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增加綠置居的誤區

2017-11-03
来源:香港商報

 

  資料圖

  作者:李明生

  幾經澄清,特首林鄭月娥已充分表明,絕無打算將公屋供應「封頂」,未來建屋量只會有增無減;她所談的房屋政策本意,乃在增建公屋、縮短輪候之餘,加大力度幫助較有能力的公屋戶上車,方法就是透過綠置居補足置業階梯。然而,即使林鄭一而再地解畫,社會上的非議聲音還是不絕於耳,究竟,當中出現了什麼誤區?

  「一換一」操作未獲理解

  無論如何,「封頂論」都給人一個直觀印象,就是林鄭政府並不重視公屋政策,即使後來多番解釋,仍似未扭轉坊間對此認知。大概是公屋的形象太過深入民心吧,以至公屋政策的任何改動,都很容易被理解為幹犯基層市民需要。

  然而,增加綠置居的做法,實不會對公屋輪候構成什麼負面影響。就以兩個簡單例子說明:甲是現行公屋住戶,乙是公屋輪候人士;當一間新公屋落成之後,乙可以遷入新居,則政府便同時滿足了甲、乙二人的居住需要。那麼,如果新落成的換轉為綠置居呢?一名公屋住戶購入綠置居單位,不管那是甲還是丙丁戊,都要「一換一」騰空現居的公屋單位,以讓公屋輪候冊上的乙遷入;換言之,甲的居所將由公屋晉升至綠置居,乙則同樣會成功入住公屋。試問,第二個情況豈不比第一個情況好?首先,甲的居住水平提升了,對乙來說則幾無分別可言;當中,新騰空出來的單位雖非一手而是二手,但有鑒現時新落成公屋往往位於新界,乙所派得的單位位處市區的機率無疑相對較高,以市價計算分分鐘較新建公屋還要高,亦即不排除乙最後除笨有精。

  果如是,在新建成的公屋之中,拿出若幹部分以增加綠置居的供應比例,豈不是更加有利基層市民需要?至少,這並不見得會損害基層市民利益,不論對現行公屋住戶抑或是公屋輪候人士皆然。查現時坊間的最大非議聲音,便似未了解到上述操作安排了。

  有助理順富戶問題

  另一較大質疑,乃擔心綠置居根本乏人問津,理由是最新一次(亦為首次)的綠置居銷售,縱然獲得約18倍的超額申購,惟實際揀樓人數只有10%,換言之購買單位的超購比率僅為一兩倍,因此憂慮當局嚴重高估了市場對綠置居的需求,特別是往後的綠置居未必較當時位處新蒲崗的吸引。

  此外,基於綠置居是將單位出售而非出租,也意味著政府日後無法像公屋般收回單位,故長遠來說,可供輪轉的公屋單位比例必然愈來愈少,這或遲或早總會拖長公屋輪候時間,從而損害到基層市民的利益。

  以上兩點都與「公屋富戶」有關,只要有效調整現時的「公屋富戶」政策,兩個問題俱可迎刃而解,進而根本理順香港的公屋政策。

  眾所周知,較諸「郁」公屋政策,「郁」公屋住戶才是真正的政治毒藥;是故,任何從事政治者均不敢輕易觸碰「富戶政策」,更莫說以嚴厲的懲罰性措施逼迫富戶遷出。綠置居的設計,正是透過置業誘因來吸引富戶騰空單位,這無疑是無奈地切合當前政治現實的一條出路。因此,只要適當加強相關推力(Push)與吸力(Pull),好使更多公屋富戶流向綠置居,就毋須太過擔心後者銷情。更何況,查現時公屋政策,不也非常貼近「終身制」嗎?即使沒有綠置居,試問現時公屋的收回和流轉進度又很理想嗎?反過來,如果增加綠置居得以成功收效,則相信不會減少公屋流轉,而會增加公屋流轉,特別是按不同能力水平來更好編配不同的住屋資源!

  至於加推綠置居相當於逼人置業,以至是逼人接火棒云云,則更是說不過去。一來綠置居沒有任何逼迫之意,二來同一道理,以出租公屋為主導的政策,又會否「逼」人放棄置業以致錯過今趟資產升值潮?重要的是,市民既有自由選擇的權利,而政府又提供了不同的選擇;綠置居與公屋兩個政策具有可互換性,能夠因時制宜根據市民和市場反應來調節比例,這就正好加強了住屋供應種類的彈性,而非只能租不能買,又或只能買不能租。

  莫糾結偽命題不放

  當然,綠置居未必是最好答案,但此誠為現時「沒有辦法下的最好辦法」。林鄭今次風波,無疑引起了公眾對公屋政策的關注,惟遺憾的是,社會上似乎未見太多建設性建議,許多時更僅斟酌於新的綠置居的壞,而沒有回眸舊的公屋(尤其富戶問題)的壞。的確,破舊立新必然困難重重,擁護舊制則是非常直觀、非常容易的,更重要的是,於今高度政治化的氛圍下,罵者牢牢抓住「封頂論」這個「偽命題」不放,豈不有利爭取自身政治利益最大化?誰又理會公共資源分配的效益最大化?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