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4

分類施策 麗水這樣去產能

2017-05-31
来源:人民日報

  麗水,秀山麗水。

  這個位於浙西南的山區市,以前為人稱道的總是生態,不過近來經濟增速也很亮眼:今年一季度以來,麗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9%、6.2%和4.6%。數據表明:麗水市工業新舊動能轉換正在加快。

  麗水經濟為何能取得開門紅?加大對僵屍企業的處置力度,實現無效低效產能的“騰籠換鳥”或許是重要一招。

  查清家底—

  54家僵屍企業,一半陷入“兩鏈”風險

  從杭州出發一路向南,到了要頻繁爬坡、鑽山洞的時候,就快到麗水了。

  “麗水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地資源本就非常緊張。僵屍企業還占用大量土地、資本等資源。”麗水市經信委投規處副處長柳盧飛說:“這‘濕棉襖’不脫掉,新產業就進不來。”

  柳盧飛介紹,截至2016年底,麗水市摸排出涉危涉困企業400多家,符合省僵屍企業界定標准的54家。這些僵屍企業中,52.9%的企業深陷“資金鏈、擔保鏈”兩鏈風險,也存在過度投資、盲目擴張、管理不善等風險因素。對此,麗水市定下目標:確保到2018年,全市僵屍企業基本實現市場出清,企業市場化退出長效機制基本健全。

  僵屍企業債務關系複雜、資源盤活慢、涉及主體多、市場化手段出清難,麗水將如何完成這一目標?麗水市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工作辦公室幫扶處處長葉慶順對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每個僵屍企業的情況都不相同,我們采取了‘分類處置、一企一策’的方式,按照目前劃分的破產清算、破產重整、兼並重組和債務重組等類型開展處置工作。”葉慶順說:“我們的一個原則是:對不符合能耗、環保標准的企業,要加快市場出清;對環保、生態和創新型企業,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

  堅決關停—

  加快低小散僵屍企業退出

  走進麗水市景寧縣外舍鄉王金洋工業區,和當地人談起中海閥門有限公司,不少人總是連連擺手:“這個企業兩年前關門了,平時生產的粉塵汙染太大了。”因為涉及環保問題,加之近年來市場不景氣,公司生產的閥門銷路不暢,自2014年開始就斷斷續續處於停產狀態。

  “這類企業汙染大、能耗高、效益差,自身又不願意提高環保投入。對此,我們的處置方法就是引導它們‘安樂死’。按照相關程序實行清算,債權銀行加快了企業不良貸款、呆壞賬的核銷處置。”葉慶順說。

  2015年5月,經過景寧縣經商局的多次專項協調,對企業進行了破產清算工作,共盤活存量資產1780萬元,8畝土地得到騰退。

  “像中海閥門這類低小散企業,本身已經債務纏身、經營困難,且不符合本地的發展要求。因此,我們停止了各種補貼和不同形式的保護,通過用水、用電、排汙權等資源要素差別化價格政策措施以及各類安全、環保、質量、能耗等強制性指標,加快倒逼僵屍企業退出。”麗水市經信委副主任周曉林說。

  麗水西南部的遂昌縣,處置起僵屍企業也毫不手軟。2016年,遂昌縣對老工業園區進行了全面摸排,28家存在資產閑置企業成了“被騰退”的目標。“我們嚴格執行‘畝產稅收’評價體系,建立了企業用地退出機制,政府加大了老工業園區閑置廠房回購力度,將回購後的廠房進行整修後,再通過拍賣、租賃、引資重組等,使新招入的企業實現了拎包入住。”遂昌縣經濟商務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土地和廠房騰退後,很快就見了效益。2016年,一家名為博源竹的科技公司以租賃原僵屍企業廠房的形式入駐園區,從簽訂入園協議到投產見效,僅用時兩個月。截至2016年年底,遂昌縣老園區共盤活低效閑置用地423畝,盤活閑置廠房23.7萬平方米。

