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6月29日,《同書寫不朽香江名句》任仲平文章推出後,有讀者留言:20年前,我剛出生!20年,風雲競逐的維港,明滅閃爍的燈火,腳步不停的人們,香港風華正茂。20年前初生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香港與內地是如何向陽生長?香港的未來又在何方?我們將任仲平文章,改編成了微視頻。換個方式,讓我們再讀任仲平,思考香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座城市和一個國家,156年離散和20年擁抱。1997到2017,香港回歸20年,時間改變了香江兩岸的曆史進程,讓這個飽經滄桑的遊子,融入中華民族的整體敘事。
1842年8月,從“皋華麗號”上那一紙條約開始,香港的沉浮、榮辱,就成為中華民族難以磨滅的印記。20年前的7月1日零時,香港會展中心,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五星紅旗和紫荊花紅旗一起緩緩升起。在億萬華夏兒女飽含熱淚的注視中,香港回到暌違已久的祖國懷抱。這一刻,也將無數中國人的個體記憶與民族曆史融為一體。
休戚與共,血脈相連,穿越自然的考驗、曆史的節點、世界的變換,愛國愛港的深情一直湧動激蕩。曆史割不斷血脈,時間沖不淡情感,從昨天到今天,香港與內地已是牢不可破的命運共同體,心手相牽,不可分離。
羅湖橋,30米,見證多少人南下北上追尋夢想。港珠澳大橋,55公裏,串聯起粵港澳大灣區。橋的意象,貫通過去和現在,聯通香港和內地。從一線孤懸到彩練淩波,兩座橋折射出的,更是香港與內地“經濟故事”的不同樂曲。回歸20年,香港與內地已經進入了合作發展的新時期。
這20年,香港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一國兩制”實踐取得巨大成功。這是前無古人的事業,也注定不會一帆風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香港的發展既有挑戰和風險,又充滿機遇和希望。曆史終究向陽生長,走出困境、贏得未來,更需香港和內地多點任重道遠的智慧與耐心。
去年,有人在香港大學演講,問及大家的啟蒙歌曲,全場唱起《我的祖國》。激發如此共鳴,正因為這旋律背後,有山川河流稻香,有鄉關家國故園。一脈相承的家國情懷,是香江兩岸中華兒女牢不可破的共同價值取向。如何理解自己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決定了香港以什么姿態走向世界。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中,香港問題更有特別意涵。20年來,“一國”根基不變,“兩制”並行不悖,有創造曆史的豪邁,有制度共存的包容,也有不斷磨合的耐心,向著同一個複興之夢,由分流而彙流。往更高遠處看,內地、香港如此,台灣也如此。
20年,風雲競逐的維港,明滅閃爍的燈火,腳步不停的人們,共同組成的香港意象,生生不息。願南海明珠,精彩永不落幕;願同舟之人,共同書寫香江不朽名句。
文 | 任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