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间7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1屆大會在波蘭古城克拉科夫拉開帷幕。中國申報的自然遺產項目“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和文化遺產項目“鼓浪嶼”有望雙雙通過審核。屆時,中國有可能與意大利並列成為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目前中國擁有50項世界遺產,位居世界第二。
“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與“鼓浪嶼”為何能被成功推薦?它們有何獨特的自然與文化遺產?文藝星青年帶你一睹為快,俯瞰可可西裏的寂靜與壯美,領略“海上花園”鼓浪嶼多元的文化魅力!
鼓浪嶼:“海上花園”,步步皆是景
鼓浪嶼隸屬廈門市,是廈門島西南隅一座面積1.8839平方公裏的小島。鼓浪嶼自宋代開始有人定居,明代民族英雄鄭成功1646年開始屯兵鼓浪嶼訓練水師,1661年以此為基地出兵,次年收複被荷蘭殖民者占領38年之久的台灣島。鼓浪嶼見證了清王朝晚期的中國在全球化早期浪潮沖擊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曆程,是全球化早期階段多元文化交流、碰撞與互鑒的典范。
鼓浪嶼文化遺產知多少
鼓浪嶼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20組共30座建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另已認定曆史風貌建築共391棟,其中重點保護風貌建築共117棟,一般保護風貌建築共274棟。
日光岩寺
日光岩寺位於全島制高點日光岩腳下,始建時間大致在明中期,初名“蓮花庵”,明萬曆十四年(1586)重修,後更名為日光岩寺。1936年,弘一法師曾在日光岩寺東廂寮房閉關養靜,期間編訂了多部佛學著作,為其靜修的房舍題匾,稱“日光別院”,並在寺中宣講《淨土法門大意》,吸引大批信眾雲集。
菽莊花園
20世紀上半葉,台灣遷居鼓浪嶼的富紳林爾嘉,懷念台北板橋故園,於1913年創建“菽莊吟社”並建菽莊花園。它在造園藝術上具有較高的成就,既運用中國傳統園林的造園手法,同時又融合了近代建築的樣式及西方造園的風格,創造出一座獨特的濱海近代文人園。藏海於庭院內的菽莊花園淋漓盡致地展現東方園林之美,它不僅是鼓浪嶼最重要的私家園林,也是中國嶺南地區最重要的近代園林之一。
三一堂
1927年以後,隨著定居於鼓浪嶼的教眾增多,廈門港禮拜堂、新街禮拜堂和竹樹腳禮拜堂三個堂會決定在鼓浪嶼聯合興建一座教堂,命名為“三一堂”。
重興鼓浪嶼三和宮摩崖題記
位於筆架山的三和宮摩崖題記篆刻於清嘉慶十八年(1813),由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撰文,記載了王得祿在三和宮前整修戰船、募款興修三和宮並率師進兵台灣圍剿蔡牽起義軍之事。蔡牽台灣起義是清代嘉慶期間重大事件;清政府曆時數年調集重兵將起義鎮壓下去,該石刻見證了鼓浪嶼島早期對外交流中在閩台交流方面的重要地位。
廖家別墅(林語堂故居)
從興賢宮舊址所在路口(今天的馬約翰紀念廣場)進入漳州路,路北的一條深巷內,有一塊小場地,它的西、北兩側,一座建築面朝西,建在高台基之上,另一座面朝南,名為“立人齋”,這兩座建築就是廖家別墅。廖悅發的二小姐廖翠鳳,1919年與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林語堂結為伉儷,婚房就在該建築內。
美國領事館舊址
1844年,美國人在鼓浪嶼洋人球埔邊設立辦事處,代行領事職權。美國領事館舊址,西式洋房與西式園林搭配而成“最精美領事館”。該建築立面橫豎三段式的應用及三角形山花、科林斯柱式,嚴謹的荷蘭式砌法(Flemish Bond),整體呈現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流行的古典複興建築風格。
名人心中的鼓浪嶼
魯迅在給許廣平的信中提過
1926年,魯迅剛剛到達廈門大學的時候,便寫信告訴戀人許廣平,說鼓浪嶼“就在學校的對面,坐舢板一二十分鍾可到”。據悉,這也是魯迅唯一一次用文字記錄鼓浪嶼。
巴金永不忘懷的“南國的夢”
自1930年初秋首次登上鼓浪嶼開始,巴金便與鼓浪嶼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在巴金心中,鼓浪嶼是他永不忘懷的“南國的夢”。他多次到鼓浪嶼小住,“在這個花與樹、海水與陽光的土地上”,沉醉於人性的溫馨夢幻。鼓浪嶼就是他沖破網的夢,是使他“容易變得年輕的空氣”。
林語堂“與西洋生活初次接觸”
林語堂與鼓浪嶼淵源頗深。1905年,林語堂10歲時,轉到廈門鼓浪嶼養元小學讀書,13歲小學畢業後進尋源書院讀書。在林語堂的人生中,鼓浪嶼是他“與西洋生活初次接觸”的地方,他在這裏迷上了西洋音樂,迷上了“綠草如茵”的運動場,開始了他“腳踏中西文化”的旅程。
舒婷的的生命之源
因為長期定居在鼓浪嶼,舒婷的絕大多數詩文,都創作於她居住的鼓浪嶼中華路13號。2007年,舒婷推出散文集《真水無香》,她在扉頁寫著題詞“我的生命之源——鼓浪嶼”,書中所有的文字也全都圍繞著故鄉小島鼓浪嶼而作,全書讀來猶如一本自傳背景下的“鼓浪嶼方志”。在書中,她還寫到:“很小的時候,我總問外婆,為什么我會生長在鼓浪嶼這樣一個地方?外婆回答得很明確簡練:上帝的旨意。”
“鋼琴之島”鼓浪嶼
天風海濤賦予了鼓浪嶼音樂的情懷。1913年,鼓浪嶼出現第一架鋼琴,後經教堂音樂的傳播,普及到學校、社會、家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鼓浪嶼擁有鋼琴的密度居全國之首,獲得“鋼琴之島”之美譽。目前鼓浪嶼建成了“中國唯一,世界一流”的鋼琴博物館。館內收藏有近百架世界珍貴的古鋼琴與鋼琴燭台,清晰地展示鋼琴的發展史。
與鼓浪嶼有關的音樂很多,其中《鼓浪嶼之波》廣為流傳,它是1981年由著名作曲家鍾立民作曲,張藜、紅曙作詞的一首歌唱祖國統一的音樂作品,1982年由著名歌唱家李光曦首唱,1984年女高音歌唱家張暴默在央視春節晚會上演唱,經過多年的傳唱,已成為廈門的品牌之歌。
舌尖上的鼓浪嶼
海蠣煎
鳳梨酥
沙茶面
鼓浪嶼魚丸
鼓浪嶼餡餅
鼓浪嶼申遺曆程
2008年,鼓浪嶼啟動申遺工作。
