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敬伟
市场经济在中国,主要是解决权力和市场资源错配的问题。多种所有制共存,但多种所有制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并未真正形成。
5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简称《方案》),明确要求调整优化国资监管职能,改进监管方式手段,着力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方案》显示,共有43项国资监管事项被调整,其中包括直接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在内的26项监管事项被取消。
国资委管什么?其实并不复杂,让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让国有资本运转良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是所有资本出资人的共同目标。当然,市场经济也有自己的规律,即市场经济是充分竞争的经济,投资人未必一定能够实现增值保值,有盈必有亏,有亏甚至会破产。这是市场经济的辩证法——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各种所有制企业主体也建立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之上。按照市场规律,国有企业也不一定永远立于市场不败之地,民营、外资等其他资本主体亦可能在市场中做大做强。
在此情势下,作为体现国家战略的投资人——国资委,就面临着严峻的任务。是事无巨细地渗透进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全过程,还是抓住国有资本运营这个核心内容,理顺监管职能,完善市场机制,不再直接监管企业经营行为,放权给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简言之,国资委就是要管好所有权,放开经营权。实现国资委国资监管机构的精准定位,破解国资监管中存在的越位、缺位和错位。至于国资委国资监管的重点,就是突出国有资本运营,牵头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施资本运作。管自己该管的,做自己该做的,放自己该放的,这是国资委改革监管方式和实现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与民资和其他资本不同的是,国资需要国资委这样的机构代表——但在现实中,国资委并不是纯粹的经济人,而是变成了权力机构。这一机构客观上变成了国企的婆婆,国企本身缺乏公司制的基因,和其他资本竞争存在先天不足。再加一个管得太多的国资委,国有企业在市场中更是负重前行,缺乏足够的市场活力。正因为如此,国企改革一路走来,并未彻底解决政企不分的沉疴。当美欧传统的家族企业,通过职业经理人来摆脱“富不过三代”的资本魔咒,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时,国有资本所有者也应放手,让经营者放手经营。国资委,管好资本运营才是核心要义。
如果国资委实现符合市场规律的监管模式和职能转变,为经营者减了负,提高了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国有资产实现增值保值的可能性更大。即使出现了经营不善,也是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可理解”的市场挫折。这样,国资委和经营者都不会有“无限责任”。
因而,市场经济在中国,主要是解决权力和市场资源错配的问题。多种所有制共存,但多种所有制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并未真正形成。国企上有婆婆、本身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桎梏,要么使国企变成垄断形态的巨无霸;要么在和民企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不仅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也造成大规模的职工下岗。
国企改革是系统工程,国资委要转变监管方式和转变职能,国企自身也要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公司制改革,引入其他资本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当务之急。
后危机时代的阴霾即将为新经济周期的曙光驱散,中国供给侧改革也是全方位的。厘清权力与市场的界限,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秩序,释放资本活力,既是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也是国企改革的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