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建設大灣區需要WE CONNECT

2017-05-06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中小企業總會會長劉炳均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下稱大灣區)由李克強總理於第12屆全國人大第5次會議上,在作出政府工作報告時正式公布。大灣區包括了由廣東省內的9個城市加上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目標是以港澳兩地的優勢與廣東省9個城市協作來提升珠三角地區經濟,產生協同效應,亦即1+1大於2的概念。這個9+2的地區經濟發展模式比2003年出台的「9+2泛珠三角經濟區」,即9個沿海及臨近內陸省份及港澳兩地的組合,是較為精簡及進取。

  大灣區具競爭優勢

  大灣區所包含的城市群約占全中國面積0.5%而人口約達5%,但生產總值達9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的12.4%。跟全球的著名灣區比較,大灣區的人均生產總值是美國三藩市灣區的18%及日本東京灣區的46%。相信大灣區在發揮作用之后,差距會逐漸收窄。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在競選下任特首時用了WE CONNECT的英文口號而中文口號是「同行」(筆者建議翻譯為「我們要團結」),這正好是大灣區要成功的座右銘。

  大灣區的城市群包括廣東省9個城市,即廣州、深圳、惠州、佛山、江門、中山、珠海、東莞及肇慶。特首梁振英於4月中率領多位司局級官員訪問多個大灣區城市,以了解其優勢及合作商機。廣州及深圳在高新科技上早着先鞭,例如深圳有「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區內的「夢工場」實現了深港及全球青年科技培育及創業的夢想。廣州擁有「天河二號」國家超級計算機,作為處理大數據及其應用。最近台灣鴻海集團在廣州增城投資10.5代面板廠,董事長郭台銘聲稱這項投資會聘用5萬至10萬名碩士及博士,將廣州、深圳及珠海三地的科技及人才連繫,將有助大灣區的推展。大灣區其他的城市主力是勞工密集的輕工業,例如家電、制衣、玩具、汽車裝配、不銹鋼廚具、紅木家具及燈飾照明等,但近年也有一些城鎮從事高科技的制造,例如佛山采用機械人自動生產,肇慶開發地下管道鋪設裝備,成績斐然。珠海則設有橫琴自貿區及教育區,培育科技及商業管理人才。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有良好的管治人才及健全的法律制度,可以透過CEPA的服務提供者身份為大灣區城市群投資、融資及培訓人才。

  四個方向助力香港

  要落實大灣區這個宏願,筆者有以下數點建議:

  第一,從2003年CEPA主體協議的簽署,其間不斷增加補充協議來擴充內容及項目而目前已經增加到補充協議10。雖然,內容及項目不斷增加,甚至采用負面清單,即除了清單禁止的項目外,所有其他範圍香港業界及服務提供者都可以參與。可惜到了真正申請及辦理手續時,卻關卡重重,其中可能涉及「山頭主義」及既得利益問題。如果有關當局能打破這些障礙,拆牆松綁,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將水到渠成。

  第二,港資企業在大灣區困難重重,從全盛時期的7萬多家下跌至2萬多至3萬家,而且情况極不樂觀。他們的出路,除了結業及遷廠,較大規模的可以考慮升級轉型,以配合大灣區的實現。香港工貿署提供BUD資助基金,每家企業上限港幣50萬元,協助港資企業在內地升級轉型及建立品牌。其實,更重要的長遠策略是為這些港資企業提供重要資訊、合作平台及市場趨勢。筆者建議粵港成立相關委員會,理順港資企業在大灣區的定位。

  第三,要順利推行大灣區的發展,政策執行時要寬松處理,但官員權力過大,容易引起以權謀私及貪污枉法的機會。况且內地官員薪酬偏低,造成行賄貪污的誘因。筆者建議大灣區各持份者參考香港的公務員升遷、薪酬及福利制度。香港公務員高薪養廉,廉潔奉公,可資借鏡。大灣區乃內地最新的地區發展模式而且位處較開放的珠三角地區,很多制度可以先行先試,以觀成效。如果新制度成功,可以考慮推行至其他地區。

  第四,中聯辦的法律部部長王振民,在4月30日的「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研討會上,表示中央無意將香港「內地化」,因為這樣香港將失去價值。香港近年因政治爭論內耗,競爭力下降,英語水平走下坡,失去了國際都會的形象。最近,歐美恐襲危機大增,來港的外國游客數目回升,改善啟德郵輪碼頭使用量有助他們多來香港旅游。香港特區政府要改善民生,尤其是住房問題;減少內部爭斗;提升英語能力;吸引國際投資。冀望香港在大灣區的地位獨樹一幟,成為區內的領頭羊。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