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讓X光照進共享平台

2017-05-04
来源:香港商報

  可憐天下父母「腳」,日前,南京市兩名護士蹲在地上給3歲的患兒腳腕處紮針輸液,紮了兩針才將針頭紮進血管。旁邊家長立刻飛起兩腳,連著踹翻兩名護士,不得不感慨愛子心切、恨醫意濃。於是就順勢猜想,如此愛心之下,假如小孩將來長大後,一月左右,沒病就搞個三四次X光透視,會不會也來踹翻三四台X光機,算是以毒攻毒?

  只怕是,不該踹的踹了,該踹的又踹不了,話說如今,過度體檢氾濫。據內媒報道,畢業季來臨,大多數畢業生一兩個月內做3到4次體檢特別是其中的X胸透。多紮一針只是多痛一下,多透視一次可是實質性的輻射傷害。

  據有關專家指出,短期內胸透多次照射X射線,它的劑量會在人體內儲存,達到一定劑量後,會殺死人體的一些正常細胞,可能會引起癌細胞的增生變異,還會使DNA受損、染色體畸變率增加。中國衛生部早在1993年就頒布規定「對嬰幼兒、青少年的體檢,從業人員就業前或定期體檢,X射線胸部檢查的間隔時間一般不少於兩年。」

  可是,現在一兩個月內就給你來個三四次,而且哪位家長就是想踹人,也不知道踹誰的好。

  根在醫學商業化

  其實過度體檢的毛病,只不過是過度醫療的一分子,從體檢在外國興起的時候,就已經是原發性的了,洋人也未能免。據悉德國從1989年10月開始有了全民健康檢查,當時有位叫烏偉海爾醫生預言:「再過幾年,除了沒參加健康體檢的人以外,幾乎沒有人是健康的。」1991年,德國《醫師報》報道:「若一切順利,每家診所只要來1000名體檢者,每兩年就大約多出70000馬克收入,若同時做防癌篩檢,營收將有更多成長空間。」可見,體檢和疾病有時是利益集團達成的協定,織好一張張美麗的網,讓不明就里的人自投羅網。

  體檢之風傳入國內以後,也迅速波及到了勞動就業領域。這是一塊龐大的蛋糕。「世界上幾乎沒有第二個國家,體檢行業如此紅火,如此花樣繁多。中國式體檢可謂一朵奇葩。」想起英國作家赫胥黎有句名言:「醫學已進步到不再有人健康了。」所以過度體檢侵入勞動就業領域,也就順理成章。

  技術早已不是問題

  解決這一問題,既不能寄望於學校、招聘機構撒手不管,因為他們要對學生、求職者以及自身負責;也不能指望醫院主動放手,因為體檢費是看得見的真金白銀,剩下的只能是公共醫療部門從中協調補缺,這也是公共服務的應有之義。

  實際上,部分省份已采取改善,例如,深圳、東莞等地從2011年開始就規定,應聘人員只需持有一份相關部門認可的醫療機構出具的體檢健康報告,一年之內無論找幾次工作都不用再做體檢。

  互聯網時代,體檢報告共享在技術上早沒問題。醫政部門可探索組織不同醫院將應屆畢業生的體檢報告統一上傳保管。學校、招聘機構若有需,直調即可。2017年,最熱門的詞便是「共享經濟」,共享單車、汽車、充電寶、籃球……共享經濟實現了資源的共享,將價值發揮到最大化,那麼,被認為違反醫學倫理和社會公德、浪費醫療資源的過度體檢,為何就不能實現共享?早一點讓X光照進共享平台。

  路人甲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