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7

【財經觀察】粵建新大珠三角具遠見

2017-07-14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凌昆

  廣東在發展上最近又有新的大動作,提出建設新大珠三角宏圖,對大灣區及全省的長遠發展均存重要意義,今后加以落實的具體計劃自然值得注意。

  避免中部獨大惡化

  多年前,廣東提出建設大珠三角,以地理珠三角為核心加入周邊地區而成合共九市,并把其分為三塊,即深莞惠、廣佛肇和珠中江等,最近在這格局上再納入港澳特區便形成了粵港澳大灣區。現時又把大珠三角地域擴延,以上述的三塊為基礎納入鄰近地區,形成新三塊:深莞惠+河源+汕尾,廣佛肇+雲浮+清遠+韶關,和珠中江+陽江等,新三塊合起來便成了新大珠三角。在這框架下廣東全省大部分地區都被納入,剩餘的只有最東的汕頭、梅縣,和最西的茂名、湛江等地區,成為「一中兩翼」的新格局。當中的「中」則分為兩個層次;大珠三角核心區及新增的周邊或新邊緣區。

  建設新大珠三角的目標及效果主要是擴充大珠三角的輻射效應和拉動周邊地區發展,從而達致減少中部與粵東西北邊區的發展水平差距。有意見認為在推動大灣區建設后,可能令本已不少的差距進一步擴大,故要同時采取新的平衡措施來作處理。這種觀點不無道理,回顧廣東省的發展歷史便足以證明。在改革開放前,全省發展以廣州為中心,加上東面汕頭、北面韶關和西面湛江、茂名等次中心,形成了「三星伴月」格局,但改革開放后隨着珠三角的世界級加工基地建成,和與香港的「前店后廠」分工模式落實,廣東的發展布局大變,形成了中部獨大三面凋零的「一柱擎天」格局。今后若再大力發展大灣區,恐怕中部獨大的情况會惡化,故及早為謀加以防範確屬有遠見之舉。

  事實上,多年來廣東對縮窄中部及三邊差距一直十分注視,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強化三邊與中部的交通聯繫,實行中部與三邊的定點長期幫帶關系等。現時的新策略可說是更全面更給力的做法,希望加大以中部帶三邊的功能。新大珠三角的建立特別有利於梯度轉移,即中部最發達地區的產能逐級外移。這也將有助中部的產能升級換代,外移部分產能后可騰出資源來發展更高檔次及新興產業。

  為三塊融合創造基礎

  建設新大珠三角的基本設施亦已具備,高速公路、普鐵及高鐵網等已能連接大珠三角及新邊緣區,例如由河源或汕尾市中心到深圳市中心只需約2小時車程,基本上可形成2小時經濟圈。新邊緣區在梯度發展進程中,又可成為廣東及大珠三角與鄰省相連邊區的銜接點,有助促進跨省交往。贛南、湘南及桂東北等邊遠山區受惠尤大,由此大灣區的輻射範圍亦可循梯度擴展令影響更大。

  新大珠三角的建設也將形成倒逼機制,促使原來的大珠三角要加快深化改革及發展。當年把九市分成三塊,主要目的在於先由鄰近地區達成經濟及社會一體化,為長遠進一步形成珠江國際大都會做踏腳石。一體化要求在各項政策上均須作出協調,盡量減低各市間交往的行政障礙,除方便人流物流資金流外,還要讓資本及就業轉移方便化,從而促進產能重組和優勢特色互補。當中廣州佛山更要實現更高級的一體化——同城化。現時政策工作首務應是檢查三塊內的一體化進程,并定出繼續完善化的方案。此外還要開始研究三塊間的融合方案,現時已基本上形成了大珠三角的1小時經濟圈,為三塊融合創造了基礎。

  看來三塊內及之間的融合,必須以體制及政策法規融合為主導,以減少塊內及塊間市場運作的交易成本。這是一種供給側改革,也是大灣區建設的必備基本條件。此外,一些必要的行政架構改革也應及早研究及推行。在廣佛同城化外,也應急切考慮深莞和珠中的同城化。深圳轄地擴容已成為緊迫任務,除由同城化納入東莞外,還應考慮把惠州的部分大亞灣地區撥入。對珠海也應考慮重大改組:一面劃地給澳門管治以打破其土地供給瓶頸,另一面要整合西部高欄港等地成為自貿區擴大區域,并與江門的大方海灣統籌開發。與此同時,香港不免要跟進相關發展,并好好掌握由此帶來的新機遇。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