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做幼师也需要信念感

2017-11-27
来源:香港商报

   文 | 流深

  发生在本月初的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还未水落石出,红蓝黄幼儿园虐童事件再次引爆网络,幼儿园教师群体「低素质」的讨伐之声再次响起。记得在两周前,我曾在本栏写了一篇《虐童与素质无关》的文章,认为所谓幼师「低素质」并非发生虐童的关键。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所谓「素质论」是不成立的。

  高学历高素质不足以解决幼教问题

  常住香港,类似体会其实更深刻些。以最常见到的保安来说,平均工资仅有约9000元,在百物腾贵的香港绝对算低收入群体,主要从业者也多为学历不高或高龄人群,理论上也「素质」堪忧。但事实上,无论是在小区、酒店,还是公共机构、商业大楼里见到的保安,基本上都穿着整齐的制服和鞋帽,姿态乾净端正;无论是深夜还是淩晨,对於求助的市民,这些保安也总能即时给予帮助,不少人还能以流利的三语作答。同香港许多其他职业一样,这里的保安也总能给予别人一种「专业」的感觉,而不仅仅是一份「糊口」的工作。

  反过来看,高薪酬、高学历的「高素质」人群,就一定能承担的起照顾好孩子的责任吗?清华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清华学生朱令疑遭投毒、复旦学生林森浩投毒室友,这些震惊全国,丧心病狂的案件,哪一个又不是「高素质」的人才做出来的?并非鼓吹「素质」不重要,也不是不鼓励为优势群体增加薪酬待遇,而是那些片面讲「素质」的人,恐怕自己也陷入了一种「给钱就能解决」的中国式思维陷阱。事实上,对於包括幼师在内的中国很多职业来说,仅仅靠增加薪酬、请高学历高素质的人从业,显然不足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若没有一个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投入再大的资源可能也是白搭。

  须有职业理想和敬畏

  中国影视业就是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演员章子怡在综艺节目里怒怼某「流量小花」带火了一个词——「信念感」。用章子怡自己在节目里的话说,「信念感」就是「演员这个职业,是应该得到敬畏的。因为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情绪、身体、心灵全部奉献给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的角色」。表面上看,这些流量「小花」、「小生」们大多曾在中国表演界的最高学府受过教育,出道以来获得无数粉丝,平日片酬也足以令他们不愁吃穿。论名声、论有钱、论素质,他们都足以傲视绝大多数国人。但事实说明,正是因为缺乏「信念感」,缺乏对自己职业的尊重,缺乏对职业意义的领悟与敬畏,他们的表演始终无法获得观众和业界的认可。

  与「信念感」相反的,正是一种「应付」的心态——应付观众、应付工作、草草收场、得过且过……「小花」、「小生」们是这样应付观众的,那些殴打伤害孩子、给孩子喂不明药品,只为让孩子尽快睡去、不哭闹、听老师话的幼师,也同样只是在对付自己的工作。没有「信念感」,就使得他们无法敬畏自己的职业,无法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将影响到孩子未来几十年的人生,无法认识到自己今日的一时劣迹,可能造成许多孩子永远无法逆转的心灵创伤。

  前几天看到一篇调查记者「卧底」幼儿园采访的文章,其中几段作者提到,这群幼儿园的年轻老师,「她们分别来自河南和东北地区的中专,由於是实习,每月2000元的薪水只能领到500元」、「她们的工作和保姆没有太多区别,明显感觉是迁就和服务着孩子,但谈不上能教育孩子」——这确是残酷的现实。

  然而,「我也遇到过一个特别负责任的老师,是一个1992年出生的河北女孩,特别上进,自考了园长证,喜欢英语,教孩子特别有热情。我一共走了4家幼儿园,就碰到一个她那样的」——虽然只是极少数,但仍然说明,低收入、低学历、「低素质」,并不等於没有职业的「信念感」,也不等於对职业没有敬畏和尊重。可惜正如记者所讲,这样的人在当今中国,仍是少之又少。

  「头上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愿虐童案从此销声匿迹,也愿我们的幼师能够从事件中深刻反思,重新找回那些失落已久的「信念感」。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