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上大家都在說,但我們不知道這個情況。”“我們沒有接到通知,店裏還是正常營業的。”在韓國連鎖折扣超市易買得(E-Mart)高層首次出面證實退出中國的傳聞後,易買得在中國的多名工作人員似乎對其工作門店的命運一無所知。
北京時間6月1日,路透社報道稱,韓國新世界集團副會長鄭溶鎮5月31日公開表示,集團旗下易買得超市將在進入中國20年後,全面退出中國市場,原因是店面長期的虧損,與中韓在薩德導彈部署方面的矛盾無關。這是自易買得超市傳出將關閉在華業務以來,該集團高層首次出面證實。
根據路透社的消息,鄭溶鎮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表,只表示將在中國6家門店租約到期時關閉。
易買得瑞虹店正常運營。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王歆悅 圖
位於上海市虹口區的易買得瑞虹店一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瑞虹店的租約到2019年到期。所以如果按照鄭溶鎮的說法,僅這一家門店應該也不會立刻關閉。
但這與今年4月《韓國經濟日報》的關店時間表有所沖突。4月24日,《韓國經濟日報》援引一名易買得企業負責人的話說:“我們預計易買得在中國將無法繼續生存,因此決定今年年內將剩餘的6家門店全部撤出中國”,將重心轉移到越南、蒙古等快速增長的市場。
澎湃新聞在致電易買得總店時獲得了“不清楚高層決定”的答複。易買得位於上海的中國總部辦公室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澎湃新聞在探訪過程中發現,相關門店的日常運營正常,在工作日的中午時間客流量雖然不算特別大,但也不時有顧客進出。店員也向澎湃新聞表示:“客流量最近沒有大的變化,跟平時一樣。”在賣場旁邊的辦公區域,還不時有企業的采購人員來易買得的財務部采購超市的購物卡。
易買得瑞虹店
易買得瑞虹店的店長也向澎湃新聞表示:“目前包括進貨、團購卡在內的一切運營照常,全國6家門店也都在營業。”
《日本經濟新聞》6月1日援引易買得一名新聞發言人的話稱,易買得在中國的決策純粹是出於商業方面的考量,無關中韓關系。
目前易買得在中國的門店都集中在華東地區,其中,上海地區有4家,無錫市錫山區和蘇州市下轄的昆山市各有1家。
作為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韓國零售品牌,易買得在1997年入駐上海之初,曾有在中國開1000家門店的計劃,但分店最多時也只達到26家,後來由於效益不佳、經營日漸困難,2011年開始逐漸減少分店數量。
易買得瑞虹店
2016年,《韓國時報》援引過一組數據稱,易買得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在中國關店6家和2家。其中國門店的經營虧損在2010年(即門店數最多的一年)達到最高點的1337億韓元,到2015年虧損額縮窄至400億韓元。
《韓國經濟日報》分析,易買得在中國始終沒有成功做起來,最大的原因是門店的地理位置不佳,這歸因於易買得進入中國時間過晚。另外,與本土零售商相比,易買得在中國市場的價格也沒有競爭力。因此,公司不得不在2011年開始進行戰略重組,將11家門店打包出售。
近年來,實體店不景氣的易買得在中國也做過許多轉型調整。2015年,易買得先後牽手網易考拉和天貓國際,在“雙11”時還有過擠進天貓國際店鋪預售TOP20榜單的成績。
目前尚不得而知易買得在中國抽離實體店後,是否會繼續經營電商業務。
與易買得有著類似命運的樂天瑪特也在進行大規模的結構調整。以合資形式進入中國的韓國電視購物企業也有相當一部分撤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