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盧偉報道:3月30日,記者在惠州召開的全國高校產學研合作工作座談會上了解到,廣東產學研合作重點工作從項目合作轉向平臺、載體建設;從人才的不為所有但為所用轉向人才落地、入駐;從營造良好氛圍轉向落實體制機制。在新型研發機構與創業孵化平臺建設、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引進與培養、促進企業創新能力提升以及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實現廣東產學研合作工作的提質和增量相結合,形成廣東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新格局。也是推動廣東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舉措。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等26所“985”院校、5所港澳地區高校等共67所高校參加了會議。
成廣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引擎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廣東從解決當前最緊迫、最突出、最重大的科技需求問題入手,積極與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有針對性的引進重大項目在廣東轉移轉化。截至2016年底,據不完全統計,省部院產學研合作累計財政投入50億元,帶動地市財政投入200多億元,社會及企業投入1000多億元,吸引全國312所高校、332個科研機構集聚廣東開展產學研合作,有效提升了廣東科技創新能力。
同時,為解決制約廣東產業創新發展的技術瓶頸,廣東產學研合作工作緊緊圍繞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課題,著眼產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創新。在計算與通信芯片、新型印刷顯示、智能機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領域系統布局,探索基于產業鏈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重大專項的實施,攻克了一批行業共性關鍵技術,53項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瞄準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181項瞄準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實現新增銷售收入185870萬元,新增利稅21384萬元,有效提升了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推動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
多年來,廣東以省地、校地、院地對接為紐帶,以高新區和專業鎮為載體,積極推進省部院產學研合作基地建設,促進廣東產業集群向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
記者獲悉,截止2016年底,廣東全省共計有專業鎮413個,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萬多億元,占全省GDP三分之一。目前,專業鎮參與產學研合作企業超過2000家,共建產學研合作平臺超過800個,全省專業鎮創新服務機構共2900個,公共創新服務平臺覆蓋率達90%以上,專業鎮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廣東還以高新區為載體,在打造創新型產業發展基地方面,廣東針對高新區創新型產業的發展需求,大力推進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布點園區,積極搭建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推動創新成果就地轉化。2016年,全省高新區預計實現工業生產總值24693億元,同比增長5.9%,實現利潤1848億元,同比增長5.2%,營業收入28015億元,同比增長8.6%,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格局進一步凸顯。
不斷優化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建設
記者特別留意到,圍繞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在省部院產學研引領帶動下,廣東積極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工作,打造了一批研發實力強、協同創新效益好、引領示范作用強的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對推動廣東產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共建立204家產學研創新聯盟,2651家省級工程中心,121家院士工作站,195家企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其中,產學研創新聯盟涉及127所高校、92所科研機構和2000多家企業,在電子信息、數控裝備、白色家電等領域突破了一批制約廣東產業發展的共性和關鍵技術。
同時,利用省部院產學研合作平臺,積極推進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設,持續支持推進散裂中子源工程、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實驗站、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強流重離子加速器等重大科學裝備的建設工作,謀劃啟動廣東國家大科學中心建設。這些高水平的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建設,為廣東集聚各類優勢科技創新資源提供了重要載體保障,有利于促進產學研合作長效機制的建設。
會議通報了將于2017年6月22-24日在惠州舉辦的首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科交會”)的籌備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