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0

京東把百度擠出BAT只差1% 短期看不會實現大規模盈利

2017-06-2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互聯網上半場,中國出了BAT(百度、阿裏巴巴、騰訊)三巨頭;在人工智能(AI)主導的下半場,有觀點認為,格局將演變為BATH(H指華為)。如今的懸念是,B會不會掉隊?

  美東時間6月23日收盤,京東(JD.NASDAQ)股價上漲3.92%,報42.95美元,相比一年前大漲了100%,市值達到609億美元;相比京東的高歌猛進,正處於業績觸底,經曆重整和轉型的百度(BIDU.NASDAQ)如今市值約為615億美元。兩者的市值差距僅剩6億美元,換算成漲幅也只剩1%。

  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去年4月曾預測,兩三年內,BAT格局會發生變化,“互聯網企業壓力非常大,每一天都如履薄冰。”

  如今看來,中國互聯網格局離變天已經不遠了,三巨頭中最可能被率先顛覆的正是百度。從市值角度看,阿裏巴巴和騰訊的市值都已突破3000億美元,百度卻長時間在600億美元附近徘徊;從最新一季的營收來看,阿裏巴巴與騰訊的營收規模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百度則只有169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在百度背後,不僅有京東、網易正奮力趕超,還有未上市的TMD(今日頭條、美團點評、滴滴)、回歸A股的360及小米、螞蟻金服緊追不舍。

  一名百度方面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市值差距的拉大已是客觀存在,百度也在內部討論過這一相關話題,一種說法是,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認為,現在的百度要用創業的心態做公司。

  京東進入“收割期”

  久虧之後終於盈利的故事最容易受到偏愛。

  一度堅持不盈利,喜歡把賺的每一分錢都花出去的亞馬遜在2015年第二季度實現扭虧並持續盈利後,資本市場相當買賬。如今,輪到京東了。

  今年第一季度,京東實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盈利。其財報顯示,第一季度京東在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淨利潤為14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為淨虧損2億元人民幣。

  5月8日,一季報公布後的兩個交易日內,京東股價上升了近8%,市值逼近540億美元,與當時百度600多億美元的市值差距不到100億。一個半月之後,隨著京東市值突破600億美元,其與百度的市值差距縮小到6億美元。

  在電商戰略分析師李成東看來,京東今年一季度的扭虧為盈是提振股價的主要原因,“去年下半年,騰訊的增持、沃爾瑪的入股都在刺激京東股價反彈,中概股回暖對京東而言也是有利的外部因素。”

  京東首席執行官劉強東2015年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京東的商城業務早就已經賺錢了,只是目前賺的錢還很少,“但是終究有一天,我們商城的盈利能力會越來越強,當盈利的業務越來越多,虧損的業務越來越少,盈利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不過,京東如今需要面臨的問題是在盈利持續性和業務擴張性上找到平衡點。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不出現大規模的新業務投入,京東接下來盈利還是可期的,“規模持續增大,邊際成本在下滑,加上各項收費在提升,(京東)到收割期了。”

  與此同時,京東正謀求摘掉“零售企業”的帽子,先是宣布京東金融業務將獨立,隨後又正式組建了京東物流子集團,京東保險、京東雲、京東智能和海外業務也都有戰略布局。不過,這些新業務才剛剛起步。其財報數據顯示,2015財年京東電商業務收入占比99.8%;今年一季度,這一比例依然高達98.5%。

  “京東從本身來講還是一家電商公司,金融和物流有機會成功,但需要時間。”李成東認為,京東想保持盈利狀態依然有一定挑戰,“新業務需要投入的也不少,從短期來看,京東不會實現大規模盈利。”

  在黃淵普看來,京東想走亞馬遜的“技術驅動”路線,但技術上的能力明顯欠缺。接下來的三年,除電商外,京東的業務重點依然是金融和物流。

  百度與時間賽跑

  “我們處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處在變化最莫測的行業,技術的變革、資本的無情流動、消費者面對越發多元化選擇時的不穩定,都讓我們這家年輕的公司終日乾乾,如履薄冰。”12年前,李彥宏寫給員工的內部郵件,或許正是此刻百度的寫照。

  與風頭正盛的京東、市值不斷沖破紀錄的騰訊、阿裏相比,過去一年,百度經曆了百度貼吧、“魏則西”等風波,兩名副總裁王湛、李明遠也相繼離職,還出現了連續兩個季度的淨利下滑。

  百度今年第一季度營收為1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淨利潤17.7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10.6%。

  一方面,來自愛奇藝的內容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百度對AI的持續投入加大。今年Q1財報顯示,百度研發費用28.35億元,同比增長34.9%。

  把時間拉回到2年前,O2O如火如荼之時,百度曾豪言“賬上還有500多億現金,先拿200億來把糯米做好”。

  但一年後,百度的戰略重點已經轉向人工智能等領域,燒錢的O2O不僅未沖破既有格局,還屢陷“賣身”傳聞。

  可以看到的是,微軟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在2017年1月上任後,不僅裁撤了醫療事業部和遊戲業務,並快速整合人工智能團隊。誕生的百度AI技術平台體系(AIG),打通了百度人工智能技術生態,並拉來了不少智能硬件、汽車廠商為百度積累數年的人工智能技術尋找落地場景。

  在百度內部,李彥宏評價陸奇“工作極其玩命,上上下下有口皆碑”。不過,擺在陸奇面前的挑戰並不少:首先,作為“空降”高管,陸奇在一眾百度管理層中如何服眾。其次,過去一年風波不斷,與阿裏、騰訊拉大市值差距的百度,如何穩定軍心尋找未來。更重要的問題是,在科技巨頭紛紛挖角人工智能人才的今天,包括百度在內也面臨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如何建立一個優秀的創新體系,並且通過管理與激勵機制留住優秀人才?

  從BAT到AT

  短短幾年時間,BAT三巨頭的市值早已悄然變化。

  2011年3月,騰訊的市值(446億美元)被百度(462.04億美元)超越,這在當時,是近5年來中國互聯網第一頭銜首次易主。

  不過,伴隨著微信的價值被認可,截至2012年底,騰訊的市值直逼600億美元,而百度則回到了350億美元左右。

  到了2014年,小米估值超過400億美元。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曾預測:“兩年小米市值超越B,後年基本追到A的千億量級,最有機會PK企鵝,將來的互聯網格局不再是BAT,而是ATM。”

  而在過去一年裏,網易和京東的市值逐漸逼近,並不斷縮小與百度的差距。

  進入2017年,騰訊和阿裏的市值屢創新高,你追我趕,百度依舊在600億美元附近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第一季度盈利為14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7%,同期百度營收169億人民幣。這意味著,照此增長速度,騰訊單季淨利將很快超過百度的單季營收。

  種種跡象表明,BAT正在變成AT。誰最有可能成為BAT級別的公司?

  美團點評CEO王興認為,TMD都有機會,都不容易,都不會短期發生。但他也不客氣地說:“B和AT不是一個量級。”

  黃淵普的觀點是,未來中國互聯網將呈現“兩超多強”的冷戰格局:AT是5000億美元的巨頭,而百度、京東、小米、滴滴、美團、網易是“多強”,“多強”的玩家裏面有機會出現第二梯隊的千億美元市值公司。

  但如果說,互聯網正在進入人工智能(AI)主導的下半場,那么很難把百度排除在外,看上去,這個格局正在變成BATH。其中H,就是華為。在2016年年報中,它明確提出了行業正在進入“+智能”的時代。

  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不容低估。眼下,它正在為自己積累數年的人工智能尋找更多的場景落地。

[责任编辑:吴梓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