財富飛快上漲了,他們有能力消費漲了價的茅臺,就會要求有漲了價的茅臺出現。
如果茅臺不漲價,成為普通人能消費得起的產品,就會淪落凡塵。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