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衛龍旗下名為“親嘴條單支小辣條”零售價為0.38元,即為19元/500g,網店商家給出的這一產品批發價約為0.15元。以此來估算,其利潤空間超過50%。數據顯示,這一款產品的30天成交額為7.77萬元,即賣出了51.8萬支。
創意圖片/王遠征
數據圖
圖/視覺中國
“容我吃包辣條壓壓驚”,這個段子一度讓辣條晉升為“網紅食品”。這種面制品是主要的“五毛零食”,但伴隨著廉價的是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以及行業的無序野蠻生長問題。
新京報記者近日梳理發現,自2015年至今,全國有15個省份共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辣條上了食藥監局的“黑名單”。在通報的180起食品安全問題中,食品添加劑不合格是主要原因,其中菌落總數超標占68起,甜蜜素超標占30起。
辣條制作生產的低門檻,也使得小作坊盛行。在131家企業中,僅49家擁有注冊商標,占比為37.4%,因此外包裝標識內容缺失或不全,也是辣條行業的一大問題。
目前,各地部門正在加大對辣條等零食的打擊治理工作。今年5月,北京市食藥監局在對市區部分批發市場進行“飛行檢查”後,啟動了包括辣條在內的“五毛零食”專項治理行動,問題辣條將一律下架停止銷售。
添加劑問題 甜味劑、微生物超標最高達四成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從2015年至2017年5月間,國家及各地方食藥監局的抽檢數據顯示通報了180起問題辣條,共195批次,涉及131家生產商,生產地涉及河南、湖南、安徽、新疆等15個地區。
從具體不合格問題來看,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菌落總數、甜味劑超標是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其中甜味劑和菌落超標過半。
統計結果顯示,195批次不合格產品中,安賽蜜、糖精鈉、甜蜜素這三種甜味劑出現了64次,占32.82%。其中,根據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規定,糖精鈉不能用於調味面制品。
同時,共有79批次因微生物超標被通報,占40.51%,一些批次還同時存在添加劑超標、菌落總數超標等多項問題。比如2016年河南省尉氏縣杏媛食品廠生產的小蘋果(調味面制食品)因甜蜜素和菌落總數同時超標被通報。
問題品牌 湖南河南占了七成多
從不合格產品的區域分布來看,河南省與湖南省為不合格辣條的重災區,當地生產企業被通報次數占據了前二。其中河南省通報了78起,共計86批次,占總批次的44.1%。湖南省通報了54起,共計55批次,占總批次的28.2%,這“兩南”地區,占了全國通報總數的72.93%,批次占72.3%,此外,安徽省通報了15批次。
而查處批次最多的品牌也主要集中在湖南和河南,其中湖南占了一半以上。2015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湖南嶽陽市楊阿婆食品廠生產的“阿婆傳奇”湘式擠壓糕點,5批次產品不合格,原因均為檸檬黃、胭脂紅超標,排在不合格品牌榜首。而四川省德陽市多亮點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坤煌”辣條在2017年被檢測出4批次不合格,位居第二,為檸檬黃等著色劑檢出。產地為湖南的“晏子食品”,3批次菌落總數超標;產地為河南的“小龍女”和“湘川王”各有2批次不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辣條知名品牌“衛龍”也上過黑榜。2016年11月24日,寧夏食藥監局官網發布抽檢信息,標稱生產企業為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衛龍”調味面制品因檢出甜蜜素,被列為不合格產品。
與通報廠家數量之多形成對比的是,擁有注冊商標的廠家之少。新京報記者通過各地方工商局進行企業名稱檢索,發現僅49家擁有注冊商標,占通報辣條生產企業總數的37.4%。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辣條售價比較低,是“五毛零食”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產品,而這也意味著進入辣條行業的門檻之低,並且主要體現在對技術、資金的要求不高,因此,辣條企業野蠻生長,同時也伴隨著亂象叢生。
“五毛零食”利潤空間超50%
近年來辣條行業發展迅速,產值逐年上升,主要集中在中小學校周邊銷售,青少年兒童特別是中小學生是主要消費群體。
