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共偷」坑共享

2017-07-05
来源:香港商报

  共享经济为何成为了共偷经济?距离悟空单车宣布倒闭不到一个月,近日又一家名为3Vbike的共享单车企业宣布关门,原因竟然是车被偷光了。该公司称,投放在各个城市的车辆丢失率是90%多甚至100%。以此同时,一家企业在南昌投放的3万把共享雨伞,也已一伞难觅,公司老总却还寄希望於「藏伞於民」。

  下半场是淘汰赛

  回想也就两年左右时间,共享单车异军突起。风口太大,引来无数风投基金,在资本助推下,行业迅速膨胀扩张,单车平台已有数十家之多。很多大城市居民,已搞不清所在城市到底有多少共享单车,大家能看到的是大街小巷、新旧小区、门前屋后,随处可见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小红、小黄、土豪金……共享单车市场的调色板上,色彩还在添加,以至网友调侃,留给共享单车的颜色不多了。

  与此同时,多品牌同时投放,单量密集,车型同质化,导致市场呈现拥挤,竞争愈發白热化。任何事物發展都会有临界点,而今两家共享单车的相继倒闭,意味着共享单车涨潮的上半场已经结束,连一个中场休息都没有,下半场淘汰潮即已开启,高潮腿去,發现已有两位裸泳,看来仅剩的颜色资源,不再是蜜糖,而是毒药了。共享单车的拐点已至,可以断定洗牌只是刚开始,二八定律会让更多中小型共享单车偃旗息鼓,跃跃欲试企图后来居上者,荷尔蒙再多,腰包再鼓,也请千万别衝动。

  远水难救近火

  物联网等新技术,以其先进性和便利性,催生并引领了共享单车,但再先进的战略新兴产业,也不能仅凭技术孤军作战。

  从倒闭公司的创始人的公开访谈可看出,倒下有很多因素构成,诸如丢失率奇高、城市公共资源的瓶颈、经营策略不当、选址失误、技术相对落后、实力规模弱小、经营模式被证伪、市场竞争加剧、头部公司垄断地位加强等,一根根稻草叠加起来,就成为压垮这两家共享单车的巨石。但这些因素之中而占有第一位的仍然是古老的「偷盗」——没有车,再先进的技术也是零,失败可以说就是必然的,因而提高市民的质素也就是一个永恆的课题。

  但是,提高市民质素,减少共享单车的盗失,又是一个综合的工程,需要「三剑客」的持之以恆的围猎:强化法律的约束、诚信道德的规範、共享文化的薰陶,别说一两个月,就是一年、两年,都难以见大效,所以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两年来,伴随共享单车的發展,质素话题也几乎始终相伴,如果等到市民质素提高了,再来發展共享经济,必然远水难救近火,所以从短期来说,企业的死亡,也别全让消费者背锅,而是要反思,面对同样的消费者,别人为何能赢?寻找对冲质素短板的招数,而消费者也须不懈地自省和他律,与共享企业相向而行,共享经济必在新陈代谢中不断壮大。

  路人甲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