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726

【中国经济观潮之三】提質增效益 開放拓空間 服務業成中國經濟新引擎

2017-09-20
来源:香港商报

  中國服務業開放進程一直在快速推進,內地與香港之間的服貿合作日益密切。圖為深圳前海港貨中心。資料圖片

  【香港商报网讯】最新數據表明,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過50%,成為吸納就業的第一大部門和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服務業市場化、社會化、國際化水平亦不斷提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胡祖才近日表示,中國服務業正處於提質增效的重要機遇期,預計到2025年將實現服務業增加值「十年倍增」,占GDP比重將進一步提高到60%。同時,服務業開放是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中之重,通過開放促改革,提升服務供給質量和競爭力,加快形成「中國服務」與「中國制造」雙輪驅動的經濟發展新格局。香港商報記者張麗娟

  服務業撐起經濟半壁江山

  服務業已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動力。2017年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按年增長7.7%,連續12個季度實現對GDP和第二產業的「雙超越」,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54.1%,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9.1%。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至7月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按年增8.3%——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保持兩位數增長。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毛盛勇表示,今年上半年GDP增長6.9%,服務業是主要的產業支撐,而支撐服務業的主要力量是新興服務業。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認為,服務業占主導地位是各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的重要特徵,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中國經濟正好處在這個階段。同時,目前中國居民收入增加,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居民消費品質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消費形態由物質型向服務型轉變,對消費有關的服務產業需求較多,投資、出口等產業雖然在放緩,與消費有關的服務產業增速沒有明顯下降,有的反而略有上升,整個服務業占比亦提高。

  顯而易見,服務業已躍升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達到50.2%;2016年,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升至51.6%,比第二產業高出11.8個百分點,服務業已撐起國民經濟半壁江山。服務業發展潜力不斷釋放,發展動能快速集聚,亦成為新增企業的主力軍、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和稅收增長的主要來源。毛盛勇指,服務業是就業的蓄水池,對就業的吸納能力比較強。

  不過,中國服務業水平相對發達國家依然較低。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杰長認為,中國服務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大而不強」問題仍突出,服務經濟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近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發表署名文章坦言,總體上看,中國服務業發展整體水平還不高——服務業增加值比重仍偏低,明顯低於上中等收入國家57%的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74%的平均水平相差20來個百分點;服務業質量和效益不高,服務供給創新沒能跟上需求升級步伐,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明顯滯后,生活性服務業有效供給不足,服務業整體上處於國際分工中低端環節,服務貿易逆差規模較大。

  2025年進入「服務經濟時代」

  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印發《服務業創新發展大綱(20172025年)》,圍繞服務業創新發展明確了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政策舉措。

  按照上述大綱預計,到2025年,國家將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提升效率的基礎上,實現服務業增加值「十年倍增」,占GDP比重提高到60%,就業人口占全社會就業人口比重達到55%,服務業支撐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競爭力提升的功能顯著增強。

  早前,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杰長帶領的課題組研究認為,未來中國服務業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最終實現服務貿易強國目標: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59%;2025年達到66%,中國正式進入「服務經濟時代」;2030年達到72%,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達63%,基本達到服務業強國的中等水平;2050年,將建成3到5個全球服務業中心城市,將其打造為全球高端服務業集聚中心、主導和引領全球價值鏈,經濟控制力顯著增強,位於世界最發達的服務業強國行列。

  唐建偉認為,服務業產業比重不斷提升將是一個長期趨勢,像發達國家一樣,中國未來服務業產業占比可能會超過百分之七十甚至八十。政府應該做好相關配套措施,如服務業准入門檻、服務業對外開放規則等,可以借鑒自貿區「負面清單」模式,其他則應由市場決定。「中國前30年比較好的經驗是,通過開放促進國內改革,尤其是自貿區的設定,未來需要繼續推下去」。他表示,中美「百日計劃」亦提出,對美國開放部分金融服務業,并為美方信用評級公司及電子支付服務提供市場准入,顯示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決心。

