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發現有异主動報廉署 拓展署今交代大橋檢測造假

2017-05-25
来源:香港商报网综合

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长林世雄(左)指今日会有记者会交代详情。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葉佩瑜報道: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物料測試報告涉嫌造假事件,被揭發涉及土木工程拓展署外判試驗所「嘉科工程」。廉政公署拘捕21人,包括承判商高層。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林世雄昨日強調,事件是先由署方調查后覺得報告有异樣,故主動通報廉政公署調查,重申署方高度重視事件,亦明白公眾關注大橋的安全;有關部門將於今日舉行記者會交代詳情。

  初步測試石屎未有异常

  據了解,涉案的嘉科總公司位於美國,是財富500企業之一,於世界超過30個國家有業務。公司香港化驗所位於大嶼山小蠔灣,曾承接本地多項大型政府工程合約,包括:獲政府委託為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勘探工程顧問,及高鐵獨立監察顧問,以監督高鐵的工程進度。雖然土木工程拓展署於去年發現嘉科測試有問題,但於今年3月作批出標書,讓嘉科承接古洞南設立農業園作勘查研究、建造及設計,合約金額上千萬元。嘉科位於北角的寫字樓昨早如常運作,公司增聘保安人員看守,謝絕傳媒采訪,而職員亦未有就事件作進一步回應。

  林世雄表示,土木工程拓展署在調查后覺得嘉科報告有异樣,故向廉政公署通報,署方亦明白公眾對港珠澳大橋的安全比較關心,路政署亦正進行跟進檢測工作,會於今日召開記者會交代詳情。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韓志強於立法會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發言時亦強調政府不容許虛假與行騙行為,一直將基建質素和安全放在首位,目前最重要是「石屎」混凝土質素是否及格,路政署已做了非破壞性測試,初步結果未顯示有异常問題。

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公众十分关注其安全问题。

  相信大橋無安全風險

  有議員質疑路政署僅透過目測檢查,確認全部結構良好是否可靠?韓志強解釋,目測并不可解決所有問題,只是於有限時間內可以做的工夫是先做目測,如果質素較差,是可透過目測見到裂紋,但即使目測沒有問題,亦不可完全百分百保證質素。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表示,留意到嘉科有承接包括高鐵等政府項目,擔心其餘項目的質素問題,又形容事件是工程界的醜聞,影響到香港的檢測業及工程給予市民的信心,由於嘉科是「政府身邊紅人」,故事件十分嚴重。

  土木工程處前處長陳健碩認為,暫未能證明石屎有不妥,但的確有理由懷疑,當局需徹底檢測清楚,但他強調,不相信大橋會變「豆腐渣工程」。

  廉署聲明無公職人員涉事

  陳健碩指,本港由石屎原料、以至石屎廠及工程進行前,均有嚴謹的監測及認證程序;若出現「豆腐渣」情况,不相信過程中無人察覺。他說在今次事件,港珠澳大橋的石屎強度及安全系數或可能減低,但相信無安全風險。

  前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黃澤恩認為,政府應廣泛為每條柱躉做測試,需時或要一兩個月,若發現某部分需要補救,工程可能要幾個月甚至一年。

  廉署昨晚發聲明澄清,據調查所得,涉及違規行為的只包括土木工程拓展署承判商及人員,沒有任何資料或證據顯示有公職人員、承建商或物料供應商或人員,牽涉違規行為。廉署指,鑑於公眾高度關注和涉及公眾利益,有關聲明是要避免不必要的揣測。

  【01觀點】港珠澳大橋淪「豆腐渣」 又是中資的問題?

  香港01文章称,港珠澳大橋的混凝土測試涉嫌造假,廉政公署於本周二(5月23日)公布拘捕兩名涉事的承判商高層及19名職員。港珠澳大橋過去負面新聞不斷,除了嚴重超支、致命意外頻生,現時更被揭施工質量很可能不合格。雖然有人質疑,港珠澳大橋的工程質量,以至近年本港大型建築工程流弊叢生,和內地建築商大量承接香港工程有關,將「豆腐渣」工程問題帶到香港。惟更須問的,其實是負責監管的港府為何每每被蒙在鼓裏,到東窗事發才如夢初醒?

  港珠澳大橋工程,被揭有工程人員涉嫌貪污造假。(政府新聞處圖片)

  工程質素參差 又是中資問題?