  “我們不‘戀戰’,堅決關停低小散的僵屍企業。事實證明:‘濕棉襖’脫得越早,能越快換上‘沖鋒衣’,取得新效益。”周曉林說。

  破產重整—

  盤活仍有一定造血功能的僵屍企業

  在麗水,還有1/3的僵屍企業“仍有一定造血功能”。

  “它們雖然進入停產或半停產狀態,但從它們的投入產出比、產品質量、銷售渠道等多方面分析,仍有好轉的可能。”葉慶順表示,對這部分僵屍企業,麗水重點進行了破產重整,以引入優質企業的方式讓其獲得重生。

  2016年12月2日,麗水市遂昌縣大橋區塊,一家名為浙江鑫斯特新材料的公司舉行了奠基儀式。看著閑置一年多的廠房再次運轉,遂昌縣招商局寧波招商分隊負責人唐昌立長舒一口氣:經過重整,原來的僵屍企業——浙江百潤科技有限公司終於重生了。

  因資金問題,百潤曾於2014年12月向遂昌縣法院申請破產重整。“企業的基礎設施都還不錯,有一定‘造血’功能,直接破產清算太可惜。是否有人願意接手?”抱著這個想法,遂昌縣招商局開始積極尋找新的投資人。最終,在當地招商、財政、建設、環保、安監、法院等部門配合下,迎來新主人。目前,企業停止原來的苯乙酮項目,改而投資設備兼容性好且工藝有共性、市場需求大的樹脂加工用分散劑,項目投產後年銷售額預計可達1.5億元。

  “對僵屍企業來說,通過並入並購主體成為其子公司或分公司,在妥善解決員工安置問題的基礎上,可以有效解決原來的經營困難問題。並購重組,是一次性整體解決僵屍企業問題的重要方式。”柳盧飛說。

  近年來,麗水通過積極引進外來優質企業、資產,進一步盤活了不少沉寂多年的資源。柳盧飛介紹,2016年麗水市實際利用內資339.8億元,新引進大項目103個。新引進的項目很好地帶動了僵屍企業轉換新動能,實現了重生。

  合作經營—

  讓有特殊無形資產的僵屍企業重獲新生

  與前兩類僵屍企業情況不同,麗水還有一部分僵屍企業“自身條件”更好一些:有相對優質資產和擁有排汙許可、能耗許可以及建築、消防、電力等特殊資質無形資產。“對這類企業,我們主要的方式是通過司法拍賣,引進企業接盤,政府為他們既止血又輸血,引導企業轉型升級。”葉慶順說。

  坐落於慶元縣菊水工業園區的昌達實業,曾是縣裏制造業20強。近年來卻因行業不景氣、盲目擴大投資等原因,於2015年9月全面停產,處於資不抵債狀態。2016年1月,公司向慶元法院申請破產。

  考慮到昌達實業擁有產業優勢,慶元法院作出重整申請的裁定。政府一方面為其“止血”——收儲了昌達投資的根雕文化產業園,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同時為其“輸血”——引來富陽一家紙業公司,以合作經營方式對其進行重組,使之恢複生產。“慶元各單位也進行了幫扶,比如銀行在信貸上給予了優惠利率。”慶元縣經商局副局長王思武介紹,2016年,昌達“死”而複生,已實現產值1億元,稅收1000萬元。

  處置僵屍企業工作的難點在哪裏?兩年來,葉慶順對這一問題深有感觸。

  “僵屍企業破產案件涉及債權人、股東、企業職工等多重主體的利益。部分案件涉及非法集資行為,刑民交叉,涉及的人多,潛在維穩壓力較大。同時,多數僵屍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亂,自身無法正常運轉,同時存在著多家互保互聯企業,資產狀況難以厘清。”葉慶順說:“另一方面,法院人少案多工作量大,拍賣回收率低。目前民間投資意願低,一般的工業廠房要經過三輪拍賣才能賣出。”

  這些問題,都指向一點:處理僵屍企業,司法、公安、經信委等各個部門必須都要有擔當,都要有不怕麻煩的“店小二”精神,通力合作才能處理得好。

  對此,麗水市通過縱向成立各級處理僵屍企業的機構、橫向加強部門協作,在市委、市政府指揮下,形成了一支支處理僵屍企業的工作“鐵軍”。目前,麗水已完成僵屍企業處置38家,盤活土地面積1589.33畝,盤活廠房面積80.3萬平方米,化解銀行不良資產18.99億元,安置3812人,新增產值17.26億元。

  記者:方敏

[责任编辑:潘洁]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