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舉行的第121屆廣交會上,一家佛山中小企業生產的除菌鞋棒獲得訂單數10萬美元。此前,這家做了10年成品鞋代工的企業,因出口低迷瀕臨倒閉,如今因一款創新產品重現生機。
像這類因市場而變又成功逆襲的企業,在廣東已不是新鮮事。近三年來,該省大力推行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陸續開花結果,一大批老企業煥發出新活力,「世界工廠」的老稱號已向「創新夢工場」的新姿態轉身。截至去年底,廣東省的發明專利申請量、高新企業增加數等多項指標已位居國內前列。
4月11日,廣東省委在發出《關於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廣東要打造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創新的春潮在南粵大地再次涌動,并向著更高的水平和目標邁進。香港商報記者李苑立
他們用創新拯救了傳統生意
傳統的家具生產,在廣東已經逐步被定制所取代。現在只要將房子的平面圖上傳到網上,裝修師傅就會很快上門服務。在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只要掃掃街邊自行車身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騎行回家……
如今,大到買車、看房,小到快遞、送餐,顛覆傳統產業模式的新業態已經闖入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廣東,創新正在成為這座城市的發展新動能。
在佛山南海獅山鎮的一家名為維尚的家具廠里,進門大廳里有一個大型電子屏幕,屏幕上的數字不斷變化。廠里的人都管這塊電子屏叫「晴雨表」,它決定著今天是加班還是放假。
總經理黎干告訴記者,以前做家具先由師傅設計好幾種款式,通過展銷會招商,然后分銷到全國各地,哪款賣得好、哪個地區銷售旺,往往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反饋回來,庫存很難有效控制。
六七年前,傳統家具廠出口普遍不景氣,該公司決定改變銷售模式,研發出網上個性化定制軟件,嘗試接受客戶在網上根據家庭需求個性化下單。沒想到,這一創意迅速打開了企業發展的新天地,短短三年,網上定制家具如一股旋風,迅速被市場認可。現在這間工廠的銷售額遠超當年,而企業成本并不需要同步增加,科技讓這一切變得高效便捷。
據悉,定制家具模式成為市場新業態后,快速得到資本的追捧,維尚家具的母公司尚品宅配今年成功登陸A股創業板,目前股價已破150元人民幣,再次證明創新才是讓傳統產業復活和利器。在開通網上軟件,接受全球家具定制訂單的趨勢下,佛山羅浮宮家具城每年這類銷售額已突破百億元。
東莞大嶺山鎮的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公司,總裁吳豐禮告訴記者,世界經濟進入調整期后,東莞的制造業深受影響。近些年還面臨著勞工荒。他敏銳地發現,用機器人代替流水線工人將大有可為。
幾年前,吳豐禮帶領團隊深入研發工業機器人,現在已經讓成千上萬家東莞制造企業率先用上了機器人,解決了傳統制造業的人工、質量等痛點。如今,長三角的制造業也慕名而來,讓東莞的機器人走向了全國市場。拓斯達公司也因此獲得巨大成功,於2017年成功在A股創業板上市,股價已近百元。
在廣州天河城,這里商廈林立,每天人流百萬。在這處黃金地段擁有百萬平方米商業物業的正佳集團,卻從市場中嗅到了危機。
「如果不把商業實體創新,網絡銷售就會逐步替代實體零售,物業價值就會受損。」正佳集團副董事長謝萌告訴記者,為了讓每天的百萬人流量產生更高的價值,他於三年前果斷將數十萬平方米的室內物業改造成為海洋大世界,引進海洋觀賞魚類,讓前來逛天河城的游客眼前一亮。
現在正佳廣場成為天河商圈里「商、旅、文」結合的典範,該創新案例也進入了EMBA課堂。謝萌說,現在每個月都有全國各地的大型百貨零售業前來天河商圈考察學習。
他們用創新促進了社會進步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此輪創新創業大潮中,成功者有之,仍在路上尚未成功的堅持者也大有人在。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大潮中,無論成敗,他們的創新行動都是社會進步的驅動力。
在廣州珠江新城高德置地大廈的一間豪華辦公室里,90后創業者馬生告訴記者,他兩年前從英國留學歸來,與幾位同學共同籌集1000萬元人民幣,創辦了一家P2P互聯網信貸撮合平台。
「我們很快就在平台上撮合到1億多的資金。」馬生說,但沒想到,對風控把握不像國外這麼容易,一年之后,較高的壞賬率讓平台客源大量減少,而優質的資產端又較難尋找。恰在此時,國內出現了E租寶等知名P2P跑路事件,他們的小平台很快面臨擠兌,一千萬幾乎燒完仍無法盈利,只好在去年底關閉了平台。如今,談起往事仍有點沮喪的馬生,開始轉型從事視頻網站類創業,他表示對未來還是較有信心。
曾經在珠江新城馬場銷售傳統汽車的李老闆,這幾年也是屢試創新。兩年前他開過網上預約老中醫的平台,想通過軟件註冊來收取會員費,投入了100多萬元至今不溫不火,尚未盈利。去年他又推出網絡洗車服務,仍處在投入期,新嘗試也尚未成功。
在廣州天河體育路原本開工藝品店的吳老闆,去年果斷放弃傳統門店生意,決定給城市CBD的白領送餐,但他不想租門面,而是將幾輛中小型客車改造成流動中央廚房,通過網絡下單訂餐,每天12點左右他根據訂單開著流動的廚房車穿梭在大街小巷。其創意被很多人叫好,但面臨著食品監管政策配套等問題,目前尚不能大規模推廣,近期盈利無望。
