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銀行股何以獨步天下

2017-07-27
来源:香港商報

  王長久

  內地兩市昨日漲跌不一,銀行股獨步天下,悉數收復6124點(上證綜指創出的歷史高點)以來失地,並反覆刷新股價歷史新高。有銀行股撐腰,上證綜指尾盤終於見紅,而深成指只能黯淡收場。

  境外資金助力明顯

  內地銀行股風暴到26日意猶未盡,工商銀行(601398.SH)收盤大漲2.19%,建設銀行(601939.SH)漲超過1.50%,農業銀行(601288.SH)漲1.36%,中國銀行(601988.SH)漲1.30%,這四大行的走勢就鎖定了上證綜指的走向。但資金過度集中到四大行,不要說中小市值股,就是其他銀行股都得被晾在一邊了。銀行股風暴已經持續了17個月。從2016年2月29日的低點3.89元到昨日的高點5.66元,工商銀行期間最大升幅達到1.77元或45.5%,而招商銀行(600036.SH)期間最大升幅為86.89%。工商銀行和招商銀行分別是國有四大行和中小市值銀行股的代表。

  那麼,誰是這波銀行股風暴的最大贏家?當然是機構,散戶已經多年不碰銀行股了。風暴的形成和一個因素有緊密關系,那就是內地股市的持續開放,讓越來越多的國際資金進來了。無論是QFII,還是滬港通、深港通,都是境外資金布局A股的通道。而內地銀行股持續的超低估值,讓境外資金嗅到了鈔票的味道。

  工商銀行股價在2008年從高位大幅回撤逾60%,並陷入了長達6年的低位震盪。在當時,銀行股賣出了地板價,賣出了白菜價,就是這樣還是沒有人關心銀行股。不僅散戶對銀行股的超低股指優勢視而不見,就連內地的機構也是如此。在漫長的震盪過程中,市場資金對於銀行股的關注度日益下降,這直接在基金的資產配置中得到體現。基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密集加倉金融股,但截至2017年中期,基金持有的金融股比例為14.38%,相對標準行業配置比例仍低7.18%,在所有行業中排名最低。

  去年以來,內地和香港股市跨境資金流動的南熱北冷局面有了很大改觀,全球牛之下只有A股缺失,讓A股的價值被發現。跨境資金流向在南熱的同時也出現了北熱,而北向資金首選就是銀行股等金融股。

  估值優勢繼續存在

  今年以來,A股市場藍籌股行情持續升溫,銀行板塊與白酒、家電等消費股共同扛起領漲大旗。資金追尋「以大為美」的投資主線,推動銀行股價迎風起舞。盡管銀行股有了不小的改觀,但銀行股的估值優勢繼續存在。26日招商銀行的動態市盈率只有8倍,工商銀行為6.6倍,農業銀行為5.5倍,中國銀行為6.2倍。

  從上市公司看,2016年A股總市值佔比22%的金融業貢獻55%的淨利潤。基本面業績的支撐成為銀行板塊的主要上漲邏輯。以工商銀行為例,2006年上市的工商銀行在過去的10年間,營業收入實現了14.10%的年化增長,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年化增長幅度同樣達到19.01%。

  今年銀行板塊領漲品種招商銀行在本周一晚間披露了2017年半年報業績快報,上半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392.59億元,同比增長11.43%,淨利增速重回兩位數;不良貸款率1.71%,同比減少0.16個百分點。

  很明顯,銀行股風暴是內地股市與國際接軌的大潮流下出現的,並會愈演愈烈。

  【鏈接】有色板塊連日走強

  昨日大盤總體上延續前一個交易日的疲弱走勢。截至收盤,上證綜指震盪翻紅,收報3247.67點,微漲0.12%;深證成指收報10297.34點,下跌0.54%;創業板指收報1681.31點,下跌0.40%。滬深兩市較前一交易日放量約265億元,總計成交4606.86億元,其中,滬市成交2284.61億元,深市成交2322.25億元。

  盤面上,有色金屬成為護盤力量之一。英洛華(000795.SZ)、西藏珠峰(600338.SH)、四通新材(300428.SZ)漲停,博威合金(601137.SH)、北方稀土(600111.SH)等個股漲幅超過8%。四大銀行帶動銀行板塊早盤崛起,但其後開始回落。

  而汽車、家電和酒類板塊,成為板塊跌幅榜的前三甲。汽車股中,上汽集團(600104.SH)、西部資源(600139.SH)、一汽夏利(000927.SZ)等跌幅超過2%;家電股中,海信科龍(000921.SZ)、萊克電氣(603355.SH)跌幅超過3%;酒類股中,洋河股份(002304.SZ)、五糧液(000858.SZ)跌幅均在2%以上。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