2012年,鼓浪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預備名單。
2015年,國家文物局發出函告,原則同意推薦“鼓浪嶼”作為我國2017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2016年,經國務院通過,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函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福建鼓浪嶼”作為2017年文化遺產項目 。
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青色的山梁,美麗的少女
可可西裏,它的名字有兩個意思,蒙語是指“青色的山梁”,藏語則是指“美麗的少女”。
青海可可西裏世界遺產提名地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曲麻萊縣境內。提名地面積約為370萬公頃,緩沖面積為230萬公頃,總面積約600萬公頃。地域面積涵蓋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索加-曲麻河保護分區一部分。
可可西裏被公認為是“人類最後一片淨土”,是高寒生態系統和高原濕地生態系統的完美結合。這裏具有舉世無雙的生物多樣性,分布有210種植物,其中有72為青藏高原特有種,如短梗蘚狀雪靈芝、青海翠雀花、可可西裏點地梅等;有脊椎動物75種,包括哺乳動物20種、鳥類48種、魚類6種、爬行動物1種,有12種是青藏高原特有種,如藏羚、盤羊、野犛牛、藏野驢,以及棕熊、狼等大型食肉動物。
藏羚羊背上的可可西裏
可可西裏野生動物很多,最有名的當屬藏羚羊,它們是“可可西裏的驕傲”,最多時曾有20萬只高原“精靈”生活在可可西裏。
20世紀後期,藏羚羊絨制品“沙圖什”披肩在西方走俏,一件沙圖什披肩至少需要三四只藏羚羊的羊絨,價格十分昂貴。對動物皮毛的需求就意味著殺戮,大量可可西裏藏羚羊一度遭受獵殺,數量驟降,最少時不足2萬只。
可可西裏是無人區,一度也是盜獵橫行的“無法區”。對藏羚羊等野生動物來說,他們要面臨的不僅是生存的威脅,還有棲息地環境的惡化。亂采濫挖致使草場千瘡百孔,直接破壞可可西裏的植被,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更加險惡。
為保護藏羚羊,青海省政府1995年建立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1997年底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4.5萬平方公裏。這是我國目前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被譽為高原野生動物基因庫,也是我國第一個為保護藏羚羊而設置的自然保護區。
可可西裏壯美風光
唐古拉山口
唐古拉山口為青海、西藏兩省分界線,是青藏公路的最高點。由於終年風雪交加,號稱“風雪倉庫”。山口處建有紀念碑及標志碑,是沿青藏公路進入西藏的必經之地,並是長江的發源地。唐古拉山腳下的可可西裏無人區,是藏羚羊等瀕危野生動物的怡然自得的牧場。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被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等山脈環抱,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柴達木不僅是鹽的世界(東南部多鹽湖沼澤) ,還有豐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種金屬礦藏,有“聚寶盆”的美稱。
昆侖山口
昆侖山口是青海、甘肅兩省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關隘。昆侖山口碑南側立有昆侖山口紀念碑及傑桑·索南達傑紀念碑,紀念這位為保護可可西裏野生動物而捐軀的藏族優秀兒子。
沱沱河
沱沱河發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東西南側薑根迪如雪山的冰川,是長江正源。除了可可西裏保護站之外,沱沱河周邊有長江第一橋、長江源頭紀念碑等景點。
察爾汗鹽湖
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的鹽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內陸鹽湖之一,青藏鐵路穿行而過。
格爾木胡楊林
格爾木胡楊林南靠巍巍昆侖山脈,北面是茫茫戈壁鹽灘,是青海唯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胡楊林。
電影中的可可西裏
2004年,陸川導演的電影《可可西裏》讓藏羚羊走進了人們的視線,也讓人們對這塊神秘的地方充滿了渴望與憧憬。影片講述了記者尕玉和巡山隊員為了保護可可西裏的藏羚羊和生態環境,與藏羚羊盜獵分子頑強抗爭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故事。
《可可西裏》拍攝過程全部都在海拔3800米以上,其中有30%的戲是在無人區拍的,真實展現了可可西裏的自然面貌。2004年,該片獲得了第1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第41屆台灣金馬電影獎最佳影片等獎項。
可可西裏申遺過程
2014年,可可西裏正式啟動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
2016年,地方性法規《青海省可可西裏自然遺產地保護條例》施行。
2016年,IUCN專家對可可西裏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進行了實地考察評估。
2016年,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函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青海可可西裏”作為2017年自然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