  對於這次事件,涉事的承辦商是一家負責檢測工作的顧問公司,公眾自然有一個疑問,就是這家公司為何、為誰在檢測過程中造假?當中是否涉及貪污,掩飾工程質量不合格?又或是如一些業內人士所指,有機會是因為貪方便,顧問公司才杜撰報告?對此,廉署固然有責任,向公眾詳加解釋。

  然而,在事件被披露後,有人將矛頭指向內地的建築公司,更指在回歸後,香港政府大開中門將基建生意交由內地公司負責,令工程質素下降,將內地的「豆腐渣」劣質工程帶到香港。這種心態或許是出於近年有關建築質量的事故,往往見到內地公司的身影;但必須強調的是,在事件釐清前,公眾實不宜妄下判斷。

  須知,早在港英年代,就已經有不少內地建築公司承接政府工程。觀乎立法會文件,當年赤鱲角機場、東涌發展計畫的部分工程,也由內地公司獨力或聯營承辦,故將港珠澳大橋的問題,簡單地歸咎回歸後內地公司「污染」香港,實在欠缺根據。

  更何況,此說未免忽略、甚至蒙蔽了問題的本因,就是工程項目花費甚巨,且難以監控。為求利潤,行內一些害群之馬會藉「偷工減料」降低成本,這情況可謂「不分國界」。就像涉及鉛水事件的承建商,除了內地公司外,也有港資公司,在外國方面,就連以工程質量見稱的日本,也曾在2015年發生大規模的短樁事件。

  因此,就算是哪個國家的公司承辦工程,政府都必須嚴控建築過程,以防偷工減料;在近年來發生多宗的建築事故,明顯就是政府未有盡其監管之責。

  政府消息:工程涉貪 如天頌苑短樁醜聞翻版

  建設中的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視覺中國)

  吸收鉛水事件教訓 紙上監管不可再

  事實上,香港政府監管工程不力的問題,已非新鮮事。除了近年來屢屢被揭工程超支,在回歸初期更出現短樁事件。而在早前的鉛水事件上,政府委託進行的獨立調查報告亦指出,政府往往依賴承判商,只進行「紙上監管」,只要承判商說合格,政府官員就糊裡糊塗地簽紙作實,以致每每後知後覺。在鉛水事件上,政府官員竟一直未有發現水管含鉛,在不少屋邨入伙、市民飲了不知多少杯鉛水後,才由民主黨揭發事件;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顯非市民所能接受。

  在這次事件上,政府官員的態度與鉛水事件幾乎如出一轍,就是在大橋幾近落成後才發現事件。政府明知工程「出蠱惑」的問題一直層出不窮,特別是對於港珠澳大橋這般的重點工程,何以不能更主動監察工程進度與每個檢測細節,防止類似的造假事故又再發生?到底要發生多少次同類事件、問題要多嚴重,政府才能痛改前非?

  尤有甚者,涉事的承判商過去曾承接包括第二期第一階段梅窩改善工程的設計、監督、古洞南設立農業園等工程等等,現時該公司承辦的工程是否涉及同類事件,對市民有多大影響,尚屬未知,惟這事件已令市民膽戰心驚。故政府必須下定決心,檢討監察程序,不能在每次工程出事後,以工程外判為由卸責,而是要更主動、積極地監控各項工程,免讓香港再次蒙污。

有工程師指本地製的石屎部分有嚴密監工,「出事」的或是內地製的預製組件。(資料圖片/吳煒豪攝)

  事件影響甚巨 須防患於未然

  在另一方面,改革現時招標程序、準則,已是刻不容緩。按理而言,港珠澳大橋是大灣區的重要一環,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而該工程也由珠海、澳門聯合興建,一旦港方的工程進度出現問題,將牽連甚廣,故港府必須嚴加監控,更要找來具質素的承建商負責。日後在政府的招標過程中,應將施工質量、施工單位過往的紀錄,有否在本港或外地涉及嚴重的施工質量問題等,作為更加重要的考慮因素。

  綜觀港珠澳大橋的施工過程,實在難讓人滿意。這令人懷疑,在這次工程,政府是否有考慮到承建商的往績,還是只考慮價錢,而忽略了工程質量。更令人關心的是,在港珠澳大橋多宗事故發生後,政府如何從機制上確保工程質量合格,避免再因官員懶政、疏忽監管,導致工程質量接二連三出現問題?有關當局必須清晰交待,挽回市民信心。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