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深度】经济数据解读:下半年穩中有進

2017-08-21
来源:香港商报

  2017年上半年各項經濟數據出爐,GDP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城鎮新增就業等指標均超出了預期,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更為明顯。受訪專家表示,去年以來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了經濟結構,使得供給結構適應了經濟結構的變化,并轉變了市場的預期,最終導致經濟穩定增長。與此同時,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減費降稅、「雙創」等措施降低了企業的成本,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預計,下半年經濟的發展依然會呈現穩中有進的態勢,經濟結構的改善也會不斷向前推進。香港商報記者施美  實習生馮彩雲

  經濟數據多點開花

  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經濟運行的主要指標都在合理區間,甚至好於預期,經濟運行比較平穩。其中,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9%,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是2015年第四季度以來最高值;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財政收入增長9.8%,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22%。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城鄉新增就業735萬人,同比多增18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以后實際增長7.3%,繼續高於經濟增長的速度。

  脫實向虛明顯改善

  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6.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1.3%。

  在第二產業投資中,作為實體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5%,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20.4%,比去年同期提高8.2個百分點。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11.8%,是帶動制造業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裝備制造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9.4%,對制造業投資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高耗能制造業投資則持續下降。

  第三產業投資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快2.7個百分點。在第三產業投資中,大量資金投向了基礎設施領域,發揮了補短板的重要作用。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1.1%。

  上述數據表明,上半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在保持平穩增長的同時,制造業投資增速回升,且投資結構趨於優化;基礎設施投資高位運行,短板領域投資繼續得到加強。此外,高技術產業投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發展勢頭良好,對投資增長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這些領域的投資都將加速新舊動能的轉換,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新動能動力十足

  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工業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新產品、網上零售額保持快速增長,新動能繼續積累。

  其中,高技術制造業保持快速增長。2017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6.2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5.5%,醫藥制造業增長11.6%,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11.7%,均明顯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新產品也保持快速增長。2017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52.3%,光電子器件產量增長40.5%,集成電路產量增長23.8%,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21.6%,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產量增長19.7%。這些新產品產量增速都遠遠超出傳統產品產量。除此以外,網上零售額增長迅猛,2017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3.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8.6%,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51.6%。

去产能是经济明显好转的一个重要原因。

  供給側改革功不可沒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各項經濟指標好於預期的狀况是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推進高度相關的。過去中國經濟在增長中存在很多結構性矛盾,而這些矛盾是靠刺激的政策加以掩蓋。但是,這種方式是不可持續的,所以才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核心的是「三去一降一補」,其中「三去」最為關鍵,指的是去庫存、去產能和去杠杆。中國的產能過剩現象比較嚴重,之前一直靠投資維持產能消化。而2015年開始進行去產能。

  曹遠征舉個指出,中國鋼鐵產能在2015年是11.3億噸,當年產量是8億噸,說明有4億噸產能退出生產,所以2016年鋼價就回升盈利了。換而言之,中國的鋼鐵產業在某種意義上不是落后產能,但是產能過多才導致大家不賺錢,把富餘產能去掉才能賺錢,所以去產能是經濟明顯好轉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認為,2015年的去產能使得2016年經濟穩定,2016年繼續去產能導致了GDP連續八個季度穩定在6.7%左右,未來不太可能出現反彈,下行的風險也不明顯。穩定背后的核心除了宏觀GDP的增長以外,最重要的是微觀技術上的改善,即通過去產能使得價值回升。所以PPI才會在去年下半年轉正,這就意味著企業收入在增長,同時由於企業銷售收入增長,企業利潤也在增長,國企和民營工業都是如此。利潤增長是構成財政收入增長的基礎,由於微觀指標轉好,企業的杠杆就可能下降,因而開創了宏觀經濟轉換超預期的新局面。

  進入平穩增長區間

  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首席專家陳東琪也對此持相同意見,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以來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經濟結構,使得供給結構適應了經濟結構的變化,并轉變了市場的預期,所以最終導致經濟穩定增長。實際上,名義GDP去年已經回升,實際GDP在去年四季度在回升,所以,今年一二季度GDP還是符合經濟回升的預期。

  陳東琪認為,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平穩增長的區間,雖然,現在的回升只是一個小幅回升,但回升的質量比較高,結構和效率也比較好。這是因為資源消耗在減少,是靠結構改變和創新驅動來產生作用的,也是使經濟走穩的一個很重要的動力。總的來說,增長的質量在提高,結構也在改善,經濟在穩中有進,這是在經濟新常態情况下一個比較好的經濟現象。

  減稅降費促創新

双创拉动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的增长。

  有論者認為,除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核心施政方針外,相關部門出台的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減稅降費政策措施也是經濟平穩向好發展的助推器。財政部副部長劉偉表示,2017年中國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預計全年為企業減負超過1萬億元。

  對此,陳東琪認為,去年以來,政府采取的稅收方面的調整,包括給企業減稅、改善企業環境以及給企業降成本等,這些都對企業,特別是制造企業很有幫助,導致制造企業上半年登記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政府的減稅降費政策短期來看,會直接影響企業的財務報表,并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財務狀况會有改善,長期會促進企業降低負擔。有利於企業輕裝上陣,提升市場競爭力。