據中山大學的一份課題研究報告顯示,創新成果并能夠在市場中成功轉化的成功率,目前僅在17%左右。但這一數據比三年前提高了近50%。該報告認為,隨著雙創的深入,成果轉化率會越來越高,會鼓勵一大批銳意進取的創新者,緊跟時代堅持不懈,最終才能讓珠三角保持著良好的創業氛圍,讓廣州、深圳等地成為活力之城,最終推動了全社會的進步。
政府為創新開路為創業清障
創新既有企業自發的行動,也有政府的行動。引導產業方向、幫扶企業發展,廣東近年從規劃到實施,動作不斷,極大地促進、帶動了創新經濟的發展。在工業大市——佛山,記者了解到,2013年該市成立了協同創新研究院,助力企業創新、科技團隊創業。該院副院長熊薇告訴記者,研究院的一個重大使命就是逐步完善「政、產、學、研、金、用」六位一體的公共服務職能,用「人才+技術+資本+服務+信息」立體式轉化方式轉化科技成果,最終提升當地企業的競爭力。
據介紹,以往只有大型企業才有實力建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在廣東省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后,各地級市均依託當地的優勢行業、領域實力和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一大批研究院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基礎服務。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自我創新的成本。
在東莞今年的地方兩會上,該市推出產業「倍增計劃」,決定在用地、金融和人才等方面對倍增計劃入圍企業予以重點扶持,通過科技導入,讓這批企業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倍增」,從而讓全東莞的骨干企業增多,全市的經濟總量倍增。
以東莞塘廈鎮為例,該鎮近年已經為企業搭建了3個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建有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產學研合作機構、98家外資企業研發機構。通過這些機構,塘廈鎮已培育擁有自主技術和自主品牌的高新科技企業約600家,大大增強了鎮域經濟發展的實力。
據廣東省科技廳廳長黃寧生介紹,廣東全省現有高新區23家,其中國家級高新區11家、省級高新區12家,實現了21個地市省級以上高新區的全覆蓋。目前廣東的科技工作重點,是圍繞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等方面,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精準發力,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廣東省在2016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突破性強的科技創新配套政策,修訂《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頒布《廣東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全面推進科技創新法制化進程。從2015年開始,廣東省連續三年召開創新發展大會,為全社會創新發展提供更多的政策空間。
在今年2月舉行的廣東省創新發展大會上,省委書記胡春華明確表示,產業創新的根本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大各類成果向應用轉化,最終轉化為市場認可的產品。要源源不斷催生新企業、新產品、新產業,形成一批引領創新發展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打造高技術產業發展高地。
創新讓廣東下一個30年依舊領先
4月11日,廣東省委發出《關於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廣東要打造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據日前公布的《2016年度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狀况》白皮書顯示,去年廣東的發明專利申請量高達15.56萬件,發明專利授權量3.86萬件,同比增長49.7%和15.4%;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2.4萬件,連續15年保持全國第一。
廣東省發改委的數據顯示,去年廣東在先進制造業、高科技產業、信息產業等方面,在政府的大力引導下,民間投資保持快速增長,最高增長超過53%。企業年營收總額超1000億元的企業,廣東省已有16家,其中進入世界500強的有9家,比上年增加了50%,排名國內第一,其中華為、格力、步步高等企業均為創新型科技企業。
正如前不久到廣東自貿區進行課題考察的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孫元欣所言,沒想到廣東在創新方面的成果進步如此之大,多項指標已經不輸上海浦東。他認為,以廣深港為核心的科技創新走廊已經形成,并引領珠三角的產業邁向高端。這對未來形成的粵港澳大灣區極為有利,可以料想,在下一個30年,廣東的改革開放會再度令世界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