  發揮「中國服務+中國制造」組合效應

  國家發改委提出,推動服務業創新發展一定要堅持市場主導、質量至上,同時堅持創新驅動、融合發展,形成「中國服務+中國制造」組合效應。未來具體措施包括:加大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市場化改革力度,放寬市場准入,破除各類顯性隱性准入障礙等。同時,服務業開放是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中之重,優先放開對彌補發展短板、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的領域,優化外資准入管理,提高市場准入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在開放中提升服務供給質量和競爭力,并鼓勵中國服務企業開拓全球市場,提升全球服務市場資源配置能力。

  事實上,中國服務業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正處於提質增效的重要機遇期。隨着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費向服務消費和發展型享受型消費升級,將為服務業發展打開更加廣闊的空間。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同推進,將極大拓展服務業發展的廣度和深度。綠色化、人口老齡化等趨勢,為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對外開放和全面依法治國正釋放新的動力、激發新的活力。在新技術支撐下,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將不斷涌現,成為經濟發展的突出亮點。

  中國正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快速推動服務業創新發展是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選擇。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發展服務業已成為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所在、發展方式轉變的核心支撐、發展動能轉換的重要路徑。推動服務業創新發展,關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提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正如胡祖才所說,只有加快發展服務業,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只有加快發展服務業,才能支撐制造強國和農業現代化建設。同時,只有按照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推動服務業創新發展,才能加快形成「中國服務」與「中國制造」雙輪驅動、一二三次產業在更高層次上協調發展的經濟發展新格局。

  中國電商物流發展迅速。圖為阿里巴巴總部天貓國際工作區的員工在忙碌工作。資料圖片

  【产业前瞻】服務業開放快速推進

  服務業發展程度是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基礎與支撐。目前,由於服務業水平還較低,中國服務業進口仍大於出口。據商務部統計,上半年,中國服務業進出口逆差8969.6億元,按年增26.6%,逆差主要集中在旅行、運輸和知識產權三大領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鋼表示,中國服務業進出口居世界第二,但出口僅居世界第四。近年來,服務進口大規模持續高增長,「十三五」開局一年半以來依然保持這一態勢。

  「據國際經驗,人均GDP達到一定規模之后,無論在對外投資還是服務貿易進口需求,都有強大的增長態勢。」李鋼表示,旅游服務貿易中國依然保持順差,但商務活動、留學等短期國外支出這些年大幅增長,導致整個旅行貿易成為逆差的主要來源。第二大逆差來源是國際運輸服務。與中國貨物進出口量相比,中國國際運輸服務在國際上占比較小。按貨物進出口量,中國能提供的國際運輸服務大約僅占40%,在國際航空貨物運輸方面占比更低。「總體上,我們還有60%的貨物運輸實際上是通過外國的國際航運公路、鐵路、水運等公司來承擔。」他說。

  其實,中國服務業開放進程一直在快速推進。作為全國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北京試點兩年多已完成九成改革試點任務,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廣價值的10項業態創新和8項體制機制創新,有力推動了服務業開放發展。6月,北京宣布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進入打造升級版的全新階段。在服務業重點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拓寬開放的廣度。推出新一輪10條放寬外資准入清單,涵蓋航空運輸業、文化藝術、銀行業、人力資源服務業、廣播電視電影音像業、企業管理服務、法律服務等9個行業。

  李鋼介紹,雖然中國目前技術進口大於出口,但隨着「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和中國整體規劃進程,以及中國制造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很多先進技術已能夠居於技術出口的行列,除了高鐵、核電等技術出口外,中國還有其他新興服務貿易亦不斷跟進,包括計算機軟件服務出口不斷提升。「總體來說,中國傳統服務貿易占比還是較大,超過了60%,而新興服務貿易出口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他認為,「十三五」期間,應着力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補齊弱項短板。

  李鋼認為,當前中國服務貿易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中央統籌開放型經濟頂層設計提出,將擴大服務業市場准入,提升服務貿易的戰略地位。隨着服務業擴大開放、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自貿協定談判深入推進,中國服務貿易便利化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服務貿易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一帶一路」倡議早期收穫成果逐漸顯現,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服務領域交流合作迎來重大機遇。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領域的新發展,也為中國發展服務貿易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