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創新創業活動受到海外關注
【編者按】3月底,廣東省出台了《廣東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方案》。該《方案》提出,到2018年,廣東率先基本建成創新型省份,主要發展指標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或地區水平,成為國際化創新創業高地。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先行者,廣東一直敢為人先,積極探路深化改革。在國家創新發展方針的指引下,經過多年的創新實踐,創新驅動戰略已成為廣東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本報將推出「創新發展看廣東」系列報道,今日刊發第一篇,敬請關注。
體制機制
決定創新高度
香港商報記者黃裕勇今年2月23日,江門航天數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石磊領到了全國首張「十五證合一」的新版企業營業執照,這標誌著繼「五證合一」、「九證合一」后,江門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再次走在全國的前列。江門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只是廣東制度創新的一個縮影。自從啟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后,制度創新成為廣東省落實創新發展的重要引領和戰略支撐。從政策的頂層設計,到自貿區一攬子政策創新;從科技、金融、財政,到人才、出入境等一系列創新制度的推出,一條以政策引領、區域協同、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驅動發展「廣東路徑」正在成型。廣東的目標是在2018年,廣東率先基本建成創新型省份,主要發展指標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或地區水平,成為國際化創新創業高地。
制度創新打造發展新動能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先行者,曾幾何時,廣東粗放型的經濟發展走到了極限,長期依靠大規模投資來拉動高增長的模式難以為繼,土地、人口等資源瓶頸日益明顯,經濟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作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清醒地認識到,過去三十多年支撐廣東經濟高速增長的要素條件與市場環境已發生明顯改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為廣東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將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是確保廣東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2012年12月,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后,將廣東作為地方考察的「首站」,他要求廣東要繼續大膽探索,堅定不移推進體制創新、科技創新,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推動科學發展增添新動力。為營造創新的環境,廣東在促進創新驅動發展頂層設計上首開先河,因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是核心,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是主攻方向,制度創新成為廣東省推進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舉措。廣東在全國率先出台了一系列突破性政策舉措:2012年3月,廣東推出了中國第一部促進自主創新地方性法規《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
2014年6月,廣東出台《關於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定》,這是全國第一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和綱領性文件。
2015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廣東迅速行動起來。2月27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在深圳召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正式吹響了全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號角。2015年2月,廣東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及系列配套實施細則。廣東省有關部門出台了8個配套文件。其中,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投資及信貸風險補償、創新產品與服務遠期約定政府購買、經營性領域技術入股改革等政策措施均屬國內首創。
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透露,自2013年來廣東以省委省政府的名義出台的制度創新文件達到了115項,進一步優化了廣東創新的制度文件。在何寧卡看來,在廣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過程中,政府的主要角色定位是:創新發展目標路徑的引領者、創新發展的制度設計者、創新發展資源配置的參與者、創新發展成果的推廣者。廣東助推創新的政策工具的「黃金成色」,為廣東創新發展注入滿滿活力,有力支撐廣東經濟轉型「加速跑」。
江門推出「十五證合一」后,在這里,開辦企業僅需2個程序,耗時7個工作日,提交的材料將減少60%,企業只需跑1個窗口。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只是江門系列優化投資環境改革措施的其中一項工作。為打造一流發展環境,江門推出「兩無兩藏」的創新舉措,目的就是要打造一個「群眾辦事方便快捷,企業稅費負擔不重,項目審批程序簡單」的投資好環境,使企業和群眾辦事辦證少跑幾個部門、少到幾個窗口、少等幾天時間。
粵自貿區:制度創新高地
作為制度創新「試驗田」,廣東自貿試驗區無疑是廣東制度創新的高地,通過兩年多的發展,廣東自貿區已初步搭建以負面清單管理為重點的投資准入管理體制、以智能化通關體系為重點的貿易便利化監管模式、以促進跨境投資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金融服務體系、以多元化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為重點的國際法律服務機制、以建立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系統為重點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的政務服務體系,制度創新框架基本形成。
在加快推進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廣東自貿區對外商投資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目前90%以上的外商投資項目已實現備案管理。在提高投資便利化水平方面,率先實現企業註冊登記「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并向3萬戶企業核發了電子營業執照。
在促進貿易便利化方面的制度創新,海關、檢驗檢疫、海事等口岸聯檢單位推出了「互聯網+易通關」、「智檢口岸」、「智慧海事」等系統性智能化創新舉措。廣東自貿區所率先探索的改革試點成果,正逐步向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复制、推廣。
目前,廣東省政府已分兩批在全省及相關範圍內复制推廣了66項廣東自貿區的改革創新經驗。在自貿區制度創新框架基本形成,改革紅利持續釋放之際,廣東還推出《關於推動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與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發展的實施方案》,「兩區」有望在聯動融合發展中,實現優惠政策的深度疊加和改革創新功能的有機融合,形成「1+1>2」的放大效應。
廣東自貿辦主任曹達華介紹說,雙區聯動提出的14項改革舉措,將從創新政府服務、金融服務、人才環境等方面進行制度創新。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毛豔華表示,自貿試驗區首先是制度創新的高地。過去一年多以來,廣東自貿區所推動的負面清單管理、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營商環境建設等方面的先行先試,對破解自主創新過程中所面臨的制度瓶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科技是制度
創新主陣地
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推動科技創新是核心,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就為此強調,要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在發展上,發揮廣東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強的優勢,推動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水平,率先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廣東在科技創新領域推出不少制度創新之舉,出台一系列促進科技創新,特別是成果轉化的政策法規,繼2014年6月,廣東出台《關於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定》,2015年,廣東出台了《關於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以及創新驅動發展三年重點工作方案,提出一套「政策工具包」,推出若干實施配套細則,形成了「1+N」科技創新政策體系,這里面有多項改革創新措施:如允許科技企業孵化器房屋分割轉讓、改革科技人員職稱評審政策、改革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等政策,這些改革措施在國內各省市中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
隨后,廣東推出《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重點工作方案(2015-2017年)》,進一步明確未來三年科技創新的目標任務;出台《廣東省經營性領域技術入股改革實施方案》等系列配套實施細則,明確,高校和科研院所校長、院長、學科帶頭人可技術入股,獎勵科研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的收益比例不低於50%,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廣東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所長曾祥效認為,在科技制度的創新上,廣東還可以走得更遠: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政府科技管理方式向創新治理為主轉變;通過制定科技創新權責清單、負面清單,大力推進科研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科技創新調查和報告制度。
此外,廣東還要深化科研機構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評價制度改革,并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隨著創新驅動戰略的推進,創新政策的扶持,廣東正吸引著技術、人才、資金加速向廣東集聚,全球知名創投公司IDG南方總部、世界通信巨頭思科中國創新中心紛紛落戶。
廣東的發展模式正在快速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廣東吸引力,也從改革開放之初的:「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到改革開放三十年后的:「東西南北中,創新到廣東」。 正是得益於創新驅動帶來的增長動能,廣東經濟經歷了轉型升級的徘徊后,重新步入持續增長軌跡,2016年,廣東省GDP增長7.5%,廣東經濟總量連續28年穩居全國第一位,并再次強化了廣東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