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丑化惩教人员失公允

2017-11-27
来源:香港商报

   惩教署社区参与助更生委员会主席 萧楚基

  惩教署一向是香港市民不太熟悉的政府部门,同时在报章和电视传媒较少曝光。可能是香港近日的政局转变,以致一向低调的惩教署,竟然也成为杂志传媒的重点揭露对象。无论杂志描述内容是真是假,可能都会令市民对惩教署的形象有所改观。

  媒体报道丑化惩教所

  事缘早前有传媒报道,按照个别青年更生人士反映,他们当年在惩教署的其中一间惩教所在囚时,曾经受到个别惩教人员的长期虐待。他们当中所受到的虐待,只是个别惩教职员的日常随意取乐,而并非是他们曾经有干犯纪律的行为。据他们反映,他们所受到的,就是长期无理的酷刑,不但肉体受痛苦,精神上也受到折磨。

  除以上情况外,还有涉及少数族裔青少年在囚人士的报道。按照个别文章所述,某位尼泊尔裔青少年在囚人士,由於听不懂惩教人员的中文口语指示,动辄被惩教人员拷打,言语不通都成为无理折磨的藉口。

  如果上述报道属实,惩教署的壁屋、沙咀和哥连臣角惩教所就会变成人间炼狱,青少年在囚人士每日都会痛不欲生。事实真的如斯惨绝人寰?惩教所真的是只手遮天的地方?笔者对此绝不认同。

  惩教职员尊重人权

  笔者每年都收到太平绅士巡视年报,这份年报的软件,市民可以自行到政府行政署的网页下载查阅,年报资料是公开的。按照最新一期2016年巡视年报资料所载,在囚人士是有权利向太平绅士提出投诉的,投诉可以涵盖不同范畴。在囚人士可以投诉惩教人员的操守,这项投诉只占总投诉数字约15%,不是投诉的主要范畴。最受在囚人士关注的,是惩教院所提供的服务,例如医疗服务,日用品和膳食,这项投诉占总数32%,是最大比重的项目。至於第二比重项目,则是待遇和福利,例如工作分配不公,这项投诉占总数21%。

  由上述数字可见,在囚人士是可以自由地向太平绅士提出合理投诉,只不过他们投诉的焦点,是他们的生活范畴,并非是惩教职员的态度和行为,故此,惩教所是一个尊重人权的地方。

  按照同一份巡视年报,也可以看到惩教署努力协助其他国籍或族裔在囚人士适应院所生活。同时,惩教署亦邀请领事人员视察不同院所,使驻港领事人员认识到在囚人士的合理待遇。至於职员培训方面,惩教署为员工举办不同语言课程,包括尼泊尔语、乌尔都语和越南语。

  除太平绅士巡视年报外,市民还有一个常规渠道,去了解惩教署的运作,这就是惩教署的周年记者会。在今年2日8日的周年记者会,惩教署署长回顾去年工作,强调署方确保为社会提供一个安全稳妥的羁押环境,协助在囚人士更生。

  囚犯学习生活安全稳妥

  根据署方记者会上公布的资料,惩教署为青少年在囚人士提供20项职业训练课程,在有关课程的考试中,青少年在囚人士合格率达97.2%,他们在获释後首六个月就业跟进期的就业率为90.2%。同时,於教育方面,青少年在囚人士在公开试整体合格率达76.4%,这个合格率和全港中学文凭试核心科目合格率相若。

  这些数字透露了什麽呢?青少年在囚人士必须拥有一个长期安稳的学习生活环境,方可考获文凭试的合格成绩。试问他们於长期虐待折磨中,还可能专心学习吗?还有体力应付考试的压力吗?达到公开考试合格,对每一位青少年来说,都是一个漫长学习生活得来的成果,每一个合格都需要长期的努力,也需要长期精神和心灵上的支持。

  精神健康是青少年应付公开考试的必要条件。如果有如近日传媒上的资料显示,惩教所内的青少年在囚人士,长期受到无理的肉体和精神虐待,他们就会患上创伤後压力症,每日都生活在惶恐无助中,长期处於紧张戒备状态,不但在脑海中经常重现创伤情景,也会对未来失去盼望。他们内心如果欠缺安全感,就不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追求学业上的成就。

  笔者在此分享一位青少年更生人士的真实个案。笔者有一位当教师的朋友,他任教的中学曾经有一位青少年学生,於中三上学期被判入惩教所三个月。期间惩教署和校方保持密切联系,衷诚合作。学生在囚期满後,能够在原校继续修读中三下学期的课程,在课堂上课时,亦能跟上课程的进度。由此可见,该名青少年更生人士於在囚期间,是有安全稳妥的学习生活的。

  纵观以上所论,惩教署是能够秉承「惩教并重」的使命,亦能持守「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重视个人尊严,确保羁管环境不但稳妥安全,也是人道和健康的。近日部分传媒的文字描述,竟然丑化惩教署,甚至将惩教职员「酷吏化」,彷佛一众惩教职员,无一不是滥施酷刑的酷吏。这样的文字报道,不但有夸张失实之嫌,对尽忠职守的惩教署前线员工,也实在有欠公允。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