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港藏家珍品京特展深具意義

2017-09-26
来源:香港商報

   眾所周知,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中國不少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在國家改革開放之前,經濟仍然落後的時期,香港已湧現了一批熱愛中華文化的收藏家,數十年來不斷從世界各地購回「老祖宗」留存下來的寶物,經過大半世紀的累積,香港的民間珍藏十分豐富,而隨著香港的回歸,亦象徵著這些國家瑰寶重回祖國的懷抱。

  不過,由於這些國寶散藏於民間,除了偶爾有個別收藏家舉辦小型個人藏品展覽之外,絕大部分的藏品都極少曝光。這並非香港的收藏家吝嗇,相反很多收藏家均十分樂意把自己的得意藏品與眾分享,以往甚至主動向有關當局表示願意借出藏品在一些博物館展覽,卻遭冷遇。原因是當局顧慮多多,例如怕在保險、運輸、保安和鑑別等責任上擔當不起,抱著「少做少錯」的官僚作風辦事,致令很多民間珍藏與公眾緣慳一面。

  件件展品經考證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特區政府亦換了新班子。新人事新作風,政府對推廣中華文化藝術十分重視,所以當知道香港收藏界有意在北京舉辦一個香港藏家珍品展覽,讓內地人民認識香港民間在蒐集和保存流失海外國寶文物的貢獻,作為慶祝回歸20周年的獻禮,即表示大力支持。終於,經過各方努力籌備,加上得到國家和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援,「香江雅集——紀念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特展」將於本周五(9月29日)在首都博物館隆重揭幕。

  這個由「首都博物館」和世界華人收藏家學會主辦,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及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協辦的特展,共集結了本港近30個知名收藏家和團體的典藏,將展出數百件宋、元、明及清朝的官窯瓷器和明式家具。早前,首都博物館曾特派多位文物專家來港,專責為這批展品進行鑑別,要保證「一件都不能有疑問」。據了解,為了避嫌,這些專家非屬首都博物館,而是來自其他博物館和大學單位,所以能夠擺出來的展品,肯定都是經得起考證。

  文博交流 國家鼓勵

  展覽在國慶前夕開幕,可說更添意義。對筆者來說,亦感欣慰。因為在今年3月的兩會期間,本人遞交的其中一個政協提案,就是「建議推動兩地官民文物珍藏交流」,尤其借助故宮博物院支持香港在西九文化區興建一座國際級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契機,提議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可加強合作,多鼓勵私人藏品展示,多舉辦與文化藝術有關的研討會和交流活動,以及培育更多鑑別古董及相關管理人才,一同努力把中華文化藝術發揚光大。

  後來,國家文物局作出書面回覆,表示「高度重視與香港地區文博領域的交流合作,將繼續鼓勵內地文博機構加強與香港地區文物收藏機構(包括民間收藏)的合作與交流,在符合博物館辦展宗旨和展品真實性、合法性的前提下,把握公益導向,做好需求調研,吸收藝術較高、具有重要代表性和價值突出的文物,聯合推出以公共文化服務為目的、符合社會需要的高質量展覽。」

  盼有機會在港續展

  今次的「香港雅集」特展,可說是兩地文博交流合作的一個重要體現,亦是為今後的文博交流項目常態化邁前了一大步。事關國家文物局在回應本人提案中建議簡化「過往性出境手續」(即入境一段限期後會運返出境的文物)時透露,「將會同海關總署等有關部門,完善文物臨時進出境相關政策,進一步提高文物進出境審核工作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有了今次文物展品的通關經驗,加以檢討,相信對研究今後如何簡化通關手續,應有實際的參考作用。通關方便了,今後類似的交流活動便易辦得多。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李秀恒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