  也有專家提出不同的看法,曹遠征認為,減稅降費對經濟的作用相當明顯,但不是關鍵作用。減稅降費政策,短期對經濟企業盈利有幫助,但更重要的意義是長遠來看,企業能否創新、是否有技術進步,能否向新結構方向轉變等。如果轉變速度加快,那麼中國經濟的過渡狀態會結束的比較早。

  「雙創」培育新引擎

  2017年上半年工業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等新動能保持較快速度增長。有論者認為,上半年宏觀經濟增長令人驚喜,新動能也持續發力,其原因之一是「雙創」成助推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等飛速發展。

  據悉,「雙創」活動,泛指中國各地的城市與企事業等單位的兩項創建工作。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4年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雙創」一詞由此開始走紅。幾個月后,又將其前所未有地寫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予以推動。在2015年6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后,「雙創」再度吸引了人們的注意,該次會議決定鼓勵地方設立創業基金,對眾創空間等辦公用房、網絡等給予優惠;對小微企業、孵化機構等給予稅收支持;創新投貸聯動、股權眾籌等融資方式;取消妨礙人才自由流動、自由組合的戶籍、學歷等限制,為創業創新創造條件;大力發展營銷、財務等第三方服務,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造信息、技術等共享平台。

  對此,陳東琪認為,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速增長是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這本次經濟宏觀調控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在促進動能的成長,特別是促進新的制造,尤其是高端裝備、成套設備等技術含量高的裝備制造的投資環境改善。市場的消費條件對高端制造品的要求也高,現在的市場對制造品的要求不是一般性的要求,而是要求更高質、更好用、更綠色,但制造與消費端的對接能力不強。

  也有專家持不同看法,曹遠征認為,創新是企業和市場努力的結果,國家只能給創新營造一種環境。而「雙創」也正是營造一種環境、一種氛圍,鼓勵人們去創新,鼓勵企業的技術進步。從這個層面上說,這個政策發揮了作用。出現了新產業增長較快的現象的直接原因是企業創新能力得到增強,而并非國家直接引導的結果。

  下半年重在防風險

  近期,市場關於「黑天鵝」「灰犀牛」的議論很多,有論者認為,無論是「黑天鵝」還是「灰犀牛」都有可能冲擊金融風險的底線,對此,下半年的經濟發展政策應仍以「防風險」為主。

  有專家給出了具體做法,曹遠征表示,「防風險」的主要措施在於去杠杆和去產能。中國從2015年初拉開去杠杆的序幕,但是市場層面十分擔心去杠杆和去產能的相互纏繞。因為去產能意味著經濟下行,而去杠杆意味著風險暴露,但中國的產能過剩部門都是高杠杆部門。如果去產能和去杠杆這兩件事同時發生在同一個部門,則意味著經濟衰退和金融風險加大。但是,現在的狀况發生了重要變化,中國的宏觀經濟不再下行,也就是說去產能和去杠杆不再纏饒,可以斷開,不用再擔心去產能會帶來經濟下行,反而可以通過去產能為去杠杆創造條件。

  他表示,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中有兩句重要的話,第一,去杠杆的重心是國有企業去杠杆;第二,去杠杆的核心是去僵尸企業。去產能的核心是去僵尸企業,如果要去僵尸企業,國有企業的改革和市場調整布局就變得非常重要,要為今后防範金融風險創造基礎,金融風險雖然發生在金融方面,但是根源還是實體經濟的杠杆過高。

  也有專家提出不同見解,陳東琪認為,下半年的經濟政策首先要保證可持續增長的動力,特別是要強化對創新機制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其次是要防風險。

  他認為,現在宏觀經濟有四大方面風險都在采取一些防範措施,比如金融風險、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清理僵尸企業的風險、市場波動的風險以及傳統企業低端生產帶來的風險等,這些風險都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加以處理,由此看來,新增長動力的培養和風險的防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這是中國經濟在經濟新常態下健康發展,保持中長周期的穩定繁榮的根基所在。

  未來經濟穩中求進

  有論者表示,上半年的中國經濟只是出現一個短暫的反彈,基本趨勢還是前高后低,換而言之是經濟還會進一步下行,并沒有穩住。

  專家對此都持不同意見。曹遠征認為,中國經濟在去年就已經基本穩住了,所以也就沒有前高后低的判斷。雖然今年總體經濟屬於穩定、平庸的狀態,但平庸并不意味著平淡,只是經濟在穩定的情况下,背后正在進行積極的結構轉變,今后經濟的表現要看結構轉變的速度和力度。市場上說的超預期是因為對老常態經濟嚴重性的估計過高,對新常態重要性估計過低。如果把兩者平衡一下會發現,老的以鋼鐵水泥為代表的傳統行業穩住了,經濟不再下行,新動能正在上升中,但是占的比重較小,上升力量不夠。今后應繼續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創新使技術進步加速,新行業涌現,帶動經濟重新增長。

  陳東琪認為,下半年經濟的發展依然會呈現穩中有進的態勢。特別是結構的改善,包括第二產業中高端制造產業的成長加快、產品結構快速提升以及出口結構優化等,結構的改善應該還會不斷向前推進。另外,在增長的動力方面,原來增長的一些短板現在慢慢在補,下半年增長的動力可能比去年還要好一些。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