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創科舶來貨的難題

2017-04-25
来源:香港商报

  李哲

  毫無疑問,創新科技理應改善人們生活。可是,香港的創新科技應用,卻每每受制舶來貨問題,因而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

  共享經濟未切合港交通

  最佳例子莫如共享經濟,未必切合香港的運輸模式。

  好像共享汽車,初衷乃善用镕置的私家車輛;不過,由於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統早就非常完善,不似美歐人民大多自駕私家車,相關共享空間其實微乎其微。事實上,地鐵、巴士、小巴之類,豈不就是香港上佳的「共享」交通工具?所以,這個共享汽車舶來品,來港后很大程度變為白牌車經營,無疑冲擊了牌照制度下限量限價的的士管理模式,既衍生違法載客取酬、以至第三者保險不受理等風險隱患,亦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路面負荷。時至今日,這個創新科技應用在港仍處摸索階段,包括怎樣與現行法例相容、又或法律應如何與時并進,以至共享汽車如何跟的士業界共存等等,暫時都未有什麼圓滿答案。

  又如共享單車,初衷乃在減少碳排放之餘鼓勵市民多做運動。可是,受制於本港地少人多、人車爭路的原罪條件和城市道路設計,單車本來就插針難入,再加上,大多數市民都要長距離跨區就業,既要由新市鎮出市區,又要穿過海底隧道過海等等。也就是說,在其他城市可行的單車模式,未必能夠盲目地全盤照抄。故此,共享單車在港暫時出路,乃非作為代步用途,而是供人康樂消镕。只不過,這也跟傳統單車店舖構成競爭,單車隨街擺放亦存在不少管理問題,例如連日來都有單車被人拋落河或拆掉零件。即如北京,現在便正計劃加強管理,非但要求所有單車安裝衛星定位裝置,在繁忙區域設置專門停泊區減少隨街亂放,且還要求企業到人民銀行開戶并由當局管理箇中金融風險,因為,共享單車的經營者事先都會收取相對高昂的按金。坊間便質疑,其主要牟利辦法乃在收集鉅資作為投資本金(并不志在車租),因此不排除在大量用家取回按金時會出現類似「擠提」的爆煲之窘。有見及此,香港的監管部門豈能不先知先覺加強監管呢?

  除此以外,無人機亦未必適合香港的城市格局。眾所周知,本港人口稠密,大廈林立,街道不單非常狹窄,更有不少樹木、招牌、電線等等橫伸,凡此種種,無疑會為無人機的飛行帶來龐大障礙,一旦發生意外更易造成人命傷亡或財物損失。同樣地,這跟其他空曠地方大不相同,尤其是無人機且被賦予了新的貨運功能。可以想像,大量無人機在香港鬧市運載貨物直達顧客窗戶將會如何。過去,已有人詬病香港尚無專門法例監管無人機;隨着無人機的應用日趨商業化和普及化,香港有條件迎接相關挑戰接踵襲至嗎?

  增本土出品推本地優化

  說到底,創新科技許多時乃西方舶來貨,難以避免不太適合香港狀况;最大問題,乃香港本身的創新科技發展落后,以致真真正正的本地創科出品寥寥可數。舶來的創新科技,當然會為相關地區帶來利便;然而,是否同樣會為香港帶來利便,還是適得其反地弊多於利?又或者我們應該如何將之本地化?可以說,不論是增加本土出品,抑或是推進本地優化,目前進程都未如人意。

  或者,只怪香港的城市發展太進步了,進步得創新科技根本沒能增值多少,好像八達通的高效、準確、安全,便大大壓縮了網上支付的發展空間。不過,發展空間總是存在,只差大家能否有效開拓。至少,政府的門診預約、場地租借、以至提供實時路面狀况等的公共服務,便亟須引入創新科技元素以提高服務質素了。的確,由政府帶動創新科技的發展,以此創造需求,正是一大催化劑;這比扭盡六壬地成立各式基金,對業界的刺激作用肯定來得更加直接有效。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