2017年5月,新京報關注辣條食品,記者走訪北京市郊區一些小學附近商鋪,發現辣條是銷售的主力軍,城中村、城鄉接合部、邊遠農村等是辣條企業的生產集中區域,學校周邊商店、集貿市場、批發市場則是辣條銷售的集中場,發現辣條食品普遍存在包裝標識不清楚、產品過期等問題(見新京報5月19日《“五毛零食”紮堆農村學校周邊部分零食食品添加劑超標》報道)。
同時,辣條作為網紅零食在電商平台同樣暢銷。在天貓商城,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有上百個辣條品牌銷售,以500g包裝產品為例,其銷售價格從5.8元至38.41元不等,平均價格在10元/500g左右。
一款衛龍旗下名為“親嘴條單支小辣條”零售價為0.38元,即為19元/500g,阿裏巴巴采購網站某商家給出的這一產品批發價約為0.15元。以此來估算,其利潤空間超過50%。數據顯示,這一款產品的30天成交額為7.77萬元,即賣出了51.8萬支。
根據辣條發源地之一湖南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有面筋食品(辣條)廠家1000餘戶,產值至少達到500億-600億元,湖南與河南各占半壁江山,僅湖南平江一縣辣條年總產值200億元,占湖南面筋食品銷售量的67%,占全國面筋食品銷售量的40%。而這種面筋制作生產對技術、資金的門檻不高,原本做醬幹制品的作坊、工廠紛紛開始進軍辣條行業,形成了批量化複制,並迅速蔓延到了全國。
辣條缺乏統一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公開信息顯示,安徽、福建、河南、海南、江西等多個省份均對調味面制品進行過專項抽檢,2015年,河南省食藥監局啟動了辣條集中整治活動,集中銷毀70多噸標值100餘萬元的不合格辣條及不規范包裝材料。同樣在2015年,安徽省食藥監約談了省內49家辣條企業,發現99%標簽標注不合格,多數產品的名稱和內容嚴重不符,責令整改。
事實上,辣條行業發展至今,一直缺乏統一的國家標准。最新的相關文件出台於2015年初,國家食藥監總局出台的《關於嚴格加強調味面制品等休閑食品的監管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根據調味面制品的產品特點和工藝要求,將其納入“方便食品”實施許可,作為單獨單元,生產許可證內容為“方便食品”(調味面制品)。
2016年12月8日,《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調味面制品》制定項目啟動會在河南鄭州召開,根據標准立項的要求,預計在2017年10月,調味面制品的國家標准將完成制定工作,正式上報國家等待批複並發布。
目前也有不少地方標准出台。2007年,湖南三家辣條企業與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聯合申報面筋行業的地方標准,出台了《湖南省地方標准(湘味面粉熟食)》。在隨後的標准升級中,對色素等食品安全添加劑使用作出了嚴格規定。
除生產標准未能統一外,檢測標准也有差別。在梳理中新京報記者還發現,對於辣條究竟是一種什么食品,是否允許添加甜蜜素,添加限量為多少,各地方食藥監局的檢測標准存在很大差異,在因甜蜜素問題被查處的64批次中,因甜蜜素超標的有58批次,而把檢出甜蜜素作為不合格的僅有6批次。
提醒
油鹽甜“三高” 辣條不宜多食
北京市食藥監局委托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近日對97個“五毛零食”樣本的脂肪、鈉和甜蜜素進行了專項營養含量測定。其中,調味面制品54個、調味豆制品43個。結果顯示,“五毛零食”呈現油鹽甜“三高”,對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不利。
檢測數據顯示,68.5%的調味面制品樣本鈉含量超過每日建議攝入量,食用不到200g此類產品,鈉的攝入量即達到成人每日推薦攝入量,同時有近1/3的樣本脂肪含量達到20g/100g以上。
北京市食藥監局風險監測處負責人張衛民表示,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准》,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加工的調味面制品,不應使用“三劑”:即甜味劑(甜蜜素、安賽蜜、糖精鈉等)、防腐劑、人工合成著色劑。從檢測情況來看,“五毛零食”生產企業違規使用糖精鈉、甜蜜素現象仍然突出。
“如果一個食品中含有多種添加劑,更容易累積在人體裏面,甜蜜素作為甜味劑,為的就是增加或調節食品的口味以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解釋,即便食品中甜蜜素的含量符合國家標准,但長期食用,體內的甜蜜素也有可能超標,對人體肝髒和神經系統造成危害,對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老人、孕婦、小孩危害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