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于泽
把一个头颅换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体上,显然比克隆人更需要社会共识。这种社会共识,最终体现在法律与伦理上。
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卡纳维罗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全球首例头部移植手术10个月内将在中国哈尔滨进行,而领导该手术的是哈尔滨医科大学任晓平教授。
所谓“全球首例头部移植手术”,近两年来一直被热炒。《聊斋志异》有一个故事,陵阳书生朱尔旦嫌妻子面容不美,陆判操刀为朱妻换上了一颗美人头。而哈尔滨医科大学新闻网近日报道称,任晓平团队已经在“小动物的头移植”方面取得进展。
很多人认为换头不可行,理由仍然是医学技术上的。换头术势必要将头颅、脊髓切断,切断了的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现在任晓平团队应用一种叫聚乙二醇复合鸡尾酒的药物,据说可将神经“粘连”起来,但换头的小动物生存周期未超过36小时。
认为不可行的另一个理由,是换头术面临伦理与法律障碍。现在连克隆人研究等都为各国法律和伦理所不容,美国长期禁止干细胞研究。直到2009年,美国当时的总统奥巴马才解除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但继续严禁克隆人,声称它“在我们的社会或任何一个社会都没有立足之地”。在各国开放克隆人之前,换头术显然是超前了。
这种伦理与法律的障碍,本质上就是人类社会还没有做好接受换头术的准备,缺乏相关社会共识。把一个头颅换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体上,显然比克隆人更需要社会共识。这种社会共识,最终体现在法律与伦理上。
任何医生要实施换头术,即便是纯科研性质的,按照国际惯例,也要经过医学伦理审查与批准。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医学伦理审查机制,意味着换头术必须过伦理审查关。而对于换头术,医学伦理学界目前普遍持不赞成态度。大家的担忧一大堆,比如当脑袋面对一个异己的身体,其情感将如何反应?他真的快乐吗?换头术真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吗?
还有宗教界人士质疑:“换头手术关系到道德问题。如果未来该技术成功,富人就会利用穷人的身体,世界将变得不再人道。”
目前世界上并无国家在法律上明令禁止换头术,但这不等于各国政府会听之任之。有行为才有规范。换头术目前尚处于“嘴炮”阶段,政府可以静观其变,一旦有人付诸行动,有关部门就会上门阻止了。政府感到为难的是,对于接受换头术的人,如何界定他的身份?如果换头术失败,是算当事人自杀,还是算他杀?有人主张以“过失杀人”论处。对于卡纳维罗和任晓平们,这就是法律风险。
就学术研究而言,换头术是高价值的,但现在没有社会共识,或许永远都不会有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